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人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801087372
  • 作      者:
    (德)恩斯特.卡西尔(Ernst Cassirer)著
  • 出 版 社 :
    西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3
收藏
编辑推荐
  是一本全面阐述了人类文化哲学体系的书,认识自我是哲学探求的最高目标,卡西尔一生中最重要的一部著作。
展开
作者简介
  恩斯特·卡西尔(1874-1945),德国著名哲学家和哲学史家。早年接受新康德主义哲学的训练,成为继柯亨、那托普之后新康德主义马堡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曾任汉堡大学教授、校长,在此期间创立了他的“文化哲学”体系。1933年希特勒在德国上台,卡西尔愤然辞去汉堡大学校长职务,开始了他的流亡生活,后于1945年死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卡西尔一生著述繁富,研究范围几乎涉及当代西方哲学的各个领域,是西方学术界公认的本世纪以来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
  主要著作:《自由与形成》、《神话思维的概念形式》、《语言与神话》、《人论》。
展开
内容介绍
  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集中回答“人是什么”这一问题。首章“人类自我认识的危机”在概述了两千多年来西方思想史上关于人的问题的各种哲学理论之后,提出当代社会虽然科学技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人的自我认识的问题不但没有得到真正的解决,反倒是处于深刻的危机之中。在随后几章中,卡西尔提出了他自己关于人的定义。在他看来,人与其说是“理性的动物”,不如说是“符号的动物”,亦即能利用符号去创造文化的动物。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动物只能对“信号”做出条件反射,而只有人才能够把这些“信号”改造成为有意义的“符号”。人与动物虽然生活在同一个物理世界之中,但人的生活世界却是完全不同于动物的自然世界的。造成这种区别的秘密在于:人能发明、运用各种“符号”,所以能创造出他自己的“理想世界”:而动物始终只能对物理世界给予它的各种“信号”做出反射,无法摆脱“现实世界”的桎梏。人类世界与自然世界的区别构成了《人论》上篇的基本内容。
  下篇  “人和文化”全面考察了人类世界本身。研究了人是怎样运用各种不同的符号来创造文化的。各章依次研究了人类文化的各种现象,力图以此来论证人类的全部文化都是人自身的创造和使用符号的活动的产物。
展开
精彩书摘
    狄德罗的预言成真了吗?十九世纪科学观念的发展是否证实了他的观点?在某一点上,他的错误是明显的。他认为数学思想将停滞不前,并断言十八世纪的大数学家们已经到了数学发展顶峰,这些都被证明是完全错误的。我们现在必须在十八世纪伟大人物的单子上加上高斯、黎曼、魏尔斯特拉斯、彭加勒的名字。而十九世纪科学的更是聚集了各种新的数学观念与概念。尽管如此,狄德罗的预言仍然包含着某种真理的因素。这是因为,十九世纪理性结构的革新在于数学思想在科学的等级发生了改变。一股新的力量开始出现。生物学思想开始超越数学思想的地位。在十九世纪前半叶,仍然有一些如赫尔巴特那样的形而上学家或像费希纳那样的数学家,他们仍期望着建立一种数学心理学。但在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出版之后,这些计划骤然消失了。此后人类学哲学的真正特征似乎是永久性地确定下来;经历无数次失败的尝试之后,人的哲学终于站稳了脚跟。我们再也不必沉溺于虚幻的设想中,因为我们不再寻找一个关于人的本性或本质的一般定义。我们的问题只是收集经验证据,而进化理论已经给我们提供了大量丰富的证据供我们支配。
    这就是十九世纪科学家和哲学家们共同持有的信念。但是,对于思想通史以及哲学思想的发展来说,对进化的经验事实的理论阐释比单纯的事实更重要。这种阐释并不是由经验的证据本身决定,而取决于某些具有明确形而上学特征的基本原则。尽管人们很少承认,但进化论思想的这种形而上学倾向是一股潜在的推动力。在一般的哲学意义上,进化论决不是近代的成就。在亚里士多德的心理学和其对有机生命的一般看法中,它早已得到了其古典主义的表述。两者之间最突出的以及最根本的区别在于:亚里士多德从形式的角度加以阐释,而达尔文则试图给予一个物质上的阐释。亚里士多德相信,为了理解自然的规律和生命的起源,低级的形式必须从较高形式的角度来阐释。在他的形而上学里,他将灵魂定义为“一个具有生命潜力的自然物体之最初实现”,并从人的生命来认识和解释有机生命。人的生命的目标论特性被投射到了自然现象的各个领域中。而在近代理论中,这个顺序被颠倒过来,亚里士多德的终极因被看作为一个“无知的避难所”。达尔文著作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要把现代思想从这种终极因的错误观念中解放出来。我们必须只根据质料因去试图理解有机自然的构造,否则我们什么也无法理解。然而,质料因在亚里士多德的术语中只是“偶然的”原因。亚里士多德强调,通过这种偶然的原因不可能理解生命现象。近代理论接受了这种挑战。近代思想家们认为,在以往无数失败的尝试之后,他们绝对成功地把有机生命解释为一种纯偶然的产物。在一切有机物的生命中发生的那些偶然变化已经足以解释使我们从原生动物这最简单的生命形式到最高级复杂的生命形式的渐进转化过程。
    ……
展开
目录
序言
上部 什么是人
第一章 人类自我认识的危机
第二章 理解人性的一条线索:符号
第三章 从动物的机械反应到人的能动反应

下部 人和文化
第一章 人在人类文化中的定义
第二章 语言
第三章 艺术
第四章 历史
第五章 科学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