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佛陀与维纳斯之盟:中国近代佛学与文艺美学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810815784
  • 作      者:
    詹志和著
  • 出 版 社 :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6
收藏
内容介绍
    《佛陀与维纳斯之盟:中国近代佛学与文艺美学》是在一篇博士论文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它主要围绕近代佛学与近代美学的“盟友”关系展开四个方面的探讨:一是这种结盟的历史、文化渊源;二是这种结盟关系的思想因缘和社会文化背景;三是这种结盟关系的发展态势;四是这种结盟关系的四类学人代表。论述深入,颇具个人观点。
展开
目录
    引言<br>    第一章  中国近代佛学与美学结盟的历史、文化渊源<br>    第一节  宗教与美学的认同<br>    一、宗教与美学的互容互惠<br>    二、佛教、基督教对审美一艺术创造的借重<br>    三、宗教与美学互容互惠的学理基础<br>    第二节  佛教与美学的“共相”<br>    一、佛学本体论与美学本体论的特殊性<br>    二、佛学本体论的二元合一性状<br>    三、美学本体论的二元合一性状<br>    四、佛学本体论与美学本体论具有“共相”的学理原因<br>    五、佛学与美学在思维形态上的“共相”<br>    第三节  佛教影响与中国古典美学<br>    一、佛教心性理论与中国古典美学中的自由意识<br>    二、佛门般若智慧与中国古典美学中的求真精神<br>    三、佛教形神观与中国古典美学中的“贵神”倾向<br>    第二章  中国近代佛学与美学结盟的思想因缘和社会文化背景<br>    第一节  佛教的复兴和美学的崛起<br>    一、“双子星座”与近代佛教复兴<br>    二、近代美学崛起的态势与特征<br>    三、“二学”结盟的文化因缘、发展阶段和主要代表<br>    第二节  从学术思想的承传看近代佛学与美学的认同<br>    一、阳明心学随今文经学的兴起而复承青睐<br>    二、佛学与心学的密切关系<br>    三、美学与心学的密切关系<br>    第三节  从中心文化的动摇看佛教与美学的共同进取<br>    一、疑窦丛生无所适从的时代景观<br>    二、儒术的主流文化地位日益衰落<br>    三、佛教与美学向中心文化领域的进取<br>    第四节  从异质文化的冲突看佛学与美学的调停整合功能<br>    一、文化精英进退维谷的尴尬和兼揽两美的愿心<br>    二、佛学兼容并包的博大胸怀可以调停文化冲突<br>    三、美学“高朋满座”的善缘及其与佛学的相同功用<br>    第五节  从文化发展的模式看佛教与美学的优势互补<br>    一、西方文艺复兴给近代中国的启示<br>    二、康有为对马丁路德的追摹和对“美术”的关注<br>    三、章太炎的喜作佛声和振兴国粹<br>    四、梁启超对佛学和美学的推举弘扬<br>    第三章  经世与崇心:中国近代佛学与美学结盟的肇兴阶段<br>    第一节  本时期思想文化征象与“二学”发展态势<br>    一、道成之际的风云际会与士林风尚<br>    二、学术关怀:佛教复兴的基础与取向<br>    三、美学风尚转向“尊情”<br>    四、作为佛学与美学之纽带的“王学”复起<br>    第二节  “但开风气不为师”:龚自珍与佛学、美学<br>    一、熔审美情趣与崇佛心理于一炉的“诗仙”、“诗佛”<br>    二、“心力”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共同指向<br>    三、“求变”与“求真”的一致诉求<br>    第三节  “贯经术治术文章为一”:魏源与佛学、美学<br>    一、经世之本:以佛门观念为核心的“本觉光明”说<br>    二、山水诗:依托于佛教美学而卓然成家<br>    第四章  兼济与独善:中国近代佛学与美学结盟的发展阶段<br>    第一节  本时期思想文化征象与“二学”发展态势<br>    一、朝野士子对“经济”与“文化”的两种关怀<br>    二、佛教带着强烈的使命意识加速复兴<br>    三、美学风尚强调“变古”和“有个自家在”<br>    四、“二学”因贴近时代和追慕雄强而日益靠拢<br>    第二节  “好借禅机悟常住”:刘熙载与佛学、美学<br>    一、独善其身却能与时兴会的文化人格<br>    二、以“心”为审美之源的本体论感悟<br>    三、以“佛法”为究里的范畴论、本质论和境界论<br>    第三节  “凡人穷思必入于佛”:康有为与佛学、美学<br>    一、变法维新与“好佛”、“游艺”<br>    二、“大同”世界与“求乐”为尚的审美理想<br>    三、“大同”世界与佛门情怀理念<br>    第五章  启蒙与救亡:中国近代佛学与美学结盟的高潮阶段<br>    第一节  本时期思想文化征象与“二学”发展态势<br>    一、士林先进的关注中心由“变法”转向“启蒙”<br>    二、“二学”在对时势的一致回应上结成亲密盟友<br>    三、佛学在思想文化的现代转型上发挥出特殊功用<br>    四、美学地位在西学东渐的热潮中迅速上升<br>    第二节  “稽首礼维摩”:梁启超与佛学、美学<br>    一、过渡时代之英雄与过渡时代之学术<br>    二、视佛学与美学为鼓铸民智推进启蒙的利器<br>    三、依托“惟心”观从本体论高度贯通“二学”<br>    四、文化史研究:佛教文化对中国美学、文学的增益<br>    第三节  “偶开天眼觑红尘”:王国维与佛学、美学<br>    一、美学功绩和佛学修养<br>    二、融会佛门观念与叔本华思想的悲剧美学<br>    三、“境界说”中的佛学渊源和佛化理念<br>    第六章  回归与新进:中国近代佛学与美学结盟的分化阶段<br>    第一节  本时期思想文化征象与“二学”发展态势<br>    一、文化思潮和学术向度的新变导致“二学”分途<br>    二、佛学向比较纯粹的宗教性和学术性本位回归<br>    三、美学问鼎“信仰”桂冠承担人文启蒙重任<br>    四、“二学”的结盟仍存在于文学艺术的话语形式中<br>    第二节  “以美育代宗教”:蔡元培与佛学、美学<br>    一、佛门情愫与早年的“佛教护国论”<br>    二、夹带欧风美雨的“以美育代宗教说”<br>    第三节  “教宗文术,灌溉人心,迄今滋未艾”:鲁迅与<br>    佛学、美学<br>    一、“夫佛教崇高,凡有识者所同可”<br>    二、“发挥美术,实其本根”<br>    余论<br>    参考文献<br>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