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处理VS控制处理
众所周知,我们不用刻意集中注意力,便可轻松、迅速地做出许多行为,譬如骑脚踏车、开车、弹钢琴等等;一旦学会这些复杂的行为,当我们自动执行,毋需刻意留心要怎么动作,会做得更好。因此,当我在打这些字时,只要一去想小指与食指要怎么打,马上就会打错字。体育学对此有个专业说法:当选手做到自动反应时,不用刻意去想要怎么动作,就可以做得很好,这表示他已经进入“状态”。
同样地,我们也不常设想要怎么思考,它就自动思考了。正如弹钢琴可以成为自动化一样,心智对于自然、社会世界的信息处理方式,也可以变成自动化。事实上,适应性潜意识的一项定义特征,便是如自动驾驶仪般运作的能力;而自动化思考有五项定义特征:不知不觉、迅速、非刻意、无法控制、轻松不费力。诚如社会心理学家巴夫所言,不同的自动化思考符合这些标准的程度不一,为了方便说明,我们可以把自动化思考定义为符合全部或大部分标准的思考。
在第2章已经提过这类型思考(以适应性潜意识去过滤、解读、评估进入的信息)的一些例子。在鸡尾酒派对的例子中,适应性潜意识阻隔其他不相干的交谈,同时监控别人的谈话(如果别人说了些重要的事,譬如我们的名字,便提醒我们注意);这个历程符合自动化思考的五项标准:在不知不觉中发生,过程迅速且非刻意-一也就是说,即便我们没有要无意识过滤器运作,它还是会自己运作;它也是不可控制的,亦即无意识过滤器的运作不容置喙,也无法试着中止它;它的运作轻松自如,不需要耗费什么心力或资源就能运作。
另一个自动化思考的例子,是用固定概念去认知或归类别人的倾向。当我们跟某人初次碰面时,常会不知不觉地依照种族、性别、年纪等特性将他归类,这种自动化归类处理有可能是天生的——我们天生就喜欢将他人分门别类。而分类的本质(刻板概念的内容)却不是天生的,没有人生来就对某个群体有特定的刻板概念,但是,一旦我们通过周围环境的文化习得这些概念,往往便会在无意中、不自觉、难以控制、毫不费力地运用它们。相较之下,意识思考则比较缓慢,而且是刻意(典型地思考我们要想的事情)、可控制地(比较能影响思考的内容)、费神地(当我们分心或入神时,意识很难专注在某事情上)。
……
展开
过的现象串成一个自己可以理解、接受的故事,虽然事情本身不一定有所转变,但矛盾与挣扎撑起的张力,已消弭大半。
——吴佳璇(中国台湾大学附属医院精神部主治医师、财团法人精神健康基金会执行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