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宪法经济制度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307043106
  • 作      者:
    桂宇石主编
  • 出 版 社 :
    武汉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5
收藏
内容介绍
    总论、经济学方法分析宪法经济制度、政治学方法分析宪法经济制度、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经济制度、晚清及民国宪法经济制度的变迁等。<br>    《中国宪法经济制度》是对中国宪法经济制度进行系统阐释和研究的研究生教材,包括“宪法经济制度的基础理论”、“中国宪法经济制度的变迁”、“中国宪法经济制度的运行”及“对中国宪法经济制度的探讨”等四编。全书所引用的专业材料详实、论述系统、观点独到、内容丰富,具有教高的学术价值。
展开
目录
序言<br>第一编 宪法经济制度的基础理论 <br>第一章 总论<br>第一节 引论——宪法经济制度:一个被忽视的问题<br>第二节 宪法经济制度含义<br>一、制度含义的分析<br>二、经济制度与宪法经济制度<br>第三节 立宪与经济制度<br>一、原生型宪法国家的立宪与经济制度的关系<br>二、派生型宪法国家的立宪与经济制度的关系<br>第四节 宪法经济制度的范围<br>一、产权制度<br>二、经济体制<br>三、分配制度<br>第五节 宪法经济制度的功能<br>一、制度的功能<br>二、我国宪法经济制度的功能<br><br>第二章 经济学方法分析宪法经济制度<br>第一节 从宪法的解释谈起<br>第二节 经济学的基本前提<br>一、个人基点<br>二、理性“经济人”<br>三、资源的稀缺性<br>第三节 制度与制度的变迁<br>一、制度的重要性<br>二、制度变迁及其方式<br>三、制度变迁的决定因素<br>第四节 基本的经济分析方法<br>一、交易费用<br>二、博弈论方法<br>三、公共选择理论<br><br>第三章 政治学方法分析宪法经济制度<br>第一节 方法论意义的政治学分析<br>一、政治的含义<br>二、分析宪法经济制度的政治学角度<br>第二节 宪法经济制度的政治作用<br>一、宪法经济制度的政治作用释义<br>二、宪法经济制度政治作用中的几对关系<br>第三节 宪法经济制度与国家、政党和利益集团<br>一、国家与宪法经济制度之间的关系<br>二、政党与宪法经济制度之间的关系<br>三、利益集团与宪法经济制度之间的关系<br><br>第二编 中国宪法经济制度的变迁<br>第四章 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经济制度<br>第一节 土 地 制 度<br>一、封建社会土地所有制类型<br>二、国有土地的来源<br>三、国有土地的类型<br>四、国有土地的分配<br>五、国有土地的管理方式<br>六、国有土地的经营方式<br>七、劝农措施<br>八、抑制兼并的措施<br>第二节 中国封建社会的赋役制度<br>一、封建社会赋役制度发展历程<br>二、中国封建社会几种重要的赋役制度<br>第三节 中国封建经济制度的特点<br>一、传统中国的经济具有自然经济的特点<br>二、传统中国的经济制度总是处于国家的主导之下,以国家为本<br>三、传统中国的经济具有宗法性特点<br><br>第五章 晚清及民国宪法经济制度的变迁<br>第一节 晚清及民国宪法经济制度<br>一、晚清及民国现实宪法经济制度的变迁<br>二、晚清及民国时期外在宪法经济制度的变迁<br>第二节 晚清及民国宪法经济制度变迁的特点及原因探析<br>一、晚清及民国宪法经济制度变迁内容上的特点及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br>二、晚清及民国宪法经济制度变迁路径上的特点及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br>三、晚清及民国宪法经济制度实施情况的特点及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br>第三节 晚清及民国宪法经济制度对当代宪法经济制度的影响<br><br>第六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经济制度的变迁(1949~1978年)<br>第一节 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到1954年宪法<br>一、 《共同纲领》<br>二、1954年宪法<br>第二节 从1975年宪法到1978年宪法<br>一、1975年宪法<br>二、1978年宪法<br><br>第七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经济制度的变迁(1979~2004年)<br>第一节 宪法经济制度的变迁历程<br>一、1982年宪法的制定背景<br>二、1982年宪法关于经济制度的规定<br>三、1988年对1982年宪法的修正<br>四、1993年对1982年宪法的修正<br>五、1999年对1982年宪法的修正<br>六、2004年对1982年宪法的修正<br>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经济制度变革的特点及其原因<br>一、我国宪法经济制度的变化及特点<br>二、经济制度发展变化的原因<br>三、总结<br><br>第三编 中国宪法经济制度的运行<br>第八章 经济体制<br>第一节 西方市场经济的主要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br>一、当代西方市场经济的主要类型<br>二、对西方市场经济模式的简评与借鉴<br>第二节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模式的形成和确立<br>第三节 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br>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现状<br>二、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存在的问题<br>三、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br><br>第九章 产权制度<br>第一节 产权制度概述<br>一、产权及产权制度<br>二、产权制度的作用<br>三、宪法经济体制中产权制度的范围<br>第二节 我国的自然资源产权制度<br>一、我国自然资源产权制度概况<br>二、我国的土地产权制度<br>第三节 我国的企业产权制度<br>一、国有企业概述<br>二、我国国有企业产权制度的变迁<br>三、现代企业产权制度中存在的问题<br>四、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方向<br>第四节 我国的私有财产权制度<br>一、我国的私有财产权制度的变迁<br>二、我国非公有制经济产权的主要法律特征及其现状<br>三、加强和完善非公有制经济的产权制度建设<br>四、我国公民个人私有财产权保护制度的现状和完善<br><br>第十章 分配制度<br>第一节 引言<br>一、分配的概念及分配中的矛盾关系<br>二、分配矛盾的宪法调和<br>第二节 分配制度的构成<br>一、分配制度的三要素<br>二、分配制度的宪法内涵<br>第三节 我国现阶段的分配政策<br>一、现阶段的基本分配政策<br>二、我国现行分配政策的形成原因简述<br>第四节 现阶段的分配主体及其分配方式<br>一、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分配权限问题<br>二、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分配关系问题<br>第五节 现阶段的分配对象及分配方式<br>一、分配对象的内容和结构<br>二、我国的分配方式<br>第六节 现阶段的分配接受者及其分配权利<br>一、土地制度<br>二、工资制度<br>三、社会保障制度<br><br>第四编 对中国宪法经济制度的探讨<br>第十一章 中国经济制度变化的基本原因<br>第一节 导论<br>第二节 资本短缺:我国经济建设中的关键性问题<br>第三节 宪法修正:经济制度变化的过程<br>一、第一阶段:资本复苏与1988年的宪法修正<br>二、第二阶段:资本扩张与1993年的宪法修正<br>三、第三阶段:资本创新与1999年和2004年的宪法修正<br>第四节 结论<br><br>第十二章 经济制度变革中的矛盾问题<br>第一节 概念和观点<br>第二节 引起我国经济制度变革的矛盾<br>一、生产力不均衡发展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是经济制度变革的基本原因<br>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国际两极格局下的矛盾对抗,推动我国由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转变为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br>三、苏联模式经济制度引起的国内矛盾以及它与新国际格局之间的不协调,促进我国经济制度再次变革,开始将社会主义的公有制与市场体制相结合<br>第三节 我国经济制度变革中的矛盾<br>一、计划与市场的矛盾<br>二、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矛盾<br>三、中央与地方的矛盾<br>四、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矛盾<br>五、多元化文化与一元文化的矛盾<br>六、非均衡化发展与整体协调的矛盾<br>第四节 经济制度变革后面临的矛盾<br><br>第十三章 宪法经济制度文化背景的中西比较<br>第一节 引言<br>第二节 西方宪法经济制度的文化背景<br>一、个人为中心的个人主义文化<br>二、理性进取的进化论文化<br>三、讲求宽容的多元文化<br>第三节 中国宪法经济制度的文化背景<br>一、以社群为中心<br>二、集权统一,追求稳定的政治传统<br>三、讲求和平、平均的中庸之道<br>四、名与实不符的文化<br>五、讲求礼治的伦理本位文化<br>第四节 通过比较分析得出的结论<br><br>附录<br>附录一 清末以来我国宪法中关于经济制度的条款选编<br>附录二 部分国家宪法中的经济制度选编<br>参考书目<br>后记<br>序言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