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护城兴市:城隍信仰的人类学考察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532619478
  • 作      者:
    郑土有,刘巧林著
  • 出 版 社 :
    上海辞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5
收藏
作者简介
    郑士有,1962年4月生,浙江省金华市人,文艺学博士,复旦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兼任华东师范大学文艺民俗学创新团队成员、中国民俗学会副秘书长。主要从事民间信仰、口述文学的研究,已出版《中国的神仙和神仙信仰》、《中国城隍信仰》、《关公信仰》等著作十多部。
<br>    刘巧林,1964年8月生,江苏省句容市人,1986年3月入道,1989年上海道学院毕业。现任上海市道教协会副会长、上海城隍庙管委会副主任。
展开
内容介绍
    道教是现存的中国宗教中唯一的本土宗教,它的历史非常悠久,至今已有近两千年。其思想文化,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与中华传统文化浑然交融为一体,但又具有自己的风骨与特色。它的许多思想和观念,经千百年的延续阐发,已经在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本书是《现代视野中的道教》丛书中的一册,收集了一些重点而又系统的道教成果。
展开
精彩书摘
    在吴越地区,1973年,考古工作者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村的新石器文化遗址(距今约7000多年)中,发掘了第四层400平方米范围的遗址,普遍发现有稻谷、谷壳、稻秆、稻叶的堆积,厚度从10厘米到80厘米不等,同时还出土了许多农具--骨耜,仅第四文化层就有76件。通过对谷物的科学鉴定,认为不仅是属于人工栽培的水稻,而且有籼、粳两亚种和过渡类型,属于耜耕农业阶段。此外,在浙江桐乡罗家角、杭州水田畈、余杭良渚、吴兴钱山漾、宁波八字桥,上海青浦松泽以及江苏无锡仙蠡墩、吴县草鞋山、南京庙山等新石器文化遗址中,均发现了稻谷。尤其是良渚文化(距今约4000—5000年) 时期,出现了大型三角形石犁、石耘田器、石镰等,表明已从耜耕发展到犁耕阶段,使精耕细作成为可能,农业产量也因此大大提高。水稻种植已成为当时吴越地区的主要生产门类。 在南部、西南部特别是云南,考古工作者也先后发掘了多处谷粒和碳化米谷壳,均系新石器时代的遗存。如早在1939一1940年,著名学者吴金鼎、王介忱等人就对大理点苍山的马龙、佛顶、中和、龙泉及白云诸峰的史前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在他们的报告中说:“苍山坡上,几经古人居住之地,必有阶梯式之平台……经发掘后,证明此类平台为古人住处及农田两种遗址。此等平台所在,察其周围地形与水源,知其不适于种稻。因是揣想古人所种植者,为适于旱地之农作物。史前遗所在,多为山之缓坡。每址包含四五台至十余台不等。每址居民散处各台上,不相连接。大概当时居民,同一血统,或同一部落者,散居于同一坡上。每家各就其居处,营其附近之农田。可知他们已定居从事原始农业生产,种植的是旱地农作物如粳型陆稻(旱谷) 、杂粮等。又如距今约4000年的白羊村遗址中,发掘出窖穴48个,分布于房基近旁,状为圆形、方形或不规则形,多数窖内储有谷类作物(云南博物馆《云南宾川白羊村新石器时代遗址》),说明当时的农业已达到了一定的发展程度,出现了谷物的剩余和储存。<br>      ……
展开
目录
    引 言<br>    一、城隍神:中国惟一的城市专有神灵<br>    二、城隍庙:中国惟一的每座县城必有的庙宇<br>    三、城隍庙:中国城市的肌理 <br>    第一章 城隍:中国古代城市的守护神<br>    一、城隍神的来历与城市之关系<br>    ㈠ “地方官一城隍”型<br>    ㈡ “功臣一城隍”型<br>    ㈢ “正直者一城隍”型<br>    ㈣ “行善者一城隍”型<br>    ㈤ “神能者一城隍”型<br>    二、城隍神的职能与城市之关系<br>    ㈠ 护城保民<br>    ㈡ 祛灾除患<br>    ㈢ 惩治恶鬼,安抚厉鬼<br>    ㈣ 护佑善者,惩治恶者 <br>    三、城隍神与地方官吏 <br>    第二章 城隍庙:中国古代城市的象征符号<br>    一、建筑形态的象征性 <br>    ㈠ 松江府城隍庙 <br>    ㈡ 安徽绩溪县城隍庙<br>    ㈢ 福建建宁府城隍庙<br>    ㈣ 福建安溪县城隍庙<br>    ㈤ 河北新乐县城隍庙 <br>    ㈥ 湖南郴州城隍庙<br>    二、展示世俗文化的空间<br>    ㈠ 庙宇空间布局的象征意义<br>    ㈡ 神灵布置的多功能性 <br>    第三章 城隍信仰与城市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br>    一、信仰:心灵的释放<br>    ㈠ 固定的形态/86 ㈡临时的形态 <br>    二、 “三巡会”:全城性的“洁城”活动<br>    ㈠ “三巡会”的产生与发展<br>    ㈡ 城隍主祭厉坛的形式<br>    ㈢ 城隍出巡<br>    ㈣ “三巡会”之实质<br>    三、城隍庙文化:神圣与世俗的融合<br>    第四章 城隍庙与城市经济<br>    一、城市:城隍信仰的生成与存在空间 <br>    二、以庙兴市:城隍庙的商贸功能<br>    ㈠ 城隍庙会的形成<br>    ㈡ 城隍庙会的构成要素<br>    三、从镇城隍庙透视城隍信仰与城市经济的关系<br>    第五章 城隍信仰与市民的道德体系 <br>    一、城隍神的示范意义  <br>    二、城隍庙的教化体系<br>    三、城隍传说的潜移默化功能 <br>    四、信仰民俗活动的道德警示<br>    第六章 回归的意义——对近几年城隍庙修复及信仰活动恢复 的人类学审视<br>    一、本质的衰微:一种历史的必然<br>    二、职能转变:此城隍非彼城隍<br>    ㈠ 城隍庙功能的转变<br>    ㈡ 城隍神身份与职能的转变<br>    ㈢ 信仰目的的转变<br>    三、城隍信仰复兴:城市记忆与传统的延续<br>    ㈠ 延续城市的文化传统<br>    ㈡ 城市居民精神生活的需要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