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焦虑到从容,我经历了什么?
光鹏飞
我来自鄂尔多斯这座曾经历“鬼城”风波的四线城市,当然这座城市早就走出了那个短暂的低谷。我也在那几年跟着这个城市经历了一次人生低谷——创业失败,背负了上百万元的债务。我也曾迷茫过、焦虑过、痛苦过,但都挺了过来,后来开启了自己新的事业。我现在是一名学习指导师和家庭成长顾问,帮助很多家庭摆脱焦虑,帮助很多孩子学会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不需要补课的情况下,提高了自己的学习成绩。
回首这十几年的心路历程,我感慨万分。从当初的焦虑、迷茫,到现在的从容、淡定,我经历了什么,只有自己知道。我偶尔会和朋友分享一些自己的感悟,后来找我聊天的朋友多了起来,我发现自己的分享能帮助很多人,这让我倍感欣慰。
我在思考这几年有哪些重要的人生经验可供分享,于是就在纸上一条一条地记录,一不留神竟然写了80多条。这些经验都源于我自己的亲身经历,并在日常的工作与生活中经常运用,也帮助过很多人。于是,我将这些经验做了合并整理,并为每一条经验打分。对8—10分的经验,我排了一个序。我又把近十年来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列了出来,与这些经验的序号一一对应。*后,我选出了排名前三的经验。
1.在不知道该怎么做的时候,一定要想办法拓宽自己的眼界。
2.遇到事情不要慌,要“拆开来”“往深挖”。
3.直面麻烦,从*小事做起,所有的坎总能过去。
2011年,我经历了人生*痛苦的时刻。当时,我经营着一家本地社交网站,由于决策失误等问题,公司一度陷入经营困境。*艰难的时候,甚至要借高利贷发工资。无奈之余,我抱着学习的心态参加了百度开发者大会,后来又参加了由一帮山西老乡在北京举办的山西IT互联网大会。这些经历让我认识了很多优秀的互联网从业者,通过与他们交流,我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于是,我果断止损,把项目停掉了,也因此欠下了近100万元的外债。
在那次去北京之前,我以为在互联网上什么信息都能找到,尤其在一个小地方,很容易自以为是。经过那次学习,我才明白,虽然信息都能找得到,但谁能给你带来信息更加重要,信息的权重很重要,我们是很难了解到圈子内部的有价值的信息的。从那以后,我发现了一扇通往更大世界的大门,就是通过到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学习,拓宽自己的视野,寻找新的机会。
当然,更重要的是认识更多的高人。2013年,我参加了著名战略咨询大师姜汝祥博士的线下电商战略课,这为我开启了新的人生篇章。课程结束后,我通过微博组织了一场有100多人参加的线下电商沙龙,给大家分享我学到的知识。在持续的分享中,我周围的朋友越来越多,我办的沙龙*终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沙龙——“草原论电”。2013年,微信崛起,全国各地都在召开招商会,大都是借着新一代商机的名义“割韭菜”。由于我为大家分享了很多前沿信息,大家也明白了其中的秘密,导致那些招商会很难成功。因此,我也获得了赞誉。
也正是姜汝祥博士的课程,让我知道了《罗辑思维60秒》,并通过罗振宇老师的节目推荐,了解了吴伯凡、梁冬老师和《冬吴相对论》。还有对我帮助非常大的雾满拦江老师,因为他,我参加了第一期拦江书院,认识了很多非常厉害的同学。我后来的成长和决策都与这些人和事密切相关,包括DISC+社群的联合创始人李海峰老师。如今,甄有才的DISC测评也是我工作中的一个重要工具,它帮助我解决了众多家庭的亲子关系和夫妻关系问题。
随着接触到的人越来越多,我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热爱阅读。我也开始读很多的书,不仅自己读书,也会给周围朋友推荐优秀的书籍,甚至买书送给朋友。身边的朋友并不知道我在2013年之前是很少读书的,从2013年开始,我如饥似渴地读各种好书,从中汲取知识和能量。通过不断阅读,我获得了很多知识,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世界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阅读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一种心灵的滋养,让我在人生的道路上更加坚定和自信。
在任何时候,我们都必须要拓宽自己的眼界,看得远、看得广,才能让自己不迷茫,而拓宽自己眼界*好的方式就是走出去、识高人、读好书,三者缺一不可。
我还有一条比较重要的经验,那就是遇事要“拆开来”“往深挖”,也就是通过拆解问题、深挖问题来解决难题。
实际上,我能总结出第二条经验,也是因为第一条“走出去”的经验。拦江书院的好友吴刚邀请我一起参加混沌大学的邮轮游学。为了参加船上的比赛,我在一个月内学习了混沌大学的许多课程。其中,我深入研究了“组合创新”模型中的“拆解”环节,以及沈拓老师讲的“U型思考”课程。
什么是“拆开来”呢?
在面对问题时,我们常常会被问题的复杂性和困难吓倒,觉得无从下手。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将问题拆解成若干更小、更具体的子问题,那么解决起来就会更加简单。就像解构一张复杂的拼图,只有将每一块小拼图找到并正确拼接,才能*终完成整个拼图。所以,学会问题拆解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之一。
我现在是一名学习指导师,尽管不直接为孩子们辅导功课,但是我经常引导他们运用“拆解”问题的方法,*后他们也发现并掌握了这个方法,一个个难题迎刃而解。“拆解”,也成为我“无须补课即可提高成绩”的教育理念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其实,如果我们细心的话,会发现很多高手解决问题时,都会首先采用拆解策略。我在很多老师的分享中,多次听到“拆解”两个字。
当然,仅仅进行问题拆解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学会往深挖,了解事物的本质。很多时候,问题的根源并不在表面,而是隐藏在更深层次的因素之中。只有通过深入了解和挖掘,我们才能找到问题的真正原因,并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获得更高的效率。
拆解问题和往深挖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当我们拆解问题时,我们会发现问题的每个子问题都有其独特性和本质。而通过往深挖,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每个子问题的本质,并找到它们之间的关联。这种相互关联的思考方式,能够帮助我们更全面地把握问题,并制定更有效的解决方案。
有的人可能会说:“道理我都懂,可是我要么不知道该如何下手,要么总是拖延。”
如果我们认识到这些想法和行为源于内心的恐惧,面对恐惧并寻求解决方法的途径也会慢慢浮现。
雾满拦江老师分享过一个观点:“坏情绪来自恐惧。”比如愤怒、焦虑、委屈、烦躁、忧虑等。我恍然大悟,突然明白了为什么在面对一些事情时,我会嫌麻烦,或者对一些突如其来的事感到愤怒。
当我们无法预测各种未知时,就会产生恐惧,进而引发一系列的负面情绪。比如,有些人常抱怨“真麻烦”。的确,对于大多数人来讲,超出自己预想的情况,突如其来的一些事情,会让自己心里很烦。那么,我们去看一看这些事情,是可以逃避掉的吗?大多数事情是不可以的,即使现在躲过去了,更大的麻烦往往跟在后头。随着一次又一次地栽跟头,我们对麻烦事情的厌恶感逐渐加剧。
既然躲不掉,为什么不勇敢面对,认真地想一想这些麻烦的事情呢?当我们面对难题时,这种为难的情绪,本质上是一种对未知的恐惧,要让自己直面这些问题,才有可能看得清楚。至于怎么行动,先不着急,我们先被动地接受这个“无法逃避”的现实,然后再深入挖掘恐惧的本质。
这就用到了第二个经验中的“拆解”能力了,我们需要仔细地拆解我们所面临的问题,将其逐一分解。分解后的问题变得较小了,你会发现每一件小事情都容易做了,恐惧自然就没有了,情绪也就稳定了。
有一次,我在阅读周岭老师的《认知觉醒》一书时,他分享的跑3000米的经历让我想起我有一次独自开车回山西老家。那是一段超过600千米的漫长旅程。那时候,天快黑了,但我很快就进行了任务分解,先告诉自己第一个目标是50千米,这个目标很好完成。每当我开完10千米,我就告诉自己已经完成1/5了,再开10千米,就完成2/5了。当我开完50千米后,我感到很开心,因为已经接近整个路程的1/12了。看到这里,你是不是觉得有点自欺欺人?其实正是这个方法,让我安全、稳健地完成了行程。
这个“小步快跑”的办法也可以应用于我的工作中,帮助孩子解决作业拖拉的问题。
我鼓励孩子们要面对问题,既来之则安之,然后引导他们拆解目标,把一个个目标拆解为较小的目标。开始行动时,只盯住*近的一个小目标,暂时忘掉自己的作业还有很多。每完成一个小目标,就鼓励自己一下。当孩子们沉浸在每一个小任务中时,他们就进入了心流状态,不知不觉地推动着作业进程。当发现自己竟然做了一大半时,他们会兴奋不已。这不就是当下的力量吗?这不就是正念的奇迹所讲的方法吗?
当我们面对困难的时候,其实*难的是第一步——面对。只要敢正视,内心的恐惧就会开始降低,当感性的情绪在降低时,理性的思考就会增加。通过不断地拆解,把大问题变成小问题,内心的恐惧会进一步降低,当我们只盯住*近的小目标时,内心的恐惧就完全消失了。当一个个小目标完成的时候,*终的胜利也就来临了。
后来,我也读过九边老师的《复杂世界的明白人》和李松蔚老师的《5%的改变》,这两本书都提过类似“小步快跑”的方法。其实,迈出小小的一步就已经很棒了!可大多数人总会忽视这个小小的改变,总会盯住那个让自己恐惧的“庞然大物”,结果一直拖延,为自己找借口。
读到这里,你是不是对王健林的“小目标”有了新的认识?
可惜我明白这个道理有点晚,导致错过了很多机会,幸运的是还不算太晚。“种一棵树*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我第一次听到这句话是在F82期DISC双证班上,海峰老师讲的,当时我很震撼,也很羞愧,因为很多事情明明可以马上开始。
幸好我已经明白了这个道理,所以在这几年帮助了很多家长和孩子。每当看到家长和孩子脸上的焦虑消失、变得开心时,我内心都会充满温暖。
正如这本合集一样,开始了,就是美好的。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