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则二
不是改变自己,而是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
其实,不必勉强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特别是改变自己的性格,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想要改变难以改变的东西,那是勉为其难。
我年轻的时候,是片刻也安静不下来的。因为这种性格,我干什么都是半途而废。
大学时代曾想当一名外交官,买了不少国际概论、国际关系之类的书,没过三天就扔了;后来又想当律师,买了刑法概论等书,结果更惨,书连翻还没翻律师的梦就做完了。
还想过要当舞蹈教师,结果也是半途而废。
就这样,因为浮躁的性格,我这个试试那个干干,却什么都做不成,总是半途而废。但尽管这样,我觉得那些尝试对成为现在的我还是有帮助的。
经过各种各样的尝试,使我更能看清自己的方向。
由于性格的原因,某些事虽然不能获得成功,但从长远来看,那并非毫无意义。为自己的性格而烦恼,总想着要去改变它,这大可不必。
在受到挫折的时候,需要改变的是“思考方式”。比如说,如果以前容易消极地否定,总说:“唉,我不行了。”那么今后应该更有恒心地加以考虑:“有没有其他解决问题的着手点呢?”
有意识地探索各种各样的可能性,能使头脑变得更灵活,因而也就更容易找到成功之道,让你成为你想要成为的自己。
法则十一
不是追求“轻松”,而是保持“放松”的状态
我经常在各种发言中说:“可以的话,应该选择一条轻松的道路。”这话常招来误解,有人认为我是在主张“凑合着干就行了”、“尽量避开困难”。但我的话不是这个意思。
我所说的“轻松”,指的是在确定自己的努力方向时,应该尽量选择合理的、不使自己勉为其难的方法。
我觉得我的一生,总是选择非常“轻松”的道路往前走,但这绝不意味着我在偷懒,或者干事马马虎虎。
比如我在说明某件事情的时候,如果不是基于自己的体验,我就会感到不容易说清楚,所以只要时间允许,我总是尽可能东奔西走地去用自己的眼睛观察,让自己和不同的人见面、交谈。
如果发生了重大事件,或是自己关心的事情,我不会道听途说,而是首先赶到现场,带着在现场感到的疑问或产生的想法,再去请教专家,或是阅读文献资料。我认为只有具备了亲身体验和专门知识这两样东西,才有可能说服别人。
这算不算是追求“轻松”的方式呢?也许是见仁见智吧。为研究自己想知道的事情而四处奔波,对我来说是件非常快乐的事,但这和整天泡在家里无所事事、工作总是半途而废那种“轻松”完全不是一回事。
我说的“轻松”,也许和“放松”更为接近吧。充满快乐地工作,就能保持精神上的放松,即使走在困难的道路上也不会感到痛苦。当一个人以放松的精神状态从事工作时,脑子就转得快,独创性的见解就能不断涌现。
保持轻松的心理状态,再加上彻底地埋头苦干,那么前方一定是阳光大道。别人看来是充满荆棘的道路,自己却丝毫不觉得痛苦,“轻松”地朝前迈进。
请你写下让工作变得轻松的方法。
法则十二
如果求人帮忙,应该去找忙人
生意上、私人生活中需要求人帮忙时,人们总是倾向于去找看来比较有空余时间的人,求这样的人帮忙。心想他有时间,肯定马上能帮上忙。这样想可就错了。结果往往不能很快得到对方的帮助,有时甚至还会出。现不了了之的情况。
求人帮忙,还是去求忙人为好。有人会想,忙的人不是没时间吗,哪有空去办别人委托的事儿呢?其实不然。忙人只要接受了委托,一定会认真对待。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忙人一般善于管理自己的时间,一旦接受委托,为了把事情办妥,一定会把它放到自己的日程表中。这样,安排好了时间,也就能不负所托了。
实际上,在和我交往的人中,很多都要比普通公司职员忙多了,但对于托他们办的事,只要接受了,就一定会如期完成。
比如说朝日啤酒公司会长褪口广太郎先生。我初次和槌口先生见面是在一次宴会上,那时他还是住友银行的副行长,我们在酒会席上坦率地交谈。这以后,我们有时也在音乐会场相会。那时我偶尔也带两个儿子一起去。记得有一次,我半开玩笑地对樋口先生说:“我这两个儿子,自己都找不到媳妇,真让人头疼。”
我当时并没有特意委托槌口先生,但没过几天,从樋口先生那儿不断寄来有关资料,为我儿子介绍女朋友。桅口先生做过很多这样的事。
槌口先生当然是工作极其繁忙的人,像他这样的人,对偶尔听到的事却能够想方设法提供帮助。正因为这样,他给我留下的印象非常深刻。越是忙人越能急人所急,只要看一下槌口先生就能明白。
而另一方面,空闲的人会觉得,什么时候都有时间去办别人委托的事,所以结果总是磨磨蹭蹭地拖延,有时甚至不了了之。
法则十三
别和老好人,要和“讨厌的家伙”多
交往
人际关系可以说是烦恼之源。人们一般都爱和“好人”交往,但我的想法不同,我总是说“别和老好人,而要和讨厌的家伙交往”。日语中有“君子不近危险”的说法,但我认为正相反,“君子才应近危险”。
我这样说,也是基于我以往的经验。很多时候,越是被人称为“讨厌的家伙”的人,经过实际交往,你越会觉得他们其实是很好的人。他们被当作讨厌的家伙,多半不过是因为传闻谣言之类的影响。如果你一味听信传闻谣言,不去和真正的“好人”交往,这对你的人生可是一大损失。
如此说来,我自己也是个以“讨厌的家伙”闻名的人。比如作曲家木田太郎先生在和我本人见面以前,似乎一直把我当作是一个讨厌的人。
“世上有那么一种人,可能的话,最好一辈子别和他见面,这样的人在艺人、名人中有很多。实际上,竹村先生,和你见面以前,我一直把你当作这样的人当中的第一位。看你的电视节目,一副目中无人、自以为了不起的样子,不管回答什么问题,你总是没好气似地回答。我觉得你正是个非常讨厌的老头。”
这是他以前的感觉。但和我实际交往后,他的感觉完全变了。我曾作为嘉宾在他的节目里出场、发言。节目录完后,他对我说:
“我变得喜欢你了。人不可貌相,正是这样啊。”
对我抱有同样看法的人为数不少。但即使是觉得我妄自尊大、非常讨厌的人,在和我实际交往后,看法就完全变了。这样的情况很多,对方是不是好人,不实际接触是不会知道的。
相反,社会上那些被认为是“好人”的人,其中很有一些却是难以令人相信的人。比如说有些评论家,嘴里说的是“要为世上不幸的人们”怎样怎样,但实际上自己住的却是豪宅大院,过着贵族般的生活。还有的评论家则是一边说着“应试教育”是不对的,一边又强迫自己的孩子去接受那种“应试补习”。
一看就是“好人”的那种人,经常说些令对方感到动听、让社会很容易接受的话。如果是真心那么说的,那他确实是个好人,但情况往往并非如此。和那样的人接触以后,会有受骗的感觉。
对我来说,对方是否接受我并不在意,重要的是言论必须坦率。说了“那种应试教育真是愚蠢”,就绝不应该再对自己的孩子说“快去参加考试补习”。
有时过分坚持自己的异见,把对方激怒了,我觉得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因为这而讨厌我,我也甘之如饴。我觉得只要能和对方推心置腹地交谈、能够相互加深理解,那就足够了。
一言蔽之,不能先入为主地判断一个人。要判断一个人,就应该和他实际交往。
法则十四
不必太烦恼,但应该多动脑子
人们常说,人际关系真是令人烦恼。而我的想法稍有不同。我认为不必太烦恼,但应该多动脑子,这样不仅容易给对方留下好印象,对自己也是一个很好的促进。
让我们看一下赠送礼品吧。到了互送中秋礼物或年终礼物的时候,需要送给谁,送些什么,这让不少人颇费心思,C等级的人送双袜子,B等级的人送上浴巾和肥皂,A等级的人送瓶高级葡萄酒……想定之后再去百货公司。
再就是从别人那儿接受礼物之后,究竟送什么作为回礼,也叫人苦思冥想,送五千日元的东西太便宜了吧?送一万日元的吧,但对方会不会觉得礼物太重而过意不去呢?如此这般花费心思,对方是不是一定会很高兴呢?也许并不会这样。对方并不像想象的那样对此留下好印象,这是常有的事。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