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护宪和平主义的轨迹:以日本社会党为视角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010050171
  • 作      者:
    华桂萍著
  • 出 版 社 :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5
收藏
编辑推荐
    《护宪和平主义的轨迹:以日本社会党为视角》是研究日本社会党以“非武装中立”为核心的安保政策,尝试从一个新的视角对战后日本政治社会的发展进行研究探讨。《护宪和平主义的轨迹:以日本社会党为视角》在大量收集史料的基础上运用历史学、政治学、国际关系理论等多学科相结合的方法对日本社会党的“安保政策”展开了全面、系统的研究。
展开
作者简介
    华桂萍,1970年生,江苏扬州人。1992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外文系日语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1995年毕业于南京国际关系学院日语语言文学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2004年毕业于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世界史专业,获史学博士学位。现执教于南京国际关系学院。研究方向:战后日本政治与文化。曾发表相关论文与译著。
展开
内容介绍
    日本社会党是战后日本主要政党之一,是“五五年体制”下最大的在野党。在日本战后政治发展史上,日本社会对“五五年体制”的形成和确立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存在。
    该书是我国国内首次以日本社会党的“安保政策”为题的学术专著,不但多视角地对社会党的安保政策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其论述方法也显示了作者驾驭资料的熟练程度,有力地支持了其提出的观点,必将推动学界对该问题研究的深入,同时也为学界提供了一个较新的研究视角,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国学界对日本社会党及其安保政策研究的空白和不足,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尤其是在冷战结束后新的国际形势下,重新探讨社会党安保政策中的合理成分,将会对日本以及亚洲与世界和平的构建提供有益的帮助。
展开
精彩书摘
    本课题是国内首次以日本社会党的“安保政策”为题、尝试从一个新的视角对战后日本政治社会的发展进行研究探讨,希望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国内外学术界对日本社会党及其安保政策研究的空白和不足,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与现实意义。
    首先,该课题的研究为进一步深入理解战后日本政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日本社会党作为战后的第一大在野党长期与执政的自民党相对抗,对战后日本政治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然而,除了战后初期和“五五年体制”崩溃后出现了几届社会党参加的短暂的联合内阁之外,该党又长期被排斥于政权之外。究其原因有很多,其中受到批判比较多的是其“非现实的”、“理想主义的”安保政策。社会党在反省其长期衰退的原因当中,从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向现实主义路线转变,继而在1994年村山政权成立后,几乎在一夜之间放弃了一直以来的主张,包括反对自卫队和《日美安全保障条约》的立场,全盘接受了自民党的政策。此举非但没有能够挽回社会党的颓势,在随后举行的大选中该党的成绩更是一落千丈,战斗了半个世纪的社会党从此从日本的政治社会中销声匿迹。可以说,日本社会党史就是战后日本政治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社会党以“非武装中立”为核心的安保政策的变迁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战后日本政治社会的走向。
    其次,在冷战结束后的新的国际形势下,重新探讨社会党安保政策中的合理成分,将对日本以及世界安全战略的构建提供有益的帮助。在美苏两大阵营尖锐对立的国际环境中,日本自民党政府以来自苏联等共产主义阵营的威胁为理由,坚持推行以日美安保为中心渐次扩充军备的防卫政策;而社会党则强调正是美日两国的帝国主义政策以及日美同盟才是可能将日本卷入战争的重大隐患,因而提出了“非武装中立”的安保构想。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了新的变化,和平与发展时代似乎已经到来,这使关注与研究国家安全理论的人们对现实主义趋于冷淡,而热衷于较为理想的共同安全、合作安全等。在这种情况下,两党确立的安保政策的重要国际前提不复存在,尤其是以前苏联为假想敌的日美安保体制以及自民党的防卫政策失去了重要的现实依据,而社会党的安保政策中所包含的促进裁军、推动和平外交、重视亚洲集体安全以及联合国作用的内容在新的形势下本应具有更大的现实性与合理性。然而,由于社会党在政党政治中的失败,其安保政策的“非现实性”被无限放大,而其中所包含的合理成分却遭到了漠视。作者认为,重新审视社会党安保政策中的合理内容,不仅对日本安全政策的取向,而且对亚洲及世界和平的构建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因此,本文在大量收集史料的基础上运用历史学、政治学、国际关系理论等多学科相结合的方法对日本社会党的“安保政策”展开了全面、系统的研究。论文由序章、正文四章和终章构成。第一章,主要依时间顺序并结合各个时期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对社会党安保政策从酝酿、确立以至动摇和崩溃的历史演变过程进行了分析和概述。第二章,运用政治过程论的分析方法,论证了议员派阀以及中央、地方专职组织工作者在社会党决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对不同时期左右派阀势力的消长及其对社会党安保政策的影响做出了详尽分析。第三章,通过对社会党组织结构的剖析,论证了社会党在人员、财政、选举等各方面对工会组织的严重依赖,并分析了“社会党、总评联盟”形成、发展、崩溃的过程以及在这一过程中工会运动对社会党安保政策的形成所发挥的关键作用。第四章,从政党政治的角度分析了保守、中道政党的价值取向对社会党安保政策的确立与动摇所产生的影响以及参与联合政权乃至处于首相地位对社会党基本政策的决定性冲击。终章,主要分析了战后日本政治社会的变迁与社会党的两难困境,并指出以社会党为代表的革新势力的衰退使日本在向军事大国发展的道路上失去了重要的牵制力量。
    简而言之,作者认为,社会党以“非武装中立”为核心的安保政策在其确立过程中不仅具有充分的法律依据而且拥有重要的社会支持,但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和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日本政治社会从整体上呈现出保守化的倾向,社会党的安保政策也因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而产生动摇,并在联合政权的冲击下走向终结。可以说,在缺乏社会主义运动传统的日本,社会党以“非武装中立”的安保政策找到了自己在战后日本政治中的存在价值并在很长一段时期内被视为牵制保守势力反动化的重要力量。这一政策的终结意味着以社会党为代表的革新势力的严重衰退,日本从此加快了走向政治大国乃至军事大国的步伐。
展开
目录
序/(1)
序章/(1)
一、研究对象及相关概念/(1)
二、国内外研究状况/(8)
三、研究意义与研究设想/(15)
第一章  日本社会党安保政策的历史演变/(19)
第一节社会党安保政策的原型/(19)
一、和平宪法--战后日本的新起点  /(20)
二、国际冷战的形成与“媾和三原则”的确立/(24)
三、“和平四原则”的形成/(30)
四、统一社会党的“自主独立”路线/(37)
第二节“非武装中立”政策的确立/(42)
一、美日同盟的加强与“中立”路线的回归/(43)
二、“石桥构想”--对“非武装中立”的具体设想/(49)
三、“非武装中立”政策的确立/(56)
第三节“非武装中立”政策的调整与放弃/(60)
一、苏联的军事扩张与“和平势力论”的困境/(61)
二、实现“非武装中立”的三阶段构想/(63)
三、自卫队“违宪、合法”论/(66)
四、冷战结束后的新安保政策/(70)
五、“非武装中立”政策的放弃/(73)

第二章派阀抗争与社会党的安保政策/(79)
第一节社会党的决策过程与派阀作用/(79)
一、社会党的决策机构/(80)
二、社会党决策过程的主要参与者/(82)
三、派阀在决策过程中的作用及其特点/(86)
第二节“媾和论争”与社会党的分裂/(93)
一、右派的衰落与“森户、稻村论争”/(93)
二、“媾和论争”与左右分裂/(97)
三、右派社会党的安保政策与派阀对立/(102)
四、左派社会党的安保政策与派阀形成/(106)
五、两社统一与安保政策的调和/(110)
第三节“左派主导”与社会党安保政策的左倾化/(115)
一、“党重建论争”与西尾脱党/(116)
二、“结构改革论争”与左派主导体制的确立/(122)
三、派阀抗争与“石桥构想”的挫折/(127)
第四节左派的衰落与社会党安保政策的转变/(133)
一、“协会派与反协会派论争”与派阀特质的变化/(133)
二、左派的衰退与向“现实主义”路线的转变/(139)
三、围绕转变安保政策的左右交锋/(144)

第三章工会运动对社会党安保政策的影响/(153)
第一节社会党与工会组织/(153)
一、社会党的组织状况/(154)
二、社会党与工会的组织联系/(156)
三、社会党的财政与选举/(161)
第二节“社会党、总评联盟”的形成/(164)
一、战后初期的工会运动与社会党/(165)
二、“和平四原则”与“总评”的转变/(169)
三、媾和问题与“总评、左社联盟”的形成/(174)
四、“第三势力论”与“和平势力论”/(178)
第三节“社会党、总评联盟”的发展/(183)
一、“总评”、“全劳”对立与西尾脱党/(184)
二、“安保斗争”与社会党的左倾化/(190)
三、“社会党、总评联盟”与和平运动/(196)
第四节“总评”的弱化与社会党的政策转变/(201)
一、阶级协调主义工会的抬头与“总评”的衰退/(201)
二、“总评”的路线转变与社会党的对应/(205)
三、“联合”成立后的工会与社会党/(210)

第四章政党政治的变迁与社会党的安保政策/(216)
第一节保革对立与社会党安保政策的确立/(216)
一、战后政党政治的复活与社会党的地位/(217)
二、保革对立的起点--警察预备队与日美安保条约/(222)
三、“五五年体制”与重整军备问题/(228)
四、1960年“安保斗争”/(235)
五、保守党的“反动”与社会党的警惕/(241)
第二节在野党多党化与社会党安保政策的动摇/(249)
一、社会党的衰退与在野党多党化/(249)
二、“中道政党”的安保政策/(255)
三、“社公民路线”与社会党安保政策的动摇/(264)
四、《PK0合作法案》--社会党最后的抵抗/(270)
第三节联合政权与社会党安保政策的转变/(275)
一、“五五年体制”崩溃与新保守主义兴起/(275)
二、“非自民联合政权”与社会党/(279)
三、村山联合政权与社会党/(286)
终章  从社会党“安保政策”的转变看日本政治社会的走向/(293)
一、战后日本政治社会的变迁与社会党的两难困境/(293)
二、革新势力的衰退与日本军事大国化的发展/(299)
附录1  日本社会党的沿革/(305)
附录2  日本社会党主要派阀变迁图/(306)
附录3  战后日本工会组织的变迁/(307)
附录4  日本社会党历代委员长、书记长、政审会长一览表/(308)
附录5  日本社会党年表/(310)
参考文献/(333)
后  记/(339)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