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是阳光雨露<br> 在小时候我们经常唱的一首歌里,有这样一句歌词:“雨露滋润禾苗壮<br> ”。了解这句歌词的政治背景的人都知道,这里将“雨露”的作用夸大了。<br> 禾苗成长首先需要土地、工具、劳作和肥料,这些都来自于禾苗的利益主体<br> ,除此之外,禾苗成长还需要“阳光雨露”。当然,“阳光雨露”的重要性<br> 是不言而喻的。<br> 在今天这个社会大家庭里,每个公民、企业都是“禾苗”。滋养他(它)<br> 们的“阳光雨露”是什么呢?是公共物品(服务)。不过,在任伺社会,具体<br> 地说,就是在任何国家或地区,决定公共物品生产、分配与消费的是该国或<br> 该地区的公共政策。因此,说公共物品是“阳光雨露”是不够的,还要说公<br> 共政策是“阳光雨露”。从某种意义上说,公共政策本身就是公共物品。为<br> 了使非经济学专业的人士顺利阅读本文,有必要解释一下公共经济学框架中<br> 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政策。<br> 公共物品是指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物品。所谓非排他性,是指无<br> 法阻止一个人使用一种物品时该物品的特征。这里的“无法阻止”,是因为<br> 阻止成本太高而无法阻止。所谓非竞争性,是指一个人使用一种物品并未减<br> 少其他人使用时该物品的特征。这里的“并未减少”,是说无论多少人使用<br> 该物品,他们获得的平均效用不变。说老实话,没有看到一本经济学教科书<br> 将“阳光雨露”视为公共物品。道理很简单,经济学把“阳光雨露”看作“<br> 免费物品(free goods)”,不是“收费物品(economic goods)”,故不属稀<br> 缺资源,就不在其研究之列。不过,今天的“阳光雨露”已经不是“免费物<br> 品”,因为,为了保证“阳光雨露”的数量(如见到蓝天白云的天数)和质量<br> (如雨露的酸性不要超标),我们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这样,“阳光雨露”<br> 成为标准的公共物品:具有稀缺性,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由于公<br> 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因此,公共经济学还对公共物品下这样一<br> 个定义:“公共物品是没有价格的物品”。一般地说,到户外去晒太阳,把<br> 家里养的花拿出去吃露水,是不需要付费的。<br> 公共政策的定义和解释很多,都很有意思,择几例示之。其一,公共政<br> 策是一项含有目标、价值与策略的大型计 划。其二,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br> 的价值作权威性的分配。其三,公共政策是政府选择作为或不作为的行为。<br> 其四,公共政策是政府的一个有目的的活动过程,而这些活动是由一个或一<br> 批行为者为处理某一个问题或事务采取的。综合上述,公共政策是政府在公<br> 共社会(具有覆盖全社会的意义)领域配置资源的计 划;公共政策一经提出<br> ,也就同时明确了政府不作为的非公共领域;公共政策有着很强的指向性、<br> 目的性。<br> 改革开放以前,政府无所不包,不存在私人(市场)部门领域、公共部门<br> 领域和第三部门领域(既非市场又非政府的社会领域)之分,每个自然人都隶<br> 属于一个组织,而该组织又都隶属于某一级政府。这样,整个社会就是由一<br> 个个单位组成和架构的,也就无所谓公共空间和公共政策。由于中国的改革<br> 是以市场为导向的,二十多年来,市场领域发育较快,尽管还有诸多的不完<br> 善,但相对于公共领域来说,它是超前的,而公共领域的发育则滞后了。我<br> 们今天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宏观到教育权公平,微观到劣质奶粉,都表现为<br> 公共政策缺位下的公共物品供应不足。要知道:教育权,尤其是义务教育权<br> ,是公共政策安排下的制度性公共物品;而市场监管本来就是公共物品。也<br> 就是说,义务教育权、市场监管都是“阳光雨露”。<br> 一个成熟的社会,当然要有一个成熟的市场,同时还要有一个由比较完<br> 备的公共物品组成的、成熟的公共空间。公共空间为市场的运作提供公共服<br> 务的平台,以及法律和制度(它们都是公共物品)的规范。因此,仅仅有市场<br> 的发育,没有公共政策观照下的公共空间的发育,市场必然是交易成本高企<br> ,交易秩序混乱,交易效率低下。反之则反是。仔细分析发现,中国今天的<br> 许多问题,不是出在市场上,而是出在公共空间和公共政策上。各级政府要<br> 充分认识这一普遍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转变自身的职能,加强公共政府和公<br> 共政策的建设,以适应市场和市场主体对其的要求。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