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清代学术概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300058825
  • 作      者:
    梁启超著
  • 出 版 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4
收藏
作者简介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另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是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政治活动家和学术大师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东渡日本,经历了长达14之久的流亡生活。梁启超早年热心政治活动,后退出政界,专事思想启蒙和学术研究。梁启超一生著述颇丰,著作多收入《饮冰室合集》。
展开
内容介绍
    《清代学术概论》收录了《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清代学术概论》、《新史学》和《学与术》四篇文章,比较全面地阐述了梁启超的学术思想。《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以学术思潮和演变为依据,将中国数千年学术思想史分为七个时期,简要论述了各时期学术发展状况。《清代学术概论》将清代学术史分为四个时期,分别加以论述,观点颇为精当。《新史学》和《学与术》则从理论角度论述了梁启超的学术思想。
展开
精彩书评
    学术思想之在一国,犹人之有精神也;而政事、法律、风俗及历史上种种之现象,则其形质也。故欲觇其国文野强弱之程度如何,必于学术思想焉求之。
  ——梁启超
展开
精彩书摘
    三<br>    吾言“清学之出发点,在对于宋明理学一大反动”。夫宋明理学何为而招反动耶?学派上之“主智”与“主意”,“唯物”与“唯心”,“实验”与“冥证”,每迭为循环。大抵甲派至全盛时必有流弊;有流弊斯有反动,而乙派与之代兴;乙派之由盛而弊而反动亦然。然每经一度之反动再兴,则其派之内容,必革新焉而有以异乎其前;人类德慧智术之所以进化,胥恃此也。此在欧洲三千年学术史中,其大势最著明;我国亦不能违此公例;而明清之交,则其嬗代之迹之尤易见者也。<br>    唐代佛学极昌之后,宋儒采之,以建设一种“儒表佛里”的新哲学;至明而全盛。此派新哲学,在历史上有极大之价值,自无待言。顾吾辈所最不慊者,其一,既采取佛说而损益之,何可讳其所自出,而反加以丑诋;其二,所创新派既并非孔孟本来面目,何必附其名而淆其实。是故吾于宋明之学,认其独到且有益之处确不少;但对于其建设表示之形式,不能曲恕,谓其既诬孔,且诬佛,而并以自诬也。明王守仁为兹派晚出之杰,而其中此习气也亦更甚;即如彼所作《朱子晚年定论》,强指不同之朱陆为同,实则自附于朱,且诬朱从我。此种习气,为思想界之障碍者有二:一日遏抑创造,一学派既为我所自创,何必依附古人以为重;必依附古人,岂非谓生古人后者便不应有所创造耶?二日奖厉虚伪,古人之说诚如是,则宗述之可也;并非如是,而以我之所指者实之,此无异指鹿为马,淆乱真相,于学问为不忠实。
展开
目录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br>    第一章总论<br>    第二章胚胎时代<br>    第三章全盛时代<br>    第一节论周末学术思想勃兴之原因<br>    第二节论诸家之派别<br>    第三节论诸家学说之根据及其长短得失(阙)<br>    第四节先秦学派与希腊印度学派比较<br>    第四章儒学统一时代<br>    第一节其原因<br>    第二节其历史<br>    第三节其派别<br>    第四节其结果<br>    第五章老学时代<br>    第六章佛学时代<br>    第一节发端<br>    第二节佛学渐次发达之历史<br>    第三节诸宗略纪<br>    第四节中国佛学之特色及其伟人<br>    第七章(阙)<br>    第八章近世之学术(起明亡以迄今日)<br>    第一节永历康熙间<br>    第二节乾嘉间<br>    第三节最近世<br>    <br>    清代学术概论<br>    自序<br>    第二自序<br>    一<br>    二<br>    三<br>    四<br>    五<br>    六<br>    七<br>    八<br>    九<br>    十<br>    十一<br>    十二<br>    十三<br>    十四<br>    十五<br>    十六<br>    十七<br>    十八<br>    十九<br>    二十<br>    二十一<br>    二十二<br>    二十三<br>    二十四<br>    二十五<br>    二十六<br>    二十七<br>    二十八<br>    二十九<br>    三十<br>    三十一<br>    三十二<br>    三十三<br>    <br>    新史学<br>    中国之旧史学<br>    史学之界说<br>    历史与人种之关系<br>    论正统<br>    论书法<br>    论纪年<br>    <br>    学与术<br>    学与术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