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焦循 阮元评传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305046523
  • 作      者:
    陈居渊著
  • 出 版 社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6
收藏
编辑推荐
    《焦循阮元评传》的主要特点是:一、全面揭示了焦循一生的主要行事。二、对焦循在哲学、经学、史学、文学、科学等方面的成就,作了新的探索和论证。三、在评述焦循的学术与思想时,将其置于特定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加以全方位的观照,充分肯定了他为乾嘉学术所作出的特殊贡献。
展开
作者简介
    陈居渊,现任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籍贯上海,1952年7月出生于江苏苏州。1968年插队江苏吴江县务农。1979年回到苏州。1982年进入苏州市图书馆古籍部,从事古代文献的整理研究工作。其间曾师从沈延国先生治学。1986年考入复旦大学历史系,研究方向中国思想文化史,主要研究焦循易学,导师朱维铮教授,1989获硕士学位。同年直升复旦大学古籍所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元、明、清文学,主要研究明清诗歌与阳明学,导师章培恒教授,1992年获博士学位。同年留复旦大学古籍所工作。2001年转调复旦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史教研室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哲学文献学的教学和中国思想史、中国经学史与中国易学史的研究。先后为本科生与研究生开设了“中国哲学文献学”“中国经学史”、“中国易学史”与“清代学术思想史”等课程。2003年起,被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聘为兼职教授。自任现职以来,出版了学术专著(包括导读、点校)十部,其中《焦循儒学思想与易学研究》获上海市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二等奖;学术论文近五十余篇,其中《论乾嘉汉学的更新运动》获上海市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类三等奖。完成国家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与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基地项目二项,目前正在完成中的还有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与复旦大学“金穗”项目。
展开
内容介绍
    《焦循阮元评传》力图从清代乾嘉之际思想与学术转折的角度切入,通过对焦循的生平事迹、各个时期的学术活动和主要代表性著作的分析和评介,勾勒出焦循的学术成就和思想全貌。焦循是清代乾嘉之际的著名学者,被誉为“一代通儒”。由于他学问精深、广博,特别是他对《周易》的创造性研究,近百年来,很少有人对他进行专门的研究。
展开
精彩书摘
    嘉庆十年(1805),又值清代三年一次的礼部会试。好友郑耀庭劝说焦循北上赴考,并且表示愿意出资相助。因为这次担任主考官的不是别人,而是焦循平时所景仰的前辈学者朱硅,而朱硅也素来敬重焦循的学问,所以夺魁的几率非常之大。然而焦循却不为此而心动,以老母多病为由,婉言拒绝了郑耀庭的好意。他在给郑耀庭的信中说:“昨舍弟道及足下高谊,怪弟今岁不赴公车,且为筹行李之资,自任可帮助百金,尤为感激涕零,容当面谢。但循不北行之故,实有苦心。壬戌正月北行,家母送至舟中,舟已过桥甚远,望见吾母尚立岸侧,翘首而望,心甚凄恻。五月归家,母甚欢。及秋间往浙,与母别,家母则日:‘归家才两月又行,吾近年多病,甚不似往年强健矣。’”心可见,焦循的所谓“苦心”,表面上是由于母亲身体欠佳,希望焦循能够时常陪伴在侧,不再出远门,一旦有个不测,身边也可有个照应。其实,促使这次焦循不愿北上,放弃科考的真正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此时的焦循正患痔疮,痛苦不已,行走不便,难以远赴千里之外的北京应试礼部。其次,年迈的母亲身体情形每况愈下,焦循不愿再重蹈其父临终前自己未能侍候在侧的覆辙,留下终身的遗憾。再次,焦循在历经科考中的挫折后,他对仕进一途已产生倦意,况且此番进京是否能一举夺魁,还是个不定的未知因数,诚如他自己所说的“奈何以不可知之事,而奔走恐后耶”!也就在这时,安徽宁化知府伊秉绶(1754—1815)正转调出任扬州知府,焦循的生活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伊秉绶字组似,号墨卿,乾隆五十四年(1789)进士,由刑部主事升员外郎。嘉庆三年(1798),出任湖南乡试副考官。嘉庆十年,任扬州知府,后以丁忧归。伊秉绶幼承家学,为朱畦、纪昀所器重,工诗古文词。特别是他的隶书为时人推崇,被誉为“濡墨作隶书,如汉魏人旧迹”。伊秉绶一生主要是从政,但在文化方面亦有建树。他初到扬州时,适逢阮元也因丁忧回籍在扬州。鉴于扬州自春秋吴王夫差开邗沟疏通江淮以来,历经汉、唐、宋、元、明各代的经营,成为江南一大都市,经济极度繁荣,人文之盛,代不乏人,史不绝书,但是自清代雍正十年(1732)编修过《扬州府志》后,时至嘉庆十年,在将近八十年的时间中尚无人重修,所以“遗老不存,遗文散佚”,于是伊秉绶与阮元二人商议重修《扬州府志》,并邀请焦循、江藩、赵怀玉(1747—1823)、臧庸(1767—1811)、王豫、袁廷祷(1762一?)、姚文田(1758—1827)等人先辑《扬州图经》与《扬州文粹》二书,然后在两书的基础上编纂《扬州府志》。
    ……
展开
目录
《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序
焦循评传
序言 走出考据时代的努力:乾嘉之际思想与学术的转折
第一章 焦循的家世与生平
一 诗书传世人家:扬州北湖焦氏
二 游幕与科举:从泛游鲁浙到会试受挫
三 家居与著述:由半九书塾到蛰居雕菰楼

第二章 古经意义的新探索
一 三释《毛诗》
二 重评《孑L传》
三 崇尚《礼记》
四 体悟《论语》
五 质疑《左传》

第三章 经学理念的多元化
一 著述与考据
二 实证与贯通
三 自得其性灵

第四章 传统算学的再创造
一 理本自然
二 名后法先
三 数先形后

第五章 易学的经典性名著
一 四圣同言说
二 忠恕一贯说
三 迁善改过说

第六章 易学的新象数范式
一旁通与时行
二 当位与失道
三 相错与比例
四 乘方与天元
五 齐同与比例
六 假借与转注

第七章 易学的道德理想论
一 立人之道与乐天知命
二 寻求和谐与大同世界

第八章 焦循易学的历史评价
一 汉代易学的拓展
二 象数易学的形变
三 易学史上的奇葩

第九章 审美情趣的个性化
一 扬花抑雅的戏曲论
二 形意相合的时文论

第十章 科学与伪科学之间
一 三合与长生
二 形法与术数
三 堪舆学批判

第十一章 晚年学术思想:《孟子正义》的易学诠释
一 通变神化之道
二 感而遂通之性
三 合天地之大人阮元评传

阮元评传
第一章 阮元的家世与少年
一 科甲鼎盛人家:扬州北湖阮氏
二 尚武与崇文:由蒙学到还是读书堂
三 游幕与科举:从幕僚到少年翰林

第二章 阮元的宦海生涯和文化学术活动
一 视学山东、浙江与编纂《山左金石志》、《经籍篑诂》和《畴人传》
二 巡抚浙江、江西与创立诂经精舍、校刻《十三经注疏校勘记》和《十三经注疏附校勘记》
三 总督两广、云贵与创建学海堂、汇刻《皇清经解》
四 荣归故里与《文选楼丛书》

第三章 阮元的思想与学术
一 重塑乾嘉经学典范
二 实事求是的新内涵
三 相人偶的仁学思想
四 节性礼治的性命论
五 选择汉宋兼采之路
六 学海堂的文笔之辨

附录
焦循年表
焦循现存著作新考
阮元年表
主要参考文献
索引
人名索引
词语索引
文献索引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