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心理发生和科学史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561744277
  • 作      者:
    [瑞典]J.皮亚杰(Jean Piaget), [瑞典]R.加西亚(Rolando Garcia)著
  • 出 版 社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5
收藏
内容介绍
  《心理发生和科学史》一书的目的是通过科学史发展的分析, 证明科学领域的认知过程的机制紧密地对应于皮亚杰在心理发生领域发现的机制。研究者发现 , 除了在皮亚杰的主要著作《认知结构的平衡》中描述的机制, 还有一种史普遍的机制 , 我们称之为 “阶段 (IaIrT)”机制, 这个机制是本书的基石。研究者们的知识建构理论可以说在有东方思想特点的辩证思维方式和在西方占主导地位的逻辑演绎形式主义之间的鸿沟上架起了桥梁。
展开
精彩书摘
  2.第一阶段
  我们终于开始讨论与历史的这些对应,关于亚里士多德两种推动者的理论,主要的问题显然是在无生命的运动物体情况下被认为必不可少的一个内在推动者的作用,以及在受外力作用的运动的保持应是充分的情况下与一个外部推动者的连续接触的必要性问题。
  关于第一点,与心理发生的比较看来是明确的,它证明了生物和无机物之间分化的滞后性。从这个观点看,内在推动者的普遍性是不言而喻的,并且与目的论的普遍性有联系。现代学者在生物学领域保留了这种目的论,并赋予它在因果关系上由目的性调节规定的地位,而亚里士多德仍把运动与一个生物形态的目的联系在一起,如同在思维的基本阶段的情况。儿童关于这种内在推动者的假设漫无边际,年幼的被试把风解释为是由摇晃的树木、翻腾的水浪或随意飘动的云产生的,这自然有助于我们将要讨论的反推格式的形成。
  至于外部推动者与运动物体的连续接触的必要性,在亚里士多德学说中的两个决定性理由,已经在心理发生中起着潜在的作用。我们已经看到,第一个理由是不承认任何惯性运动,惯性运动是不合逻辑的,因为亚里士多德通过完美无缺的推理证明运动在虚空中的必然性,但这是为了得出虚空和惯性本身的双重不合逻辑性。第二个理由是固有的或自然的位置理论。该理由认为,一个无东西伴随的抛射物一旦与抛射者分离,应该垂直落到地面(在亚里士多德和幼小的被试认为的其水平轨迹的终点所发生的事情)①。不过,这两个理由不管明确与否都是儿童提出的,值得注意的是,它导致一种常见的和相当有系统的反推。因为没有惯性概念,所以直线运动理所当然地被认为是由于制动,或仅仅是由于冲力的丧失或运动物体的“疲劳”而停止。但是,当直线运动是连续的和看来没有最初的推动,比如说云,那么被试通常会说云是被风吹动的,他只要挥动一下就能产生风。所以,一种“在周围的反作用中”获得了或多或少的力量。在离心力(惯性的另一种形式)的场合,幼小的被试说固体或液体位于容器的圆周轨迹的顶点时不掉下来,是因为容器在转动时“产生空气”,空气推动和拉住在篮子或瓶子里的重物。这种空气反冲的其他例子,我们还能举出许多,在出乎意料的情况下通常成为能说明一个意外结果的解释。因此,向儿童提出关于抛射物的问题并不是人为的:为什么一个球被投出后不是马上落下?儿童没有看到其中的问题,因为人们“用力投”球,因为球适合这种运动(内在推动者),接着,儿童用亚里士多德指出的两个原因提到空气的推力:由抛射者的运动推动的空气和由运动物体产生的、又回到运动物体后面的气流。
  关于固有的位置,不言而喻,石头的固有位置是在地面,烟的固有位置是“在空中”,在空中的重量没有相对性。但是,值得引用儿童的一些自发的回答:如果人们不要求讲出一个球落下的原因,有一个八岁七个月的被试这样回答:“如果我把球放在这里(出发点),那么它会一直走向一个目的,它应该有它的自然位置。”关于重物落下的问题,他不再是亚里士多德学说的信徒。    P44-45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