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br> 吾言“清学之出发点,在对于宋明理学一大反动”。夫宋明理学何为而招反动耶?学派上之“主智”与“主意”,“唯物”与“唯心”,“实验”与“冥证”,每迭为循环。大抵甲派至全盛时必有流弊;有流弊斯有反动,而乙派与之代兴;乙派之由盛而弊而反动亦然。然每经一度之反动再兴,则其派之内容,必革新焉而有以异乎其前;人类德慧智术之所以进化,胥恃此也。此在欧洲三千年学术史中,其大势最著明;我国亦不能违此公例;而明清之交,则其嬗代之迹之尤易见者也。<br> 唐代佛学极昌之后,宋儒采之,以建设一种“儒表佛里”的新哲学;至明而全盛。此派新哲学,在历史上有极大之价值,自无待言。顾吾辈所最不慊者,其一,既采取佛说而损益之,何可讳其所自出,而反加以丑诋;其二,所创新派既并非孔孟本来面目,何必附其名而淆其实。是故吾于宋明之学,认其独到且有益之处确不少;但对于其建设表示之形式,不能曲恕,谓其既诬孔,且诬佛,而并以自诬也。明王守仁为兹派晚出之杰,而其中此习气也亦更甚;即如彼所作《朱子晚年定论》,强指不同之朱陆为同,实则自附于朱,且诬朱从我。此种习气,为思想界之障碍者有二:一日遏抑创造,一学派既为我所自创,何必依附古人以为重;必依附古人,岂非谓生古人后者便不应有所创造耶?二日奖厉虚伪,古人之说诚如是,则宗述之可也;并非如是,而以我之所指者实之,此无异指鹿为马,淆乱真相,于学问为不忠实。
展开
——梁启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