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秦汉哲学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543034565
  • 作      者:
    周桂钿著
  • 出 版 社 :
    武汉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6
收藏
作者简介
    周桂钿,1943年1月生于福建省长乐县。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历史学与哲学两个学科的博士生导师,曾任哲学系系主任(1994—2000),已培养博士生十几名。兼职有: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等。主要研究方向是秦汉哲学、中国传统哲学、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等。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350篇,出版专著十余种,合菩多种。《中国传统哲学》被评为北京师范大学优秀教材,在韩国翻译出版。主要著作有《董学探微》、《虚实之辨》、《秦汉思想史》、《天地奥秘的探索历程》、《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等。
展开
内容介绍
    秦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后,崇尚法家思想,“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哲学思想几无发展。汉初记取秦亡教训,缓和矛盾,休养生息,黄老之学盛极一时。随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逐渐成为统治思想。其后谶纬之学兴起,同时出现了王充等人的反正统思想。东汉后期,佛教传入,道教兴起,社会危机频仍,哲学思想呈现复杂的新局面。汉代哲学主要围绕天人关系、宇宙形成、形神关系以及古今、人性等问题展开。《秦汉哲学》共分秦汉哲学产生的历史背景、秦汉哲学在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地位、秦汉哲学的特点、秦汉哲学的序幕等二十个章节。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秦汉哲学产生的历史背景<br>    一、从诸侯割据到天下一统<br>    中国历史如果从三皇五帝讲起的话,已经有五千年的历史。秦汉时代正是处在两千多年前的中段。《三国演义》开头就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就是这么在分分合合中过来的。秦汉时代正是处在“合”的阶段,前面是“分久必合”,后面是“合久必分”。<br>    周朝建立以后,周天子作为天下的政治中心达近八百年之久。东周以后,周天子衰微,各诸侯王不再尊奉天子,齐桓公称霸诸侯,率诸侯尊天子,又维持了一段时间。再后来,各诸侯纷争,这种尊天子的局面就不能维持了。各诸侯完全独立,互相侵战,强灭弱,众暴寡,大吞小。经过长期战争吞并,到战国时代,诸侯只剩下七个:韩、赵、魏、齐、燕、楚、秦。周也被秦所灭。又经过战国时代的二百年纷争,最后由秦国吞并六国,统一天下,建立了中央集权的专制制度的统一国家。这是“分久必合”的过程。<br>    秦始皇建立统一国家以后,又采取了一些巩固政权的措施,例如,传说“亡秦者胡也”,他理解胡就是外族,当时外族有实力的只有北方的匈奴,为了防备匈奴,他让蒙恬带几十万人去筑万里长城。秦始皇还担心各诸侯国的后裔,人还在心不死,聚众叛乱,起兵复仇,就将天下兵器收集起来,在首都铸成十二个金人。这样,诸侯后裔即使有复仇之心,没有武器,也就无能为力了。有了防备内忧外患的措施以后,秦始皇以为可以传之万世了。他死时是带着这种美好的愿望离开人世的。没有想到的是,他死后一年,天下就大乱了。这个大乱,既不是匈奴骑兵南下,也不是诸侯后裔叛乱,而是陈胜、吴广率领九百人(最没有地位的徒役)揭竿而起,天下响应。二世三年,赵高杀胡亥,子婴杀赵高,子婴降刘邦,秦王朝就这样在农民起义中覆亡了。此后,刘邦与项羽逐鹿中原,经过五年激战,最后,刘邦战胜项忌,再次建立了汉朝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
展开
目录
前言<br>第一章 秦汉哲学产生的历史背景<br>一、从诸侯割据到天下一统<br>二、从百家争鸣到定于一尊<br>三、独尊儒术是漫长的综合创新过程<br>第二章 秦汉哲学在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地位<br>一、哲学与中国哲学<br>二、中国哲学的特点<br>三、儒学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主干<br>四、政治哲学是儒学的中心<br>五、秦汉时代确立了儒家政治哲学的独尊地位<br>六、汉武帝独尊儒术<br>第三章 秦汉哲学的特点<br>一、确立系统的宇宙观<br>二、发展朴素的辩证法<br>三、融合各家的新体系<br>四、哲学与科学的初步结合<br>五、哲学与政治的关系<br>第四章 秦汉哲学的序幕<br>一、《吕氏春秋》的哲学思想<br>二、《吕氏春秋》的政治思想<br>第五章 陆贾的圣人史观<br>一、陆贾及其《新语》<br>二、圣人史观<br>第六章 贾谊及其民本主义<br>一、贾谊其人<br>二、民本思想的历史<br>三、中国民本传统的特点<br>四、民本主义的内容<br>第七章 《淮南鸿烈》的宇宙论与方法论<br>一、宇宙本原论<br>二、宇宙演化论<br>三、宇宙系统论<br>四、乘时应变的辩证法思想<br>第八章 董仲舒的政治哲学<br>一、政治哲学的核心——大一统论<br>二、政治哲学的理论形式——天人感应论<br>三、政治哲学的符号系统——阴阳五行论<br>四、政治哲学的基础——政治经济学<br>五、性未善论<br>六、政治哲学的教化体系——人才培养<br>七、西汉的举孝廉及其他——人才选拔<br>八、承前启后继往开来<br>第九章 司马迁“成一家之言”<br>一、反天人感应<br>二、倡黄老自然<br>第十章 盐铁会议——朝廷与地方的矛盾<br>一、争论的背景<br>二、斗争的实质<br>三、争论的重点<br>四、有益的启迪<br>第十一章 王充哲学与东汉社会<br>一、《宣汉》与《须颂》<br>二、“九虚”与“三增”<br>三、儒、吏之争<br>四、世儒、文儒之争<br>五、逢遇幸命<br>六、天文学与天地本原论<br>七、王充气论和无鬼论<br>八、知为力<br>第十二章 王符“潜夫”说<br>一、元气本原论的宇宙观<br>二、德治主张与论贤<br>三、关于天命鬼神问题<br>第十三章 汉代经济哲学思想<br>一、黄老道家“善者因之”<br>二、儒家的“崇本”与“调均”<br>三、轻重家的敛财政策<br>第十四章 哲学与中国传统科学<br>一、中国传统科学的讨论<br>二、中国传统科学的特色<br>第十五章 浑天说<br>一、浑天仪是谁创制的?<br>二、浑天说产生于何时?<br>第十六章 盖天说<br>一、盖天说的经典《周髀算经》<br>二、七衡六问说及其合理性<br>第十七章 宣夜说<br>一、宣夜说及其产生时代<br>二、宣夜说的影响<br>第十八章 医学的理论奠基——《黄帝内经》<br>一、《黄帝内经》的成书年代<br>二、人体可知论<br>三、整体系统论<br>四、辨证施治论<br>第十九章 中医学与阴阳论<br>一、医学与中西医<br>二、阴阳论与人体的阴阳<br>三、追求平衡<br>第二十章 是非理论<br>一、引言<br>二、《淮南鸿烈》是非无定论<br>三、王充的效验论<br>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