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廖平评传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80579362X
  • 作      者:
    黄开国著
  • 出 版 社 :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1993.8
收藏
畅销推荐
作者简介
    黄开国,1952年生,籍贯四川,男,汉族。1976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哲学系,1980年以优异成绩被中国社会科学院录取为助理研究员,1997年由中级职称晋升为研究员。著有《廖平评传》等,主编《经学辞典》。在《中国史研究》、《中国哲学史研究》、《孔子研究》等海内外四十余家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主攻两汉哲学、经学。
展开
内容介绍
    廖平(1852-1932),四川井研人,原名登廷,后改名平,字季平,先后自号四译、五译、六译先生,清末与近代著名的经学大师。《廖平评传》透过廖平一生学经六变的内在逻辑,详尽的论述了廖平经不学六变是如何由史到论,其论又如何以现实向空幻堕落的变化过程,揭示了廖平经学所体现的中国经学在近代终结的历史必然性,阐明廖平经学多变与怪诞的原因所在,得出了廖平经学的价值在史不在论的基本结论。此书代表目前国内外廖平研究的学术水平。
展开
精彩书摘
    在明代初年(洪武二年),居住在湖北省麻城县孝感乡七里村李子坝的廖万仕一家,从湖北迁徙四川,卜居于井研县境东的观音堂坝。后来,又移至廖家咀,继改居青阳乡的盐井湾。清咸丰二年(1852年)二月初九,一代经学大师廖平就诞生在这里。
    从明代初年到廖平这一辈,廖氏家族在井研已延续了十九代。近五百年间,廖氏家族都以农为业,吃苦耐劳,虽无官宦文人产生,却人丁兴旺,以至在青阳乡有“廖半乡”之号,为井研县世族之一。
    井研是四川省南部的一个偏僻小县。盐井湾是位于县东北方三十里的一个山乡,旧名苦茨溪。据光绪年问所修县志记载,光绪时这个乡场上总计才七十余户人家,只有短短一条小街。一出街口,就是茅草丛生的荒地。乡场四周环山,山上草木稀疏,加上严重缺水,给人一派荒凉之感。这是一个闭塞、贫穷、落后的地方。很难想象,在这样一个僻陋的角落,能诞生一位在中国近代学术上有极大影响的经学大师。
    廖平兄弟姊妹五人,他排行第四。父亲名叫廖复槐,早年家境特别贫困,曾一度为人放牛、做短工。但廖复槐很能吃苦,人又通达,是当地最有经济头脑的人。因而,在廖平出生前几年,就已开设了一个磨房和糖果店,不久又增设了一个茶店,从单纯的务农,变为以小工商为主,从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家庭的经济状况。廖氏家庭的这一转变,对产生出廖平这样一位经学大师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没有这一转变,廖平就会像绝大多数农家子弟一样,被终身束缚在土地上,永无成材之日。有了这一转变,才为廖平读书学习提供了起码的经济保证,也才使他的家庭对廖平的读书学习能有一个通达的观念。
    廖复槐虽然没有文化,但传统文化的熏陶却很深。他是一个很讲孝道的人,对双亲奉养极敬;他弟兄四人,父亲去世后,却一个人负担全部丧葬费用。他又好善助人,布施贫困,常出面主持保节、恤孤、义冢一类地方慈善活动,深受乡人信赖、尊敬。光绪《井研县志》说,他又“夙性礼神,每伏腊家忌日,灌奠斋沐,哀礼曲至,乡人至今以为式。”父亲的许多品格都给廖平以影响,在后来廖平的身上可以看到很多他父亲品格的痕迹。
    现代教育学证明,父母是后代最早的启蒙老师,也是对孩子早期发展有直接重大影响的人。除了父亲,廖平的母亲也是对他后来成长有重要影响的人物。
    廖平的母亲名叫雷贞慈,是井研县千佛乡人。千佛寺场在县南二十里,是一个与井盐湾大小差不多的小乡场。雷家以农为生,养成了廖平母亲勤劳朴实的品格。作为一个母亲,她是一个温和善良的慈母;又是人子的好老师。她的许多优良品质,尤其是明辨是非,认定的事总要义无反顾地坚持到底,给廖平影响极深。廖平治学,自认为对的,不顾包括恩师在内的世人反对,也要勇于坚持,正是他母亲这种品质的体现。
    廖平在早年求学中,母亲给了他极大的帮助。为给廖平提供学费,他母亲常常纺线至三更,一个晚上纺一斤多棉纱;冬天,又熬更受夜制作布鞋,然后将卖得的钱付给师塾先生。在生活上,他母亲也很关怀廖平。平日,家中经常吃的是红苕稀饭,包米糊糊,很难吃上一次肉。每逢吃肉或偶有好吃的,他母亲总是自己不吃,也要给廖平留着。母亲的支持、关怀,对廖平的学习是一个很有力的激励。
展开
目录
总序/张岱年1
重写近代诸子春秋/钱宏(执笔)4
英文提要/1
第1章 廖平的青少年时代/1
1.1 廖平早年的家乡生活/1
(1)廖平的家世/2
(2)井研求学/3
(3)张之洞的拔识/6
1.2 廖平早期的两次思想转变/11
(1)就读尊经书院/11
(2)第一次思想转变/13
①博览考据/14
②《六书旧义》/17
(3)第二次思想转变/22
①师从王阍运/22
②《毂梁》学研究/25
③《公羊》学研究/29
1.3 廖平早年思想变化对经学六变的意义/31

第2章 经学六变概论/34
2.1 经学六变的基本内容/34
2.2 经学六变时间略考/36
2.3 经学六变的变因/46
2.4 经学六变的发展逻辑/54
(1)由史到论的转变/55
(2)由现实向空幻的转化/57

第3章 廖平的平分今古之论/59
3.1 平分今古之论的提出/59
3.2 今文经学祖《王制》、古文经学宗《周礼》/60
3.3 今文经学祖孔子,古文经学宗周公/65
3.4 古文经学祖孔子早年之说,今文经学宗孔子晚年定论/70
3.5 平分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76
3.6 对前人区分今古理论的批评/85

第4章 尊今抑古和对其他经学派别的批评/92
4.1 尊今抑古/92
(1)抑古/93
(2)尊今/99
4.2 对其他经学派别的批评/103
(1)对宋学的批评/104
(2)对清代经学的批评/107

第5章 廖平的孔经人学/112
5.1 建立孔经人学时期的廖平与近代中国/112
(1)近代中国及其古今中西之争/112
(2)建立孔经人学时期的廖平/117
5.2 廖平的孔经人学小统说/122
(1)《知圣篇》考辨/123
(2)素王改制说/125
①汉代公羊学的素王改制说/125
②廖平的素王改制说/129
5.3 廖平的孔经人学大统说/133
(1)小统大统之分/134
(2)大统疆域/136
(3)从小康进大同/141
5.4 孔经人学与近代古今中西之争/143
(1)孔经人学的古今观及其实质/144
(2)孔经人学的中西观及其实质/146
(3)经史之分说/148
(4)廖平的古今中西观的意义/149

第6章 廖平的孔经天学/153
6.1 建构孔经天学时期的廖平/153
6.2 经学第四变的孔经天学/157
(1)人学和天学的区别/157
(2)人学向天学的演进/162
6.3 经学第五变的天人大小/166
(1)孔经天人大小之学/166
(2)六书文字为孔子所造说/170
6.4 以五运六气解《诗》、《易》/175
(1)五运六气解《诗经》/175
(2)五运六气解《易经》/182

第7章 廖平与康有为/188
7.1 廖康羊城之会/188
7.2 《知圣篇》与《孔子改制考》之比较/193
(1)二书之同/193
(2)二书之异/196
(3)康有为借《知圣篇》为说的原因及其缺陷/201
7.3 《辟刘篇》与《新学伪经考》的比较/206
(1)《古学考》与《辟刘篇》/206
(2)《新学伪经考》分析/210
(3)廖书与康书的同异/214
(4)廖、康二书的评判/219

第8章 廖平与经学的终结/223
8.1 廖平是近代经学大师/223
8.2 廖平经学史研究的价值/225
(1)平分今古的价值与历史评价/226
(2)尊今抑古的价值与历史评价/230
(3)廖平经学史研究价值的含义/233
8.3 廖平经学理论的意义/233
(1)廖平经学理论的出发点和内在矛盾/234
(2)廖平经学理论的二律背反/235
(3)廖平经学理论的历史义蕴/237
廖平学术行年简表/240
后记/252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