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魏晋玄学论稿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532529177
  • 作      者:
    汤用彤撰
  • 出 版 社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1.6
收藏
编辑推荐
  《魏晋玄学论稿》是用彤先生在1938年至1947年十年中所写的八篇论文和一篇讲演记录稿合成的文集。包括读《人物志》、言意之辨、王弼大衍义略释等。
展开
作者简介
  汤用彤(1893—1964),字锡予,祖籍湖北省黄梅县,生于甘肃省渭源县。中国著名哲学史家、佛教史家,教育家、著名学者。曾任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现代中国学术史上会通中西、接通华梵、熔铸古今的国学大师之一。与陈寅恪、吴宓并称“哈佛三杰”。
  汤用彤毕业于清华学堂。留学美国,入汉姆林大学、哈佛大学深造,获哲学硕士学位。回国后历任东南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大学、西南联大教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历任北京大学副校长,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三届常务委员,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汤用彤通晓梵语、巴利语等多种外国语文,熟悉中国哲学、印度哲学、西方哲学,毕生致力于中国佛教史、魏晋玄学和印度哲学的研究。所著《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隋唐佛教史稿》,用科学方法系统地阐述了佛教从印度传入到唐朝时期的历史发展过程及其特点、佛学思想与中国传统思想的相互关系;详细地考察了中国佛教各个学派、宗派的兴起和衰落过程及其原委。他对中国佛教史料中关于佛教传入汉族地区的时间、重大的佛教历史事件、佛经的传译、重要的论著、著名僧人的生平、宗派与学派的关系、佛教与政治的关系等等都作了谨严的考证和解释。由于他对佛教有系统的研究,因而对印度哲学发展过程也有深入、全面的了解,他在《印度哲学史略》中采录了中国所保存的不少重要史料,并作了考证和评价。其学术成就获得中外有关学者的一致好评。
  已出版的著作:《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隋唐佛教史稿》、《汤用彤学术论文集》(包括《魏晋玄学论稿》、《往日杂稿》、《康复札记》等)、《印度哲学史略》等。
展开
内容介绍
  《魏晋玄学论稿》对于玄学与佛学之关系、言意之辨、本末有无之争等问题的论述阐释,均有所创见,基本能够涵盖魏晋玄学的主要方面。作者善于从纷繁复杂的玄学思想中考镜源流,并掘发其中所蕴的义理,其治学之严谨,考订之精密,在《魏晋玄学论稿》中可见一斑,长期以来受到学界关注。
  《魏晋玄学论稿》思想中常见的政治论题,在用彤先生看来有以下三点:其一是论个人之自处,名十或谦以自处,或卑以自持。前者之目的是在名士少有全者的残酷现实中远祸全身,后者之理论基础则是以有为无之用。别一方面又认为因顺自然方可遂性。其二则是论治世之要则,流行的观点认为此种治世之要则端赖于去争去私。其三则是论行政之其础。《魏晋玄学论稿》中附有用彤先生听课笔记之一中之《贵无之学》上、中、下三章。
展开
目录
《魏晋玄学论稿》导读
魏晋玄学论稿
读《人物学》
言意之辨
魏晋玄学流别略论
王弼弼大衍义略释
王弼圣人有情义释
王弼之《周易》、《论语》新义
向郭义之庄周与孔子
谢灵运《辨宗论》书后
附录 魏晋思想的发展
附 魏晋文学与思想
魏晋玄学与政治思想
贵无之学(上)
贵无之学(中)
贵无之学(下)
崇有之学与向郭学说
魏晋玄学与文学理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