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人心与人生:广义心灵哲学论纲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301101546
  • 作      者:
    高新民著
  • 出 版 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6
收藏
作者简介
    高新民,男,1957年生,湖北省武汉市人。现为华中师范大学哲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西方哲学史、心灵哲学和人生哲学等。在《哲学研究》、《自然辩证法通讯》等期刊发表论文百余篇。主要著作有:《现代西方心灵哲学》、《心灵的解构——西方心灵哲学本体论变革研究》、《人自身的宇宙之谜》等。主要译著有:《心灵哲学》、《西利斯》等。
展开
内容介绍
    当人在思想时,人的头脑中发生了什么?人的心态结构与感受结构是怎样的?
    《人心与人生:广义心灵哲学论纲》把人的生存状况及其内在心理构成作为分析的切入点,从求真性心灵哲学和价值性心灵哲学两个方面探讨了中外哲学史上在“体”和“用”上研究人类心灵问题的积极成果,并从心灵哲学的角度对人生哲学中的一系列问题如幸福、人生价值、境界、理想人格等做出了新的回答,力图重构人们的价值观、幸福观与解脱论,颇具开创价值。
展开
精彩书评
    幸福是什么?人类怎样摆脱烦恼、抑郁、恐惧与绝望?
    大心而敢,宽气而广,其形安而不移,能守一而弃万苛,见利不诱,见害不惧,宽舒而仁,独乐其身。
    ——管仲
    我一向看事物总爱看乐观的一面,而不爱看悲观的一面。我想一个人有了这样的心境,比生活在每年有万镑收入的家里,还要幸福。
    ———休谟
    假如你具有一切物理知识,你也不能告诉我关于疼的伤痛、发痒的痒、尝一种食物的甜味感觉、闻一种花香的感觉等独特的经验及其主观特性是什么。因此,主观经验特性是非物理的。
    ——杰克逊
    每当我们有思想的时候,在脑中发生了许多事,其中绝大多数是并行的,具有惊人的复杂性和极其丰富的联系,其中有许多是今天的计算机所处理不了的复杂信息。
    ——埃德尔曼
展开
精彩书摘
    3  克里克的“惊人的假说”
    丹尼特(Danicl Dennett)在《意识的解释》一书中说:“人类的意识大概是最后的未解之谜了。”①内格尔也曾感叹道:“没有意识,心身问题令人乏味,而由于有了意识,它的解决又显得无望。”②的确,意识问题是当代心灵哲学、心理学和认知科学中的一个既诱人又恼人的问题。围绕意识,不同学科的专家分别从各自立场提出了种种理论和方法。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获得者、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者克里克自20世纪70年代后转向神经科学,把意识问题作为自己的研究目标。1994年,他在《惊人的假说》一书中提出,意识研究是一个科学问题,“我们的精神(大脑的行为)可能通过神经细胞(和其他细胞)及其相关分子的行为”来解释③。这一研究思路的提出,对在意识问题上长期居主导地位的哲学、心理学方法提出了严重挑战。那么,“惊人的假说”究竟惊人在何处?它在人类心灵探索历程中居于什么样的地位?对我们今天深入探讨意识问题有什么启示?本节试就这些问题作一些探讨。
    一、“黑箱”与“隐喻”
    灵魂(心灵)问题是一个古老的问题。人类学、民族志学等的资料表明,心灵问题在原始思维中已朦胧出现了,在原始人的心目中,灵魂是像影子、气息一样的东西。在古希腊,亚里士多德之前的哲学家有一个共同倾向,即把灵魂当做实在或实体,但对这种实体究竟有什么本质则有两种不同的回答:一是朴素唯物主义的(如米利都学派),认为灵魂像其他事物一样是由物质性本原(气、火、水、原子等)构成的、气一样的东西。一是二元论的(如柏拉图),认为灵魂是一种非物质的实体。同时,他们还用“流射说”、“影像说”、“回忆说”等形象地描绘了心灵的作用过程。从亚里土多德开始,对心灵的认识发生了重大转折,即从对实体的构成本质转到对具体心理能力属性的作用、相互关系、本质的探讨上。例如,亚里士多德认为,灵魂不是实体,而是一组功能或能力或属性的组合。心灵就像一块蜡,它对外物的反映,就像图章戒指在蜡块上留下的印痕。新柏拉图主义和新毕达哥拉斯主义对灵魂的生理学特征和心理学特征、生命力特征和意识活动特征进行了区别,进而对意识、理解、反省、自觉意识等进行了研究。
展开
目录
导论  心灵自我认识的回顾与展望
上篇  求真性心灵哲学
一  语言分析对“笛卡儿神话”的扫荡
1  斯宾诺莎的心身两面论
2  石里克的“认识论的平行论”
3  日常语言哲学的“双重语言论”
二  福多论心灵是人脑内的计算机
1  福多的本体论承诺
2  心理状态与过程的自然化
3  意向内容及其自然化
4  关于心灵构造的理论——模块(modularity)理论
三  脑科学对心灵的“入侵”
1  邦格的心理神经一元论
2  埃德尔曼等人对传统心我论的破斥
3  克里克的“惊人的假说”
4  唯物主义一元论的难题及其尝试性化解
四  民间心理学及其解构
1  概念辨析与争论之缘起
2  理论-理论、模仿论与新的阐释倾向
3  民间心理学的实质、命运与研究价值
4  取消论与解释主义的“本体论变革”
5  关于解构的思考:在什么意义上说人有“心”?
五  心理现象的特征问题
1  感受性质及其所引发的唯物论与反唯物论之争
2  思维语言假说与意向性的地位
3  心理内容及其自然化
六  随附性与心理的因果性问题
1  有关概念辨析
2  随附性关系的分类
3  随附性与心灵的地位问题
4  个案研究:金在权的随附性理论
5  心有因果作用吗?
6  关于意识反作用机制的一种猜想
七  心理语言的新语义学与心理结构图之重构
1  解析FP和二元论的方法论问题
2  “自然化”与心理图之重构
3  心灵与本体论
4  心理语言的新语义学
5  心理语言与物理语言的关系问题
6  心理地理学、地貌学和动力学

下篇  价值性心灵哲学与往圣“绝学”之发展
八  中国文化发展的性格与中国心灵哲学的特点
1  中国文化的性格与中国心灵哲学的致思取向
2  中国心灵哲学的特质
3  中国古代的求真性心灵哲学
九  道家的心理哲学
1  老子:圣人在于“被褐而怀玉”
2  庄子: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十  古典儒学的心理哲学
1  孟子:性善论与成圣心理学
2  荀子:性恶论与圣人可求论
3  《大学》与董仲舒的心身修养论
十一  《管子》论人、心与成圣
1  心身学说
2  圣人之心
3  成圣的心理机制及途径
十二  程朱理学的心理哲学
1  心身学说与心性论转向
2  圣学的总问题圣人的心理标志
3  心性与圣人可求论
4  心之未发与已发
5  至圣之道
十三  陆王心学
1  圣人的内在“气象”
2  人类心灵与成圣的心理根据
3  成圣的心理机制与途径
十四  智者大师论人心与人生
1  极圣内心古德具足
2  成佛的心理可能性根据
3  一念三千与价值之源
4  心身学说与生死关怀
5  最佳心态与善巧安心
十五  生存问题的心灵哲学研究
1  “天堂”“地狱”不离心
2  建构价值性心灵哲学的初步构想
3  理想人格及其塑造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