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道教史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53252664X
  • 作      者:
    许地山撰
  • 出 版 社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出版日期:
    1999.12
收藏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一部道教通史,以时间为经,以教派分化为纬,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道教产生、发展和流传的历史。全书所记时限始于道教产生前的秦汉社会状况和思想渊源,止于当代道教在世界各地的传播。所记内容涉及道教及各支派的经籍、教义、人物、教制、教职等等,同时兼及道教的节日、礼俗、圣地、遗迹、建筑、文学、艺术等等。在对道教作全面考察的同时,书中还对道教与中国古代政治、社会、经济、文化、思想的关系,作了深刻的分析,对一些重要史事和学术问题也提出了不少新的见解。
  经历了十几年的曲折后出现的“世纪回眸”热潮所尤为心仪的核心问题。本丛书辑取其中尤具开创性而篇幅不大者,并约请当今著名专家为之导读,不仅梳理其理论框架,剔抉其精义要眇,更着重揭橥其学术源流、历史文化背景,及撰作者当时特定的情境与心态,从而在帮助读者确切理解原著的同时,凸现大师们的学术个性。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是国内外研究道教的一个起始时期,或曰发轫时期。《道教史》是这一时期中的突出成果,其突出之处,主要在于它是第一部道教的专史。……许地山先生因而也便成为系统梳理道教历史的先驱者。
  本书对于道教形成的思想渊源的阐述,基本上与《道家思想与道教》相同,但更加集中于道家巫觋以为神仙家思想与道家的关系,更加明确地提示了道教形成的主要思想来源,也指出其行为系统的主要来历。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传统学术,经历清后期的低迷徘徊之后,从清末民初起,涌现出了一批大师级的学者。他们以渊深的国学根底,融通中西,不仅擘划了学术研究的新领域,更开创了一种圆融通博且富于个性特征的治学门径与学术风范,而后者也正是当今学术界,经历了十几年的曲折后出现的“世纪回眸”热潮所尤为心仪的核心问题。本丛书辑取其中尤具开创性而篇幅不大者,并约请当今著名专家为之导读,不仅梳理其理论框架,剔抉其精义要眇,更着重揭橥其学术源流、历史文化背景,及撰作者当时特定的情境与心态,从而在帮助读者确切理解原著的同时,凸现大师们的学术个性。相信这一设计,会比单出原著,或笼统抽绎当时学风特点,来得更切近可靠。原著是垂范后世的经典之作,导读为鞭辟入里的精赅之论,珠联璧合,相得益彰。这也许是本丛书有别于坊间同类丛书不可替代的特点而弥足珍藏。汉人将庋藏要籍的馆阁比作道家蓬莱山,有“汉家石渠阁,老氏蓬莱山”之称,后世遂称藏书阁为“蓬莱阁”,因借取而为本丛书名。
展开
精彩书评
  本书是一部道教通史,以时间为经,以教派分化为纬,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道教产生、发展和流传的历史。全书所记时限始于道教产生前的秦汉社会状况和思想渊源,止于当代道教在世界各地的传播。所记内容涉及道教及各支派的经籍、教义、人物、教制、教职等等,同时兼及道教的节日、礼俗、圣地、遗迹、建筑、文学、艺术等等。在对道教作全面考察的同时,书中还对道教与中国古代政治、社会、经济、文化、思想的关系,作了深刻的分析,对一些重要史事和学术问题也提出了不少新的见解。
  经历了十几年的曲折后出现的“世纪回眸”热潮所尤为心仪的核心问题。本丛书辑取其中尤具开创性而篇幅不大者,并约请当今著名专家为之导读,不仅梳理其理论框架,剔抉其精义要眇,更着重揭橥其学术源流、历史文化背景,及撰作者当时特定的情境与心态,从而在帮助读者确切理解原著的同时,凸现大师们的学术个性。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是国内外研究道教的一个起始时期,或曰发轫时期。《道教史》是这一时期中的突出成果,其突出之处,主要在于它是第一部道教的专史。……许地山先生因而也便成为系统梳理道教历史的先驱者。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五章  秦汉底道家
  从《庄子》内容底复杂看来,自战国末年直到汉初,道家思想几乎浸润
  了各派。最反对道家底儒墨也接受了多少道家的思想。墨子一派底思想与道
  家底关系比较地浅,然在今本《亲士篇》里有“太上无败,其次败而有以成
  ”和“大圣人者,事无辞也,物无违也,故能为天下器”,都有道家底口气
  。《礼记》底《中庸》、《礼运》等篇,《易经》底《象》、《彖传》、《
  系辞传》,也染着浓厚的道家色彩。《苟子》底《天论》显是道家的思想;
  《解蔽》底“至人”,《礼论》底“太一”,都是道家的名词。即如性恶论
  也与道家思想有关。《渔父》底八疵四患,也暗示人性本恶底意思。法家底
  排斥仁义,以人为势利和私欲底奴隶,也是从道家思想而来,所差底只将道
  家虚静无为底消极观念转而为积极的治世术而已。《韩非子·主道篇》底“
  道在不可见,用在不可知,虚静无事,以暗见疵。见而不见,闻而不闻,知
  而不知”,是从《老子》十四章“不见”、“不闻”、“不知”所转出来底
  治术。又《扬权篇》及《吕氏春秋·审分览·君守篇》所用底都是道家术语
  底法家化。《审分览·任数篇》所出申不害底话:“何以知其聋?以其耳之
  聪也。何以知其盲?以其目之明也。何以知其狂?以其言之当也。故日:去听
  无以闻则聪;去视无以见则明;去智无以知则公。去三者不任,则治;三者
  任,则乱。”这明是道家思想。汉代儒法结合,而道家又包容法家,所以汉
  儒多染黄老色彩。甚至名家也附在道家化的法家里头,而被称为“刑名之学
  ”,或刑名法术之学。
  战国末年道家思想非常普遍,因为这种乱世哲学很适宜于当时底情境。
  那时道家底著作思想必很多,其思想底断片如今散见于《吕氏春秋》里头。
  到汉初淮南王乃集成一部系统的书名《鸿烈》。从这两部可以略窥当时道家
  思想底大概。
展开
目录
《道教史》导读
弁言
绪说
一  上品道、中品道与下品道
二  方内道与方外道
三  清静说、炼养说、服食说及经典科教说
四  正真教、反俗教、训世教
道教前史
第一章  道底意义
第二章  道家思想底建立者老子
甲  老子是谁
乙  《道德经》
丙  老子底思想
丁  道论
戊  人生论
己  老子底论敌
第三章  老子以后底道家
甲  关尹子
乙  杨子
丙  列子
第四章  道家最初底派别
甲  彭蒙、田骈、慎到底静虚派
乙  假托管子所立底法治派
丙  假托太公底阴谋派
丁  庄子一流底全性派
子  庄子。
丑  庄子底著作
寅  庄子底思想
(一)齐物论
(二)逍遥游论
卯  庄子门人底思想
辰  承传稷下法治派底庄子学
巳  承传稷下阴谋派底庄子学
午  秦汉儒家化底庄子学
未  承传杨朱派底庄子学
第五章  秦汉底道家
甲  《吕氏春秋》及养生说
乙  《淮南子》及阴阳五行说
子  阴阳思想
丑  五行说
第六章  神仙底信仰与追求
第七章  巫觋道与杂术
甲  尸与巫底关系
乙  巫底职能
丙  秦汉底巫祠
丁  杂术
附录:道家思想与道教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