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季羡林学术精粹.第二卷,佛教与语言卷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806427570
  • 作      者:
    季羡林著
  • 出 版 社 :
    山东友谊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6
收藏
内容介绍
    《季羡林学术精粹(第2卷)(佛教与语言卷)》近期由山东友谊出版社隆重推出。这是季老首次在家乡出版社出版自己的文集,也是目前国内唯一授权的版本(书中附有授权书),先生委托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岳川选编。王岳川是海内外著名的学者,在美学、书法、音乐等领域都有不凡的造诣。他精心选编了季老的拔萃之作,并在《学问人生》中完整清晰地体现了季老的思想轨迹,其权威性自不待言。重要的是,本套书有大量内容为首次公开出版,以影印本推出。季老文渊德厚,是齐鲁之邦的骄傲,这次在山东出书,是先生一次精神的还乡。
展开
精彩书摘
    我接触到佛教研究,已经有五十年的历史了。1935年,我到了德国哥廷根,开始学习梵文、巴利文和吐火罗文,算是我研究佛教的滥觞。
    从那以后,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漫长的年代里,不管我的研究对象“杂”到什么程度,我对佛教研究始终锲而不舍,我在这方面的兴趣也始终没有降低。
    “你研究佛教是不是想当和尚呀?”有人曾半开玩笑地问过我。我从来没有信过任何宗教,对佛教也不例外。而且我还有一条经验:对世界上的任何宗教,只要认真地用科学方法加以探讨,则会发现它的教义与仪规都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都有其产生根源,都是人制造成的,都是破绽百出,自相矛盾的,有的简直是非常可笑的。因此,研究越深入,则信仰越淡薄。如果一个研究者竟然相信一种宗教,这件事情本身就说明,他的研究不实事求是,不够深入,自欺欺人。佛教当然也是如此。
    那么,为什么还要研究佛教呢?要想圆满地回答这个问题,应该先解决对佛教评价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对宗教的评价是众所周知的,从本质上来看,也是正确的。(参阅赵复三,《中国社会科学》1986年第三期,《究竟怎样认识宗教的本质》)佛教这个宗教当然也包括在里面。但是我感觉到,我们过去对佛教在中国所产生的影响的评价多少有点简单化、片面化的倾向。个别著名的史学家几乎是用谩骂的口吻来谈论佛教。这不是一个好的学风。谩骂不等于战斗,也不等于革命性强,这个真理早为大家所承认,可惜并不为这位史学家所接受。平心而论,佛教既然是一个宗教,宗教的消极方面必然会有。这一点是不能否认的。
    如果我们说佛教简直浑身是宝,完美无缺,那也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
    但是佛教在中国产生的仅仅是消极的影响吗?这就需要我们平心静气仔细分析。从整个世界自古至今文化发展的情况来看,一个文化,不管在某一时期内发展得多么辉煌灿烂,如果故步自封,抱残守缺,又没有外来的新成分注入,结果必然会销声匿迹,成为夏天夜空中的流星。打一个未必很恰当的比方,一种植物,必须随时嫁接,方能永葆青春,放任不管,时间一久,就会退化。中华民族创造了极其卓越的文化,至今仍然没有失去活力,历时之久,为世界各民族所仅见。原因当然是很多的,重要原因之一,我认为,就是随时吸收外来的新成分,随时“拿来”,决不僵化。佛教作为一个外来的宗教,传人中国以后,抛开消极的方面不讲,积极的方面是无论如何也否定不了的。它几乎影响了中华文化的各个方面,给它增添了新的活力,促其发展,助其成长。这是公认的事实,用不着再细加阐述。
    我们过去在评价佛教方面,不是没有问题的。一些史学家、哲学史家等等,除了谩骂者以外,评价也往往失之偏颇,不够全面。他们说,佛教是唯心主义,同唯心主义作斗争的过程,就是中国唯物主义发展的过程。用一个通俗的说法就是,佛教只是一个“反面教员”。我们过去习惯于这一套貌似辩证的说法,今天我们谁也不再满足于这样的认识了。
    我们必须对佛教重新估价。一百年以前,恩格斯已经指出来过,佛教有‘辩证思想。我们过去有一些论者,言必称马恩,其实往往是仅取所需的狭隘的实用主义。任何社会现象都是极其复杂的,佛教这个上层建筑更是如此。优点和缺点有时纠缠在一起,很难立即做出定性分析。我们一定要摒除一切先入之见,细致地、客观地、平心静气地对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进行分析,然后再做出结论。只有这样的结论才真有说服力,因为它符合客观事实。
    ……
展开
目录
我和佛教研究
论释迦牟尼
浮屠与佛
再谈“浮屠”与“佛”
原始佛教的历史起源问题
中国佛教史上的《六祖坛经》
佛教的倒流
西域佛教史(影印书稿)
编辑说明
第一节 两地的名称
第二节 中国史籍中有关两地的记载
第三节 中国西行求法高僧行纪中有关两地的情况,特别是佛教信仰的情况
第四节 佛教传入龟兹和焉耆的道路和时间
第五节 吐火罗文A、B两方言(焉耆文为A,龟兹文为B)中的佛教经典
第六节 鸠摩罗什时代及其前后两地的佛教信仰
第七节 玄奘时代及其后两地的佛教信仰
第八节 龟兹研究三题
第九节 弥勒信仰在新疆的传布
第十节 龟兹之密宗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