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伦理精神的价值生态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500431341
  • 作      者:
    樊浩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1
收藏
编辑推荐
  在这部书中,作者将研究的内容确定为三个课题:在开放一冲突的文明体系中,如何建构和确证伦理精神的存在现实性和价值合理性?面对文化冲突、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现代伦理精神如何实现创造性转换,如何与文化、经济、社会形成新的有机合理的生态,如何建构现代中国伦理精神的价值合理性?千年之交,面对人类文明的生态觉悟,伦理学在学术视野和研究方法方面应作怎样的拓展和超越?在这部书中,伦理精神的现代建构,被诠释为价值合理性的建构;价值合理性的建构,被理解为现实、合理的价值生态的建构;价值生态的建构,在形面上的层面被演绎为是对20世纪以韦伯为代表的关系本位的伦理学研究视野的突破和研究方法的超越。“生态”的理念、“生态”的视野、“生态”的方法,可以视为本书努力作出的创新,也是试图作出的贡献。
  开放—冲突的文明体系中伦理精神的生态合理性,伦理精神价值合理性的生态理念,伦理精神的文化生态,伦理—经济生态,伦理-社会生态合的价值原理,伦理精神的生态对话与生态发展。
展开
作者简介
  樊浩,本名樊和平。男,1959年生,博士,江苏省泰兴市人。1992年被破格晋升为伦理学教授。现任东南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兼任中国伦理学会副会长,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哲学、人文素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应用伦理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第八、九届江苏省政协委员,江苏省中青年首席科学家。
  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等海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80多篇,出版个人独立专著9部。2000年前代表作为“中国伦理精神三部曲”(《中国伦理的精神》、《中国伦理精神的历史建构》、《中国伦理精神的现代建构》);2000年后代表作为《伦理精神的价值生态》、《道德形而上学体系的精神哲学基础》。
  国家“985”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东南大学“科技伦理与艺术”项目总召集人,2005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05—ZD040”首席专家。
  获国家、教育部、江苏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4项,三等奖多项。主持国家和部省级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重点及一般项目十多项。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从改革开放、文化撞击引起的历史性课题——伦理重构出发,批判地研究借鉴了西方及中国古代的思想成果,借鉴现代生态学的成果,确立起独到伦理研究的生态视野和生态理念,为如何重构现代中国的伦理精神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和新的方法论,并提供了一个创新的理论框架和理念,具有重要的学术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  
  “伦理精神”、“价值生态”的概念和理念,以及由它他所形成的“伦理精神的价值生态”的命题和主题,生成和发展于本人的学术成长中,必须在本人以前的学术研究和学术思想发展的整个进展中去诠释和理解。
展开
精彩书摘
  绪论:开放一冲突的文明体系中伦理精神的生态合理性
  仔细考察就会发现,无论是利己主义、直觉主义,还是功利主义,在合理性确证的价值取向方面都有一个共同特点,这就是伦理本位与个人主义。在学术视野方面,它们都在严格而狭窄的伦理或道德范围内考察价值合理性;在行为合理性与价值合理性的根据方面,它们都以伦理或道德的主体(“我”或“我们”)为价值合理性确证的最终依据(“我”的快乐、“我”的直觉或“我们”的功利)。这些确证方法的核心是在伦理之内通过伦理主体的自我追究确证和实现伦理精神的价值合理性,不同之处仅仅在于,功利主义方法把利己主义、直觉主义的主体从单数扩展为复数,三者可以统称为“自我本位”的伦理学方法。在这里,伦理及其主体虽然不是“方法”的全部,也是“方法”的本位。这种自我本位的确证方法的前提是把伦理道德从人类文明的有机而完整的体系中离析出来,把主体从有机的社会关系与文化情境中分离出来,在独立的和虚拟条件下抽象地把握。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自我本位的价值合理性,实质上是伦理或伦理精神自我确证的价值合理性。
  西季威克所阐释的自我本位的价值合理性方法在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辉煌之后,被韦伯所提出的新的价值视野所超越。1920年,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出版了对20世纪人类文明产生巨大影响的著作——《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从不同领域把握,这本书有不同的学科归属和学科理解,可以是社会学的,也可以是伦理
  学、经济学的。也许,什么“学”都不属于最体现这本书的独特风格,因为它只是作者对一个重大课题进行研究的完整成果及其所采用的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方法。从经济学、社会学的角度考察,它揭示了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刻人文动力;从伦理学的角度考察,它提供了一种确证伦理精神的价值合理性的新视野和新方法。依据韦伯的思路,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之所以获得巨大发展,根本原因就在于新教伦理的内在人文推动;实现这一推动的机制,在于行为主体在经济活动中遵循着一些普遍的伦理规则。
展开
目录
前言
绪论:开放一冲突的文明体系中伦理精神的生态合理性
1.20世纪西方“伦理学方法”的推进及其“麦金太尔难题”
2.“麦金太尔难题”的真谛与现代伦理的前沿课题
3.生态觉悟进程中“伦理学方法”的超越
4.生态合理性的价值原理
5.生态合理性的方法论辩证
第一篇 伦理精神价值合理性的生态理念
一、文化理解
1.“意义”的“理解”
2.关于“传统”的“文化理解”
3.“新儒学理性”与“新儒学情结”
二、人文力
1.世界性的经济一文化难题与“人文力”的诠释
2.“人文力”的形上基础
3.“人文力”的品质结构
4.“人文力”的调理与传统的生态转换
三、伦理生态
1.“伦理精神”——“合理性”——“伦理生态”
2.伦理精神的生态本性及其合理性根据
3.价值引进的生态现实性
4.现代中国伦理发展的问题是“伦理生态”的问题
5.“伦理生态”的辩证结构
第二篇 伦理精神的文化生态
四、伦理—文化生态的价值结构
1.文化生态中的伦理精神
2.伦理精神的文化要素与文化原理
3.伦理精神的文化意义与文化功能
4.伦理精神生态的“文化理解”
五、人伦原理—伦理实体
1.人道
2.天道
3.伦理实体
六、人德规范—道德自我
1.德性之潜在:性善认同
2.德性之自在:道德规范
3.德性之自为:道德自我
七、人生智慧—安身立命
1.生命智慧门
2.生活智慧门
3.人生智慧
八、人文力—实践理性
1.“人文力”何以成为伦理—文化生态的
2.伦理精神的人文力功能
3.传统伦理精神的人文力品质
九、伦理—文化生态与伦理精神的价值合理性
1.中国伦理精神的生态“理解”
2.“文化理解”的反思:反传统主义文化的人文品质
3.伦理一文化生态的人文力转换
第三篇 伦理—经济的人文力生态
十、伦理—经济的生态复归
1.经济学的伦理回归
2.伦理—经济的生态整合
3.人文力:伦理—经济的生态整合点
十一、伦理—经济的人文力生态及其合理性品质
1.伦理—经济生态的人文力结构:伦理
2.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伦理—经济的人文力生态
3.儒家伦理与传统伦理—经济的人文力生态
4.生态合理性所需要的伦理冲动力的人文力品质
十二、伦理—经济的生态转换
1.市场经济的伦理气质与伦理逻辑
2.职业伦理
3.交换伦理
4.消费伦理
5.分配伦理
十三、伦理—经济的生态合理性之建构
1.市场经济的价值难题
2.伦理—经济生态的理念辩证
3.伦理—经济的人文力生态与市场伦理的价值合理性
第四篇 伦理—社会生态整合的价值原理
十四、伦理精神的社会合理性的价值生态
1.伦理—社会的生态结构
2.“市民社会”与现代中国的伦理—社会生态
3.伦理—社会生态合理性的价值原理
十五、伦理精神社会合理性的生态原理:“‘德’—‘得’相通”
1.文明的难题
2.“德”—“得”互动与伦理合理性
3.中国伦理精神的价值原理
4.“‘德’—‘得’相通”的人文意蕴
十六、实践理性的社会合理性的逻辑法则:善恶因果律
1.“康德悖论”
2.善恶因果律
3.善恶因果律的伦理学依据
4.宗教因果律的形上原理与道德魅力
5.善恶因果律的现实运作
十七、个体至善与社会至善
1.“善”的两种逻辑向度及其历史传统
2.20世纪“善”的理念的价值冲突及其辩证发展
3.“善”的价值互动及其合理生态
十八、道德精神与法律秩序
1.法哲学视域中的道德与法律
2.“应当”与“必须”
3.“家”与“国”
4.伦理—政治生态
十九、秩序理性与民主品质
1.伦理精神的社会悖论:“道德的人与不道德的社会”
2.秩序理性
3.伦理精神的民主品质
结语:伦理精神的生态对话与生态发展
1.开放—冲突的文明体系中伦理精神的价值理念:“生态价值观”
2.“全球化”与多元性
3.普世价值观、相对价值观与生态价值观
4.伦理精神的生态合理性:消解价值霸权
5.伦理精神的生态对话:抵御文化帝国主义
6.伦理精神的生态发展:扬弃文化相对主义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