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制科,从雍正十一年(1733)四月初八日下诏,到乾隆二年(1737)七月十五日万松龄等补试人员授职,历时四年多,内外所举共二百六十七人。从应举的人数讲,比康熙时还多。但是,康熙时录取了五十人,约占应试人数的三分之一。这次一共录取了二十人,和应试的人数相比,不过十分之一。在落第的人中,有淹通经史的桑调元、顾栋高、程廷祚、沈彤、牛运震、沈炳震,擅长文章诗赋的厉鹗、沈德潜、胡天游、刘大槐、袁枚等,沈德潜的落选,是因为“失写题中字”①,而厉鹗的落选则是因为把论写在诗的前面了。所以,这次博学鸿词和康熙时相比就不免逊色。因为举行的时间是在丙辰年,一称丙辰词科。
不景气的经济特科
1895年,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被日本战败之后,帝国主义掀起了一个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在变法维新思潮的影响下,大学士翁同稣亦深感“当此时变,不能不破格求才”③。光绪二十三年(1897),贵州学政严修奏请仿照从前博学鸿词科之例开经济特科,经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会同礼部议定章程六条。光绪二十四年(1898)正月初六日,谕令三品以上京堂及督抚学政,如有平素所深知者,出具切实考语,陆续咨送,俟咨送人数汇齐至百人以上,即可奏请定期举行特科。这年八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一切新政都被废除,经济特科也被说成“易滋流弊”而停止。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