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发展社会学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040115085
  • 作      者:
    吴忠民,刘祖云主编
  • 出 版 社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2
收藏
内容介绍
  《实用交际英语》系列教材是在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编写的推荐教材《新编实用英语》的基础上,根据两年制教学时间短、职业指向性强的特点精心设计、调整编写的。本套教材以《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三节代际公正
  一、依据:代际公正何以存在
  代际公正是公正的基本内容与规则在历史过程中的具体化体现,同时也对公正的基本内容与规则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如果对代际公正问题的了解不够深入,那么对于公正的总体研究是不可能全面的,是缺乏必要的说服力的,也会削弱公正研究的现实影响。
  所谓代际,就是代与代之间的关系。代际又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共时性的代际关系,亦即生活在“同一时态”中相邻几代人之间的关系,其特征是代际之间的直接交往;另一种则是历时性的代际关系,亦即现在的人与以后的人或者是现在的人与以前的人之间的关系,其特征在于代际之间的间接交往。这两类代际虽然有些交叉的关系,但毕竟不是一回事情。这两种类型的代际对于代际公正的具体要求略有差异。共时性的代际关系对于代际公正的基本要求不但是重视公正的基本规则,而且重视公正的具体作法包括一些具体“协商”和“变通”性的作法,需要一些能够直接见效的公正规则来予以整合;而历时性的代际关系对于代际公正的基本要求则侧重于公正的基本规则,需要依靠代与代各自相对固定的责任和义务来予以保证,需要依靠相对固定的公正的基本规则亦即制度化了的公正来予以整合。在代际公正问题上,不能由于共时性代际问题具有直接性和现实性的特征而忽略或是轻视了历时性的代际问题,因为后者更能体现一种历史的公正,更能体现人类历史对于公正的持续需要。
  代际公正作为人类公正的历史延续和历史体现,其基本的理念依据在于社会发展所必不可少的代际平等、代际自由和代际合作。1.代际平等理念代际平等理念强调对于每一代人基本贡献和种属尊严的承认和维护。从横向的角度看,一个社会是由无数个平等的个人所组成的。离开了个体人,社会也就无从谈起。从缔结社会的意义上看,每个人的基本贡献均是不可缺少的,是平等的,同时,人类社会的种属尊严也使个人相应地具有了人的尊严。从纵向的角度看,人类种属的延续和发展是靠每一代人的不懈努力和持续贡献来实现的,每一代人的贡献都是社会发展历史过程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于是,每一代人也就因之具有了种属的尊严和平等的地位。
展开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什么是现代化
一、几种界定的得失
二、现代化及发展的涵义
第二节 发展与现代化研究的兴起
一、发展与现代化研究的兴起
二、中国现代化研究的历程
第三节 发展的基本宗旨与基本特征
一、发展的基本宗旨
二、发展的基本特征
第四节 发展社会学的研究领域及主要功能
一、发展社会学的基本内容与基本特征
二、发展社会学的主要功能

第一章 世界现代化进程
第一节 世界现代化的发端
一、现代化发端的时间认定
二、西欧现代化的内部条件
三、西欧现代化的外部环境
第二节 世界现代化的三次浪潮
一、第一次现代化浪潮
二、第二次现代化浪潮
三、第三次现代化浪潮
第三节 现代化进程的总趋势
一、世界现代化进程呈现波浪式跳跃推进的特点
二、科技革命是现代化发展的根本动力
三、世界现代化进程是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形成与调整过程
四、现代化是整体性的社会变迁过程

第二章 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第一节 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
一、近代中国演进的基本脉络
二、中国早期现代化的一些具体特征
第二节   中国现代化的试步时期
一、中国现代化试步时期的突出特征
二、其他特征
三、根源之一:中心任务的错位
四、根源之二:空前的社会动员
第三节   中国现代化内在生长力的初步发育
一、历史的定位
二、中国现阶段现代化建设的主要进展
三、某些不足之处

第三章 发达的经济
第一节 发达的经济:现代社会的共同特征
一、机器以及其他先进生产工具的操作代替了人工劳动
二、社会化的大生产
三、产业结构的巨大变动
四、市场经济体制
五、经济的增长具有一种不可遏制性
第二节 经济与社会发展
一、经济发展的理论考察
二、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分析
第三节 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一、政府积极干预的必要性
二、政府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角色转变:西方国家的实践
三、政府在经济现代化过程中的作用:发展中国家的经验

第四章 社会分化与社会整合
第一节 社会发展与社会分化
一、社会分化的涵义
二、社会发展与社会分化
三、当前中国的社会分化
第二节 社会发展与社会整合
一、社会整合的涵义
二、社会发展与社会整合
三、当前中国社会的社会整合
第三节 社会发展与社会分层
一、社会分层的涵义
二、社会发展与社会分层
三、当前中国社会的社会分层
第四节 发展与社会流动
一、社会流动的涵义
二、社会发展与社会流动
三、当前中国社会的社会流动

第五章 城市化
第一节 城市化的进程
一、城市化的起点
二、集中型城市化阶段
三、分散型城市化阶段
第二节 城市化的作用
一、城市化促进了社会生活方式的更新
二、城市化促进了社会组织体系的创新
三、城市化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巨大进步和发展
第三节 城市化的几种主要模式
一、同步城市化模式(Synchrourbanization)
二、过度城市化(Overur]banization)
三、滞后城市化(Underurbanization)
第四节   中国城市化道路
一、中国城市化的基本特征
二、中国城市化的基本原则
三、中国城市化的发展战略

第六章 世俗化
第一节 世俗化的涵义与特征
一、世俗化的概念
二、世俗化的主要特征
三、世俗化在中国发育的现实基础与缺陷
第二节 普遍受益:世俗化的重要原则
一、如何理解普遍受益
二、普遍受益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三、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三节 理性化
一、理性化释义
二、理性化批判
三、理性化与中国的现代化

第七章 知识化
第一节 现代社会中知识的特征
一、知识的急剧更新与传播
二、知识对于整个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三、’现代知识突出了教育的地位
第二节 知识的生产、转让与传播
一、知识的生产
二、知识的转让
三、知识的传播
第三节 知识经济
一、知识经济的涵义
二、知识经济的兴起
三、知识经济的特征
四、知识社会的涵义

第八章 社会开放
第一节 社会开放的涵义和特征
一、社会开放的涵义
二、社会开放的特征
第二节 社会开放与社会发展
一、社会开放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二、社会开放是社会发展的标志
三、社会开放是社会发展的条件
第三节   中国社会的开放历程
一、1840一1949年的社会开放
二、1949-1978年的社会开放
三、1978年至今的社会开放

第九章 公正
……
第十章 可持续发展
第十一章 后发现代化
第十二章 贫困问题
第十三章 现代化过程中的社会问题
第十四章 现代化过程中的社会控制
第十五章 中国社会发展的合理模式
第十六章 发展社会学主要理论流派
第十七章 发展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