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10月16日,是世界第12个“世界粮食日”,这一天,中国将向联合国粮农组织交上一份优秀的答卷。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显示,我国粮食产量于1996年突破5000亿公斤大关后已连续几年稳
定在这一水平。粮食生产和供给基本稳定,为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长期困扰我国的农产品供给严重不是的问题得到彻底解决,主要农产品产量实现了总量平衡,丰年有余。
另外,截至2001年,我国谷物、棉花、油菜籽、水果、猪牛羊肉等产品产量稳居世界第一位,茶叶居第二位,甘蔗居第三位,大豆居第四位。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粮食消费量最大的国家,中国更是一个曾对饥荒有过痛苦记忆的
家。然而今天,贫穷、饥饿、营养不良这些词汇已远离中国大地。
谁来养活中国?
一个悲观预言不攻自破
1994年9月,美国《世界观察》刊载了一篇题为《谁来养活中国?》的文章。
文章的作者名叫布朗。他早年在美国新泽西州种过土豆,也曾当过美国农业部部长顾问,现任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作为美国著名的农业经济学家,他的观点自然左右着许多人的视线。他认为:由于中国高速的工业化进程,土地资源、淡水资源严重短缺,预计到2030年,中国的粮食产量会下降1/5。而由于人口增加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中国粮食消费总量将进一步增加,缺口加大,中国将不得不进口大批粮食,这种进口很可能会引起世界粮价的上涨。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将会对全球的粮食供应及粮食安全产生威胁。
这一预言发布8年后的今天,我国连续几年粮食产量达到5000亿公斤,并依靠自己的力量
使近13亿人民丰衣足食的既成事实,令布朗对中国粮食发展前景所作出的这一悲观预测不攻自破。
在2002年6月世界粮食首脑会议上,中国农业部部长杜青林的一席话更是掷地有声:“1996年以来,中国农产品供求实现了总量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中国粮食的人均占有量、每人每天的热能和蛋白质摄取量都已达到世界平均水平。中国用不到世界10%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
资料显示,我国目前的粮食储备率为20%,我国的粮食安全状况在世界处于中上水平。中国正在以自己的实力向世界证明:中国完全有能力养活自己,中国的粮食安全状况更不会为世界带来恐慌和忧虑。
中国不靠别人养活
中国农业加强核心竞争力
土地是财富之母,土地可以养活很多人,但5年来人们逐步认识到,中国70%的农业人口靠土地来养活显然是不行的。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农业产品结构的调整在全国乡村迅速铺开。
2002年9月,第一届国际水稻大会选在中国举行,这是因为全世界一致肯定了中国在水稻技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认为中国不仅解决了自己的粮食问题,还为其他发展中国家解决饥饿和粮食短缺问题提供了经验。联合国粮农组织官员皮特·克莫恩说,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就不断派遣水稻专家前往孟加拉、印度、印度尼西亚、缅甸和越南等国,为他们举力、各种杂交稻相关知识的培训及其他相关的技术服务。“随着中国政府对水稻科研投入的增加和中国科学家们的不断努力,中国将来一定会为消除饥饿作出更大的贡献。”
以前一提WTO,中国农民就头疼,加入WTO会给农业带来的挑战,意味着整个农业产品结构
需要调整。农业问题是中国的头等大事。在2001年的经济工作会上,首先提到的是农业“十五”计划,农业也摆在了开篇的位置,可见党和政府对农业的重视程度。
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经济学的副教授钟伟向记者讲了这样一件事:他在山东遇到一个果农,这个果农对他说,尽管美国佛罗里达的柑橘小姐说是到小国推销美国橘子,但这一点儿都不可怕,因为种植水果依旧是劳动密集型产品,每朵花开花要授粉,苹果、梨挂果要把纸袋子套上去,最后还要小心翼翼地摘下来,所有这些都是非常繁重的劳动。一个中国农民拖家带口,可以看管10亩果园,年薪在四五千元人民币左右。而一个美国农业产业工人只能照看5市果园,年薪要上万美元。我们的竞争力显而易见。
中国加入WTO后,中国政府对农业产业结构采取了积极的态度,过不了多久,在很多美国店门口可能就是中国的促销小姐,卖的是中国的山东苹果,或者是砀山梨。憧憬这一美好景象,每一个中国农民无不欢欣鼓舞。
无论是工业竞争力还是农业的竞争力,实际上都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竞争力。在经济学上,对国家竞争力有这样一段描述:“一个国家在门山和公平的市场环境下,为全球市场提供产品和服务,并同时长期维持和提高其人民实际收入的能力。”用一句通俗一点的话来解释,提高农业核心竞争力,就是国家强盛、人民安康、农民富裕。
就那么简单的一竖,“1”这个阿拉伯数字就可以唾手而得,看似简简单单,随随便便,似乎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但越是简单的,就越是复杂的。
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表明,十五大以来,我国工业生产继续保持了快速增长的态势,工业依然是国民经济主要行业中发最迅速的行业之一。到2001年,发电同归于尽达1.48万亿千瓦小时、原油1.65亿吨、钢1.53亿吨、原煤11.07亿吨、汽车233万辆,其他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多种工业产品产量更是位居世界前列,站在世界最前沿。
“1”,钢花飞溅,溅出一片新天地,钢产量位居世界第一!
“1”,化肥肥沃,孕出一片新土地,化肥产量位居世界第一!
“1”,电视缤纷,映出一个新境界,电视机产量位居世界第一!
这个“1”非同反响,这个“1”说出来是那么铿锵有力,这个“1”抛出来是那么掷地有声,这个“1”咀嚼起来是那么回味无穷。
钢铁 铮铮铁骨
产量第一,质量上更要第一
近5年来,钢材工业可谓是祸不单行:国际市场上钢材价格创下23年来的新低点让人唏嘘不已、全球钢铁反倾销调查的此起彼伏又让人为国有工业尤其是钢铁业捏了一把汗。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由于美国实行“201条款”,一番血雨腥风、刀光剑影的全球钢铁贸易大战已箭在弦上。但是中国钢铁业依然是“我自岿然不动”,“咬定青山不放松”,钢铁产量依然站在世界领奖台的最高点。
中国钢材协会的工作人员接受记者采访时斩钉截铁地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中国钢铁业今年能够表现出这么强劲的势头,都是因为5年来中国钢铁业一直抓科技创新,一直以进行体制创新,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结构调整,才会有今天这样的成绩。”
统计资料显示,我国钢产量在去年突破1.5亿吨后,2002年一季度继续放量增长,比上年同期增长20%以上。有关人土预测,2002年钢产量可能再增加2000多万吨,总数超过1.7亿吨。我国钢产量自1996年突破1亿吨后,产量逐年增长,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
2001年10月起,首钢集团首次作为北京旅游黄金周重点项目向游客开放。树绿花艳的月季园、野鸭成群的禽鸣湖以及园林式的厂区环境,让到访者人吃一惊。“看到首钢今天这个样子,我的心里非常激动和自豪。”联合国前任副秘书长冀朝铸参观首钢后发出这样的感慨。与他同样感到惊讶的还有比利时艺术家奥斯卡先生,这位年届七旬的老人在参观后兴奋地说:“难以置信庞大的钢铁厂会这样的整洁,简直像个大花园。”
据首钢集团负责入介绍,近5年来,首钢累计投入9.06亿元,完成了189个治量项目,与此同时,首钢的钢产量将由目前的的年产800万吨减至600万吨。
虽然是减产,但它减产的背后是中国钢铁业的突飞猛进,因为它是中国钢铁业结构调整的象征,是中国钢铁业体制创新的的结晶,是中国钢铁业在而临产量世界第一后的期待与渴望。首钢有关负责人目前透露,今后“高科技+钢铁”将成为支撑首钢的两大支柱。
中国钢铁业追求的不仅是数量上的第一,质量上也要精益求精。就在2002年10月14日,鞍钢厚板厂向外界,宣布:鞍钢已经制造出世界一流的厚钢板。陈涛厂长满心喜悦:“这是鞍钢瞄准世界一流钢厂迈出的扎实—步,中国钢铁业要告诉世界,我们的第一不仅是数量上的,质量上我们也是NO.1。”
能证明中国钢铁铮铮铁骨的不仅仅是首钢、鞍钢,上海宝钢更是具有代表性。2002年7月24日,在美国国际钢铁动态组织评选出的全球最具竞争力钢铁企业中,中国宝钢股份位居第五,超过日本新日铁、美国USSTEEL钢铁公司和世界粗钢产量最大的AYCELOY等国际老牌钢铁企业。这是50年来我国钢铁企业首次获此殊荣。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