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热言时代:南方都市报时评精选.第一辑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806525327
  • 作      者:
    南方都市报主编
  • 出 版 社 :
    南方日报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6
收藏
编辑推荐
  《热言时代:南方都市报时评精选》可作为媒体从业人员写作时事评论文章的范本,作为公务员考试申论写作的参考佳作,作为高中学生写作论文的最佳读本。
展开
内容介绍
  《热言时代:南方都市报时评精选》收入南方都市报时评版近年来发表的时评文章122篇,议题涵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集中呈现了在历史转型的当下,媒体通过自省和努力,可以给时事评论(或曰“文人论政”)带来多大的空间,以及可能企及的高度。目前南方都市报的时评,是基于这样一个理念而设置生长的——中国与中国人,正处在百余年未绝的历史大转型努力之中……在这个转型中,这个国家的方向、所获得的进展、所遭遇的困顿、所影响的命运,是我们评论所要紧密关注、积极表达的话题。这看似有些宏大拔高的命题,其实正是中国现状下媒体的自觉。
展开
精彩书评
  南方都市报时评版:因为清醒,所以尖锐——它比新闻更接近真实,发挥着传媒的灯塔作用,并培养读者的独立思考习惯;它弱化地区壁垒,密切关洼民生,使一份地方报纸在全国上万家传媒的众声喧哗中,发出响亮的声音。
  《新周刊》年度新锐榜颁奖辞
  
  南方都市报所秉持的时评理念,凭藉着对世事的洞察,对国脉的把握,对民心的体认,以及对报人天职的坚守,不仅大大领先于其他媒体,而且在一以贯之的日积月累之中,孜孜致力于接续起与报业先贤一脉相承的光荣传统。这样的时事评论,就有它安身立命的根基,就有它振聋发聩的力量,就有它独特认知的价值。
  ——江艺平(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社委)
  
  如果想要了解南方都市报的性格以及南都希望自己应有怎样的性格,就细细琢磨我们的评论版吧——公允而不中庸、包容而不纵容、智慧而不势利、成熟而不迟暮、内敛而不怯懦、开放而不狂放、深透而不尖刻、认真而不较真、幽默而不滑稽。这是一种成熟负责的性格特征。
  ——庄慎之(南方都市报执行总编辑)
展开
精彩书摘
  曾共生死今相聚,共同之痛怎可忘?
  死亡,如果被蒙尘,便只是纸上的历史,只有被不断地拎起,才会血淋淋地刺眼;同样是死亡,如果是百千之众,便只是纸上的数据,反倒是具体个案的倾诉,才更显活生生的惨痛。如此,如果选择遗忘,便请将之化为数据尘封入历史吧;但若是要从这死的气息里记取生的尊严、汲取生的勇气,便让我们学会纪念,直到可以从容地触摸彼此眼角的泪与心底的痛。
  这一段话,要献给14年前中秋前夕那场发生在广州白云机场的空前空难,要献给在那一年10月2日三机相撞中罹难的128名死者,要献给在那场灾难中体验了莫名惊骇与生死之隔的幸存者——他们中间的几位,在本报回顾《百年机场》的报道中触动心绪而终于聚首,在凝重、茫然、侥幸与豁达的感怀中终于回首……一段只是数据的历史,因此展现出更多真实细致的色彩。
  14年,有人年岁老去,有人已过风华,但内心都不曾泯去寻找曾共生死者的冲动与诉求,因为对于这些劫后余生的人来说,这惨烈的冲击与恐惧的记忆,需要在共鸣中得到释放,在释放中得到平复。只是有些遗憾,这样的机会,竞要等待14年,多么漫长的等待——也许对于一些幸存者而言,这竟是没能等到的时日。
  于是想起“泰坦尼克”号沉没之后的温情:幸存者约定,每隔10年在瑞士洛桑举行一次聚会,以彼此温暖的安慰,来驱散梦魇中犹存的寒冰;然而这10年的间隙甚至都太长了,及至1982年的集会,只剩下11人到会,为了能再多聚几次,聚会中决定今后的会期由lO年一次改为5年一次……
  当然,这悲恸并不仅仅存于幸存者的记忆里。死者已矣,而死者的亲属,又是经历了怎样撕心裂肺的痛才在梦境里渐渐淡去哀思?这14年中,是否有那么一个机会使之能够相聚一起。一道尽情地流流泪,再彼此坚强地拍拍肩——相约日后在脆弱的时候可以通电话,在困顿的时候要伸援手?可不是啊,如果灾难不期而至,那灾难之后的疗伤原本应当是可以相约而至的。就像纽约附近的桑莫特小城,那里有33人在“9?11”那天没能再回到妻儿身边,但很快,这些同命运的妇女开始每周聚会一次,她们陈列死亡亲人的照片、播放音乐、点燃蜡烛、放置鲜花、书写卡片,在同病相怜和相互支持中走出死亡的阴影。
  事实上,这灾难之痛还有更广的主体。在白云机场的“10?2”撞机事件里,128名罹难者中,多数毫不知情,也猝不及防,在默默中被死神欺近。他们的死,惨烈但不壮烈,无辜而被动,没有什么崇高的名目。但唯其如此,则更似乎要引起反思:灾难何以至此?作为当时的应对,是否穷尽了可能?尤其是另外两架被殃及的飞机,何以乘客没有被及时遣散以致伤亡扩大?
  历史的真相与细节,或许还是会被还原澄清的,但在这里,要大写出这种种灾难之痛,其实正是我们无论生死远近的共同之痛,怎能忘又怎敢忘?如此,那我们至少不能让如此众多生命的终结之处无所见证历史,也无所告示后人——哪怕是最简略的记载,也须深深地刻入石碑,方能醒目地挡住去路,随时供来人摩挲仰首,而令这前后不绝的感怀在时光的隧道里聚成敬重生命的光束,为这饱受灾难的民族不断疗伤。
  (2004-07-10)
  P2-4
展开
目录
序言
序1.中国现状与媒体自觉
序2.南方都市报时评的理念与操作
第一部分  社论:一个开放的社会必将前途无量
曾共生死今相聚,共同之痛怎可忘?
百年小平百年中国
奥运金牌金光灿烂清醒面对理所应当
获得政治认同是最大的执政能力
微音绝响正气长存
一个俭朴的国庆节更令我们自豪
中超罢赛危机折射官办市场的末路
你可以什么都不是,但必须是一个记者
洛溪大桥收不收费  向张广宁市长进一言
向枪口下的伊拉克民主致敬
除了真实,没有什么能感动中国
难道张在玉的“死而复生”体现了司法公正?
连战踏足祖国大陆时间能生机会智慧
嘉禾事件结案是庶民的胜利
治理超限超载改征燃油税当行
洛溪大桥如试停收费,须谨防局面放任自流
阿星杀人,不要让悲情遮蔽血腥
想唱就唱一个开放的社会必将前途无量
军国主义日本已投降  日本式国家主义未亡
现代化,中国才刚刚开始
重申和重温中国共产党的民主追求
第二部分  街谈:有了好帖你就“顶”
受教育有瘾?
错得那么有创造力
千万不要和机长说话
一个普通人的公益事业
哈利虽酷,天天见也烦
你累是因为你嗓门大
本人姓王名五字不三号不四居士
有了好帖你就“顶”
不塞车,那就不是生活
投票如赶集,人多就热闹
第三部分  个论:让更多的笔去书写历史
打破对恐怖主义的幻觉
质监局长自杀:绝境求生的选择
管理者有时要睁只眼闭只眼
大学不能“大”
平民也是可以“贪生怕死”的
让大学生发现推销的魅力
谁愿意自己的生活是“遗产”?
让狮子去老虎家学什么?
狮子为何不能学老虎?
大韩民国小首都
李光耀:反省出洞见
读经运动不要搞成哗众取宠
中国球迷:请做好大国国民
律师都该杀吗?
金牌小国体育大国
“人民满意”不是奶油蛋糕
哗,中国传媒大学!
2008年奥运的导演是谁?
一个人什么情况下可被击毙?
媒体:总统绕不开的监督
中国的平民政治家如何前行?
民间思想不仅是资源,也是权利
忠诚高于一切毁了鲍威尔
温州炒煤团来得正是时候
国籍与忠诚有必然联系吗?
农村民主实践,也要考虑成本
讨薪的“恶意”不应受打击
公务员兼职免酬与包二奶不得同床
机关作风怎样才会令人不满意?
禁“坏信使”能根绝坏消息?
高官知识背景中的历史逻辑
贸易壁垒之后的价值壁垒
汉城改称“首尔”之启示
亚洲为什么没有“奥斯维辛”?
国企老总高薪合理吗?
要素市场化是平抑房价的关键
城市治理要提高技术含量
“汉奸”就该死无葬身之地?
媒体为何厚爱毛东东?
下一步农村改革:调整城市化政策
地狱门前的官话能警醒谁?
高校不应建立网络围墙
陈丹青出走,我们都有责任
什么样的城市生活才有质量?
智慧何以被善良蒙蔽?
“颜色革命”与革命的颜色
当“透明国际”碰上不透明转述
保卫“祥林娘”,保卫公民自救权利
当法学家遭遇群情激愤
为首座文革博物馆的民间性质叫好
让更多的笔去书写历史
官员的辈分该降低一点
谁对佘祥林母亲的死负责?
网上诗词丢了传统文化的脸
官方网评员能否“引导舆论”?
两个独立被告,两条平行线索
“深喉”曝光:如何看待秘密新闻来源?
高考作文,假把式人生哲学大杂烩
“毛泽东”赴台:历史的总要还给历史
不管是谁的手印,都是悲剧的见证
“炸毒贩别墅”诸问题研究
按“国家规定”补偿靠得住吗?
崔永元版低俗小说
强制性实施网络实名制有必要吗?
“卢雪松被停课”事件的关键不在告密
石油巨头制造油荒,将逼迫政府打破垄断
非常规灭超女
超级女声不过是一种娱乐工业
切莫妖魔化专家意见书
戳穿“超女民主”的神话
公务员纯洁化是对黑势力致命一击
国企须防买官卖官
对杨英芳们讲实情
赵燕没有败,败的是检察官
公布自然灾害死亡人数,才能区别天灾和人祸
关于“共同富裕”的浪漫主义
“网络助谣”是最大的谣言
李敖在大陆为何火过台湾?
用什么来构筑历史耻辱柱?
自主品牌一定符合民族利益?
李敖为人,与我何干?
反战广告只是反战派的声音
抵制韩流与消费型民族主义
问题一箩筐的“袭警罪”
韩剧是用五笔写的吗?
生于贫困的人生,迫于出卖的年代
没有外力,就没有今天的审判萨达姆
当“想唱就唱”遇上“想静就静”
好处不能都给了刘翔
运动员就是要读大学
第四部分  宏论:民工荒、国姿流失
民工荒:中国经济结构性改革的契机
国资流失,板子何以只打买方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