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现代心理学原理与应用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208065306
  • 作      者:
    朱宝荣, 周楚, 黄加锐著
  • 出 版 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6
收藏
内容介绍
  《现代心理学原理与应用(第2版)》是复旦大学“现代心理学原理与应用”课程教材。此次修订对原有教学内容增加了不少篇幅,以反映最新的心理学应用性研究成果。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个体心理原理与应用”介绍了个体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这部分内容是现代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中篇“群体心理原理与应用”介绍了社会团体中存在的心理现象;下篇“心理学主要应用领域”分别介绍了应用心理学的主要分支学科,其中包括犯罪心理学、环境心理学、消费心理学、管理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和临床心理学研究中所取得的主要成果。该书通俗易懂,深入浅出,是一本立足原理,引申至应用,将原理与应用有机集合的通俗性教材。
展开
精彩书摘
  坚持“彼此独立论”的学者还列举了许多现象来证明语言与思维的可分性。他们认为,从猿到人要经历漫长的量变过程,人的各种特征是逐渐获得的。它们先是直立行走,尔后学会制造工具。随着石块被自觉地加工成第一把石刀,人类诞生了。在此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原始人类并没有有声语言与文字,但他们已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有自觉性、能动性、社会制约性,显然已具有思维特征。同样,现代人在个体发展中,幼儿在没有完全学会语言之前,已有了初级思维活动,他们往往借助于形状、颜色、声音来思维。尤其是语言器官受损或先天发育不良者会丧失语言,但他们不一定会丧失思维能力,他们能利用表象等进行非语言思维,并用特殊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或意见。有人甚至认为,某些高等动物(如猿)尽管没有语言,但却有相当程度的思维能力。<br>    据此,“彼此独立论”者认为,语言与思维是可分的,相互不发生影响,语言并不是思维活动的必要条件。<br>    ……
展开
目录
序言<br>上篇 个体心理原理与应用<br>第一章 动机与工作效率<br>第一节 “动机”概述<br>一、动机的功能<br>二、动机的种类<br>三、需要与刺激<br>第二节 如何激发积极的行为动机<br>一、满足合理需要<br>二、强化思想教育<br>三、设置合适目标<br>四、运用强化原理<br>第三节 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br>一、动机强度与主、客观条件<br>二、动机强度与活动项目<br>第四节 测量动机的常用方法<br>一、观察法<br>二、实验法<br>三、报告法<br>四、投射法<br>第五节 动机挫折与处置方式<br>一、挫折及其产生的原因<br>二、受挫者的行为表现<br>三、消除挫折心理的几种方式<br>四、几种有代表性的挫折理论<br><br>第二章 注意与意识状态<br>第一节 “注意”概述<br>一、注意的特征<br>二、注意的种类<br>三、注意的功能<br>第二节 如何引发无意注意<br>一、引发无意注意的客观条件<br>二、引发无意注意的主观条件<br>第三节 如何稳定有意注意<br>一、发展兴趣<br>二、磨练意志<br>三、牢记目标<br>四、注重习惯<br>五、掌握方法<br>第四节 注意的品质及其培养<br>一、注意的广度<br>二、注意的稳定<br>三、注意的转移<br>四、注意的分配<br>第五节 意识与意识状态<br>一、意识及其功能<br>二、几种常见的意识状态<br><br>第三章 记忆与学习效率<br>第一节 “记忆”概述<br>一、记忆的作用<br>二、记忆的种类<br>三、记忆的机制<br>第二节 识记及其方法<br>一、两种识记方式<br>二、有效识记的方法<br>三、影响识记效果的主要因素<br>第三节 保持及其方法<br>一、被记材料的质变<br>二、遗忘及其规律<br>三、保持的方法<br>第四节 再现及其方法<br>一、再认及其方法<br>二、回忆及其方法<br>第五节 良好记忆力的培养<br>一、记忆的条件<br>二、记忆的方法<br>三、记忆的规律<br>四、记忆的训练<br><br>第四章 思维与问题解决<br>第一节 “思维”概述<br>一、思维的特性<br>二、思维的种类<br>三、思维与语言<br>第二节 思维品质<br>一、思维的广阔性<br>二、思维的深刻性<br>三、思维的独立性<br>四、思维的批判性<br>五、思维的灵活性<br>六、思维的敏捷性<br>七、思维的逻辑性<br>第三节 思维方法<br>一、辩证逻辑思维方法<br>二、现代科学思维方法<br>三、多向立体思维方法<br>第四节 问题解决<br>一、问题解决的基本程序<br>二、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br>第五节 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br>一、创造性思维的作用<br>二、创造性思维的特征<br>三、创造性思维的过程<br>四、创造性思维的培养<br><br>第五章 情绪、情感与身心健康<br>第一节 “情绪”、“情感”概述<br>一、引起情绪、情感的主、客观变量<br>二、情绪、情感的两极性<br>三、情绪、情感的作用<br>四、情绪、情感的种类<br>五、感情的主观体验及其外部表现形式<br>第二节 情绪理论<br>一、情绪的外周理论<br>二、情绪的丘脑理论<br>三、情绪的认知理论<br>四、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br>……<br>第六章 能力与培养<br>第七章 性格与修改优化<br>第八章 意志与行为决策<br>中篇 群体心理原理与应用<br>第九章 人际交往<br>第十章 人际关系<br>第十一章 人际影响<br>下篇 心理学主要应用领域<br>第十二章 心理学在犯罪与司法研究中的应用<br>第十三章 心理学在环境研究中的应用<br>第十四章 心理学在消费研究中的应用<br>第十五章 心理学在管理研究中的应用<br>第十六章 心理学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br>第十七章 心理学在职业决策研究中的应用<br>第十八章 心理学在临床研究中的应用<br>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