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这个说法,只是一个表面现,是刘备达到目的的一种手段而已。如果说仅仅靠哭就可以得到江山,那么“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又该如何论呢?其实,曹操早已经洞察到了刘备所具备的成大事资质,才这样高度评价他。其实,能在三国乱世中立足的都是人物,政治本身就投机的。曹操有后台有基础,孙权继承父兄之业,只有刘备白手起家,而终能三分天下,又岂真的一无是处?刘备曰:"今与吾水火相敌者,曹操也。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每与操相反,事乃可成。若以小利而失信义于天下,吾不忍也。”这应是他获得成功的秘诀。<br> 刘备选择的发展策略完全是基于自身条件,套用一句流行语:即一切从实际出发。先不断地依附群雄,他曾依附过刘焉、卢植、曹操、袁绍、刘表等人,在此期间不断网罗了关、张、赵、诸葛等武将谋士,最后时机一到,自领益州牧,玩了个空手道,得到了天府之地,此时便可和曹、孙一决雌雄。<br> 刘备还有个聪明之处,就是知己知彼。他明白自己水平不如曹操,所以从来不和曹操硬拼。"建安五年(200年),曹公东征先主,先主败绩。”魏书曰:"是时,公方有急于官渡,乃分留诸将屯官渡,自勒精兵征备。备初谓公与大敌连,不得东,而侯骑卒至,言曹公自来。备大惊,然犹未信。自将数十骑出望公军,见麾旌,便弃众而走。”而到后来打汉中的时候,刘备部署已定,说:“曹公虽来,无能为力。我必有汉川矣。”他后来的败于陆逊,是因为关张先后死去,气急昏头,忘了自己打仗原本不行的缘故。刘备从卖草鞋一步一步地积累力量,不断壮大自己,发奋图强,建国称帝,三分天下取其一,开创了一番事业,不得不令人深感佩服。对于国家来说,在自己还不具备足够实力的时候,不与强国搞对抗,韬光养晦,发奋图强,把发展经济放在第一位,在外交上多结交朋友,不能不说是一种明智之策吧?而对于个人来说,也是如此暂时不具备和其他人同场竞技的资格时,就应剑走偏锋,一步一个脚印,建构自己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遇事冷静沉着、深藏不露的习惯,以伺机而动,成就大事。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