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现代性与生活世界的变迁: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社会学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801906322
  • 作      者:
    陆汉文著
  • 出 版 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5
收藏
作者简介
  陆汉文 1971年生,湖北云梦人,先后毕业于兰州大学(1993)、武汉大学(1996)、华中师范大学(2002)。1996年参加工作,2002年获广西大学副教授资格,2003~2005年在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代化、经济社会学、社会指标与项目评估。近几年在《新华文摘》、《青年研究》、《市场与人口分析》、《浙江学刊》等杂志上发表论文20余篇,目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欠发达地区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指标体系及其应用研究”等课题的研究工作。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以人的生活与发展为中心,梳理和分析了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大量调查统计资料,提出了一套评价性的社会指标体系,从物质生活与消费水平、群体生活与社会交往、文化教育与精神生活等主要方面对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城市居民进行了考察,揭示了他们日常生活中的现代性因素。通过将城市和城市居民理解为动态的发展系列,书中阐明了近现代中国的城乡关系,论述了城市居民生活环境、社会行为、主观态度的生成与变化过程及其对于理解社会转型的意义。
展开
精彩书评
  历史是以无数“小人物”为主体创造并传承下来的,了解这些“小人物”的日常生活对于认识真正的历史及反思当代人的处境有重要意义。本书作者在这方面做出了颇有价值的探索。书中将城市居民视为动态概念,阐述了这一群体与近代社会变迁的互动同构关系,为我们思考和观察中国现代化的曲折进程提供了新的框架。
  ——中国社会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 郑杭生教授
  当前中国近现代社会变迁研究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是如何在定性研究的基础上加强定量的分析,引入计量史学的方法,以提升研究成果的准确性、科学性。另一个问题,则是如何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加强对下层民众尤其是其真实生活状况的研究。值得欣慰的是,陆汉文的著作通过建构相应的社会指标体系,在这两方面都做出了可喜的探索,有实质性的突破。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博士生导师 马敏教授
展开
目录
导 论
第一章 城市化与城市居民的形成、数量及分布
第一节 城市化:农村居民向城市居民的转化过程及其特征
第二节 城市化与城市居民:以1928—1937年为中心的考察
第二章 物质生活与消费水平
第一节 收入与消费品价格
第二节 消费额与消费结构
第三节 饮食、衣着、住房及其他:城市居民日常消费的“点”型剖析
第四节 医疗卫生状况
第三章 群体生活与社会交往
第一节 家庭生活与妇女地位
第二节 组织与社团生活
第三节 人际互动:以交通指标为中心的测量
第四节 离轨行为:群体生活的病态指征
第四章 文化教育与精神生活
第一节 外部设施与条件:文化教育环境的量度
第二节 学习与休闲
第三节 心态与追求:主观指标的应用
结 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 记
统计图表目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