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先秦儒家诚信思想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532544915
  • 作      者:
    王公山著
  • 出 版 社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6
收藏
内容介绍
  《先秦儒家诚信思想研究》的研究对象主要设定在先秦儒家典籍《尚书》、《诗经》、《仪礼》、《周礼》、《礼记》、《春秋》三传、《论语》、《大学》、《中庸》、《孟子》、《荀子》等几部书中有关诚信思想的内容方面,《尚书》、《诗经》、《仪礼》是前孔子时代的主要典籍,是孔子创建儒家学说的重要来源和依据。《论语》、《大学》、《中庸》、《孟子》、《荀子》是先秦儒家各个阶段的代表作和主要典籍,《春秋》三传是先秦重要的史料。因此,本书以这几部书为主要研究对象。由于时间和篇幅所限,其他先秦典籍暂时作为参照,不作主要研究对象对待。又由于两宋是研究儒家诚信思想的昌盛时期,其很多见解颇有创新,为了说明问题,本书引用宋人的解释较多。
  《先秦儒家诚信思想研究》运用宏观把握和微观剖析相结合的方法,以先秦儒家原始典籍为主要依据,以后人的解释为重要参考,发掘并分析各个阶段、各种典籍的相关材料的具体语境中的诚信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变化特点。同时,把各个时期的儒家诚信思想放置在一个广阔的时代背景之下加以考察,分析其产生、发展、变化的原因,并企图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另外,章节的排列以典籍成书时间先后为顺序,每部典籍代表一个特定阶段的诚信思想的研究对象。每章的结构大致是由背景考察、内容分析、思想特征、后世影响四个部分组成。通过前后比较,,努力寻求其思想发展的轨迹。
展开
精彩书摘
  2.确保诚信的措施。由于认识到诚信在治理国家中的重要作用,上古三代统治集团的精英们已经采取很多措施,提倡诚信政治,尽量减少因政治腐败给国家造成损失。或讲进行诚信教育。唐尧就很重视对平民的诚信教育,注重匡正黎民不诚实的一面,他的政治名言之一是“劳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之,使自得之,又从而振德之”。虞舜时代,“百姓不亲,五品不逊”,因此,虞舜任命契为司徒,颁行五教,关于“五教”的具体内容,后人虽存争议,但从虞舜及其臣子们对“信”德的重视言论上看,“五教”内“信”德似乎应该占有一席之地。同时,虞舜时代外族对华夏民族的生存已经构成威胁,虞舜认为,外族之所以侵扰边境、抢掠财物、杀害百姓,是因为华夏的礼义文明还没有在蛮荒之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虞舜曾经对皋陶云:“皋陶!蛮夷猾夏,寇贼奸宄,汝作士,五刑有服,五服三就,五流有宅,五宅三居,惟明克允。”委托夔“典乐教胄子”,培养他们“直而温,宽而栗”的品质。委托伯制作“三礼”之教,使百官“夙夜惟寅,直哉惟清”,培养群臣正直不枉曲、清明不暗昧的理政作风。虞舜的教育措施可谓是威恩并举,赏罚分明,因此天下很快出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的祥和氛围。
  或讲居上位的人士以身作则。居上位的人士能以“道”治国,则居下位的人就不夸饰荒诞。《洪范》云:“人用侧颇僻,民用僭忒。”高位之士不敦平公正,则下位之民多诈伪奸猾,这就是后人所说的“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尚之风必偃”的道理。商代英明的统治者非常认同“居上克明,为下克忠”的政治理念,认为在上位的人明达,在下位的人就竭尽忠诚,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社会流行片面追求浮华的“巫风”,避免黎民沉湎于感官之欲的“淫风”,避免民俗陷于“逆忠直,远耆德,比顽童”的诚信危机的道德困境。因此,周公得出这样的结论:“古之人犹胥训告,胥保惠,胥教诲,民无或胥诗张为幻。”意思是古代的君臣,即使是君明臣贤,仍然相互告戒劝勉,以防德悖理乱,波及民风。因此,君臣以道相正,下民无相欺诳之风。相反,历代亡家破国的君主,诸如三苗之主、夏桀、商纣之流,首先失去民心,然后变成亡国之君。因此,“民无信不立”,既是历史的经验总结,也是历史教训的警示。
  ……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诗》、《书》、《礼》诚信思想研究
第一节 《尚书》诚信思想研究
一、《尚书》诚信思想内容
二、《尚书》诚信思想特色
第二节 《诗经》诚信思想研究
一、《诗经》诚信思想内容
二、《诗经》诚信思想特色
第三节 《礼》经诚信思想研究
一、《礼》经诚信思想内容
二、《礼》经诚信思想特色

第二章 《论语》诚信思想研究
第一节 《论语》诚信思想的历史成因
第二节 《论语》诚信思想内容
一、修身以诚——追求理想的宗教式私德
二、官府诚信——根植现实的社会性公德
三、民族生存——《论语》处于萌芽状态的诚信思想原则
四、“知之为知之”的学术诚信思想
第三节 《论语》诚信思想特色
一、诚信思想体系有待完善
二、诚信原则仍处于萌芽状态之中
三、诚信思想的主要载体是“信”、“忠”、“忠信”
四、表现出“信”的双重属性:宗教性私德与社会性公德
第四节 《论语》诚信思想的历史定位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一、对我国伦理和政治的影响
二、对我国诚信思想发展的影响

第三章 《学》、《庸》诚信思想研究
第一节 《大学》诚信思想研究
一、《大学》诚信思想的历史成因
二、《大学》诚信思想具体内容
三、《大学》诚信思想特色
四、《大学》诚信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第二节 《中庸》诚信思想研究
一、《中庸》成书年代述略
二、《中庸》诚信思想内容
三、《中庸》诚信思想特色
四、《中庸》诚信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第四章 《孟子》诚信思想研究
第一节 孟子生平简述及《孟子》诚信思想的历史成因
第二节 《孟子》诚信思想内容
一、确立了“信”德的地位
二、确立了“惟义所在”的诚信思想原则
三、《孟子》人才观中的诚信思想
四、《孟子》的诚信教育思想
五、论述了“信”与“善”、“美”、“大”之间的关系
第三节 《孟子》诚信思想特色
一、建立在“性善”理论基础之上的诚信思想
二、诚信价值尺度的正式确立
……
第五章 《荀子》诚信思想研究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