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当代西方哲学笔记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301084218
  • 作      者:
    张祥龙著
  • 出 版 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5
收藏
作者简介
  张祥龙,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研究领域为西方哲学,现象学专家;在中国和西方哲学的比较研究方面多有创获,代表作《孔夫子与现象学》、《海德格尔思想与中国天道》等。
展开
内容介绍
  《博雅爱智文丛:当代西方哲学笔记(修订版)》彰显理性的哲学写作一定是线性的吗?作者在此处展现了一种另类的哲学写作,一种作者同自己文本之间的对话。或许所谓字里行间正是意义蓬勃生发的所在,因为思想的每一时刻都处在一个放射状的树冠顶点,莫非这就是最原初的理性。在此,作者正是要努力恢复理性这一原生质态。
展开
精彩书摘
  第四章 意愿主义(二)
  ——尼采
  尼采是叔本华“意愿”思想、特别是其中的创新方面(生成的、盲目汹涌的、努力表现的、令人痛苦的)的继承者,但做了重大调整,使之减少(而不是完全消除)了东方味道,而与古希腊的艺术、宗教和人生体验接通,提出了一系列令人耳目一新、甚至目瞪口呆的全新口号和反传统思想,极其深刻地影响了20世纪哲学的发展,特别是欧陆哲学的发展。对于分析哲学,它亦有间接的影响(比如对维特根斯坦、维也纳学派中的一些成员等)。粗略地或稍有些夸大地说,欧陆哲学的总方向和总情调是尼采的。他对于宗教神学、艺术(音乐、诗、文学)、政治思想(斯宾格勒……、法西斯……)、心理学(弗洛伊德、荣格等)、社会流行话语(如“超人”)和新思潮等都有“过电”般的影响,提示出新方向、新思路和各种“异端邪说”。前牵叔本华、后拉海德格尔、荣格、德里达等,他在东西方思想对话中也应占一重要地位,可惜的是这方面还少有研究。鲁迅崇拜尼采,正如王国维激赏叔本华。
  第一节生  平
  尼采一生有这样一些大事(皆带个“5”):5岁丧父、25岁当教授、35岁患病(辞职)、45岁发疯、55岁(未到56岁生日)去世。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1844—1900)的父亲是普鲁士萨克森州的乡村牧师。虔信新教,与普鲁士的“王公大人”(贵族)有过来往,比如任其千金的教师等。1844年10月15日尼采出生于Röcken。因这一天也正是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威廉的生日,故兴奋异常的父亲以之命名。但慈父在尼采五岁时因脑病去世,一年后尼采的弟弟又去世,给全家(包括童年的尼采)以重大精神创伤。这之后,他就生活于一个。由女性支配的环境中。其祖母给他讲祖上的“波兰贵族”(世袭伯爵)传说,全家转成新教后受迫害和逃亡的遭遇。这,以及父亲的命名,都使尼采终生深信自己是一个血统上、教养上和思想上的贵族,即“高贵者”。这一“相信的意愿”实实在在地影响了他的做人与思想。上小学时,放学下大雨,别的孩子疯跑。最后,小弗里茨出现了,他慢条斯理,用他的帽子和小手帕包着他的书写石板。他的母亲请他快些跑回家,他说:“但是,妈妈,学校的规则中这样写道:‘离校以后,学生们不能在街上奔跑,必须步履沉着地回家。’”因此被称为“小牧师”(“老夫子”)。他常对妹妹说:“只有当一个人成为自己的主人时,他才是整个世界的主人。”但他后来却那么热情地歌颂狂放不羁的狄俄尼索斯冲动。
  所以,斯塔姆(stumpf)说:“他的生活充满了尖锐的反差对比。”作为世代牧师的后人,他却宣告“上帝死了”;(用徐梵澄的话讲)“由此所说的看去,尼采几乎是一个绿林大盗〔超出道德之善恶〕,然考其生死行事,立身处世待人接物,皆极为温和、有礼,替他人设想——如在其结婚问题上,反复思考是不是对她有好处?”他自小生活于女性环境,但却主张最男性化的超人哲学;他的写作风格流畅华美,26岁就当上语文学(古希腊文、拉丁文文学)教授,但最后以发疯了此一生,等等。(此外,他将最令人痛苦的“意愿”讲成让人最奋发、乐观、甚至幸福的东西:认为无穷尽的、没头没脑的“对力量的意愿”会造成“永恒的再现〔轮回〕”。)
  尼采早早显示出作曲、语言、作诗的才能,14岁被推荐到著名的普福塔学校做寄宿生,通过大量阅读,打下了希腊和罗马古典文学方面的基础,并进而开始疏远基督教,在别人之前赞赏荷尔德林,认为他的诗“是我们诗歌艺术的纯洁所在,是珍贵的明珠”。他与荷尔德林的人生亦多有相似处。
  尼采以优异成绩毕业后,1864年10月入波恩大学,主修神学与哲学。此学校以古典文学方面的成就而闻名,尼采受著名语文学家弗·里奇尔(Ritschl)影响,后随他转到莱比锡(Leipzig)大学。活跃于“里奇尔学术圈”中,以《泰奥格尼诗篇的最后版本》一文获里奇尔赞扬,认为此文方法卓越,风格严谨精确,论证丝丝入扣,给他人深刻印象。以前他从未发现毕业的学生能有如此之高的学术水准。后此文发表,确立了他在语文学界地位。
  在莱比锡大学期间,尼采读到了叔本华的《作为意愿和表象的世界》,与他性格的内在倾向一拍即合,引起巨大、深沉的共鸣,“完全陶醉于叔本华哲学之中”,并影响周围人,包括其妹伊丽莎白。1867年尼采服兵役,当他感到不快时,就藏在马肚子下面悄悄地喊:“叔本华助我!”。后摔伤,提前回大学。1868年,尼采见到著名音乐家瓦格纳(Wagnex·),后者也欣赏叔本华,使尼采欣喜异常,遂成莫逆。还未得博士学位,他就被里奇尔推荐到巴塞尔大学任语文学教授,被任命后,莱比锡大学不经考核就给予他学位,这是1869年。
  一般认为,从1869到1876年为他思想的第一阶段,发表了《悲剧的诞生》(1872)和《不合时宜的思想》(1873—1876)。崇尚(但不是完全同意)叔本华和瓦格纳,发现了希腊艺术和人生经验中的狄俄尼索斯(Dionysus)的深层动源,及其与阿波罗(Apollo)之间的制衡关系,批判“苏格拉底”代表的“无酒神”的干枯知识状态、艺术状态及人生状态。
  1876—1882年为第二阶段,尼采怀疑以往自己相信的“一切”观念预设和价值,重新分析,逐渐否定叔本华的悲观主义,主张音乐从宗教影响下解放,因而与瓦格纳分手。之后他又批判整个基督教文化、德国文化、道德……。作品有《人(性)的,太人(性)的》(1878—1880)、《朝霞》(1881)和《快乐的科学》(1882)。
  第三阶级自1883年至1889年发疯,是尼采最成熟、最具独创性和硕果累累的6年,发表了《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Thus.Spake Zarathustra;Also Sprach Zarathustra。1883一1885)。他自信这是“给予人类的前所未有的最伟大馈赠”,“(它)发出的声音将响彻千年”(这是西欧〔西方〕精神的一个最强音,正如陀斯妥耶夫斯基和托尔斯泰是俄罗斯的最强音;《诗》、《骚》、李白、杜甫、苏轼、《红楼梦》是中华的最强音)现转录几段,供诸君品味:
  《查》“夜歌”:
  这是夜:现在一切喷泉高声吟唱。我的心灵也是一股喷泉。/这是夜:现在一切爱者的歌声荡漾,我的心灵便是一位爱者的歌。/心中有一种不宁静、不能平静的情绪,它要高声呼喊。一种对爱的渴求,在我心中诉说着爱的话语。/我是光明,啊,但愿我是黑夜!但这是我的寂寞,我为光明所环绕。/啊,假如我是黑暗,我是夜!我是怎样想吮吸光明的乳汁啊!/……我不知道受施者的幸福,而时常梦想偷窍肯定比受施者更快乐。/由于我从不停止赠予,所以我贫穷;因为我看着期待的眼睛和渴求灿烂星空的夜,所以我嫉妒。/……这是夜:啊,我必须是光明!渴望暗夜者,渴望寂寞!/这是夜:我的渴望泻如清泉——我要说。/(重复开始的两节)/(2/9)我必须飞到极顶,以再现快活之泉!——/啊,我的兄弟们呀!极顶之上为我喷涌着快活之泉!那里有一个生命,在他身边没有庸众与之同泉共饮!/快活之泉,你几乎是过于猛烈地为我喷涌!因为你想斟满酒杯,所以你一再倾杯。/而我要学会更谦虚地接近你,因为我的心为你何等沸腾;——我的心,燃烧着我的夏天的心哟!这短暂的、炎热的、郁闷的、欣喜若狂的夏天哟!我这颗盛夏般的心是多么渴望你的清凉。/……极顶上的夏天,有冷泉和悦心的静谧陪伴。啊,来吧!朋友们!快把你们清澈的目光投向我的快活之泉吧!/……用未来之时建筑我们的窠穴/叫雄鹰用它们的喙为我们这些孤独的人衔来食物!/……我们要像疾风一般掠空而过,与雄鹰为邻,与白云作伴,与太阳为友。疾风就这样地劲吹。”(2/6)人之伟大,在于其为桥梁,而不是目的;人之可爱,在于其为过渡与下落。/……我爱,如大雨点降自那停于人类之上的黑云,他们预告雷电将来,亦如预告者而毁灭。/看哪,我便是雷电的预告者,浓云中的一大雨滴,这闪电便叫超人。(前言/4,最后这一段取自徐梵澄先生译本《苏鲁支语录》,商务印书馆,1995年,8—10页)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引言——当代西方哲学的特点
第二章 实证主义
第三章 意愿主义(一)——叔本华
第四章 意愿主义(二)——尼采
第五章 实用主义
第六章 分析哲学(一)
第七章 分析哲学(二)
第八章 现象学
第九章 当代科学哲学的线索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