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道德的一般理论:
一、道德的起源:
道德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中国古代对道德的思考则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在商朝出土的甲骨文中,已经有了“德”字,西周初期,人们已具有“明德”的思想。《尚书‘康诰》中说“克明德”,“明德”具有修身正心,教化人民的意思,要求人们按照当时的规范去行事而有所得。在最早的典籍中,“道”与“德,,是分开使用的,“道”表示事物运动和变化的规律,“德”表示对“道”的认识,践履而后有所得。
道德源于人类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人类社会从产生之日起,就形成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以及“个体与类之间的抗争”,这一矛盾具体表现为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这是人类道德产生的根源。道德的功能就是协调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之间的利益关系,使其达到和谐与统一,这是道德的反功利性。
道德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道德是特定社会经济关系的产物。而作为经济关系集中表现的利益关系直接决定一个时代、一个国家现实道德的原则与规范。这是道德的功利性。
道德表面是反功利的,但它归根结底又是以利益为基础的,因此研究道德不能离开利益。道德的产生始于人类利益的纠纷,终结于利益的调整与均衡。从理性的高度来看,道德是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产生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从发生条件的角度看,社会关系的形成和意识的产生是道德发生的前提。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