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孟子学院:孟子的仁政思想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801755189
  • 作      者:
    秦榆编著
  • 出 版 社 :
    中国长安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6
收藏
内容介绍
    《孟子学院》以《孟子》为基础去观察孟子的管理思想,融注着真实感,文笔挥洒,是一部可读之书,对大家提升自己管理能力大有益处。《孟子》向我们昭示了人类最高管理智慧的结晶。古今中外许多优秀的管理者,都在《孟子》中汲取了精华。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不得不读《孟子》。孟子,字子舆,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
展开
精彩书摘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邹城人。约生于公元前372年,死于公元前289年。他虽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代,但是幼年丧父,家境贫寒。相传,孟子的母亲十分贤惠,辛劳地抚养他长大成人,为了给孟子创造一个好的邻里环境,孟母曾三迁其家,最后找到一个读书人作邻居,使孟子终成大器,晚年时回到故乡,与万章等亲密的学生一起,“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一方面整理阐发儒家典籍,一方面把自己的言论、事迹整编成书。至今,我们了解、研究孟子的思想,最主要的依据就是《孟子》一书。
    孟子是我国古代一位著名的思想家,他生于我国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时代,是继承和发展由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的新儒家代表,是儒家第二大宗师,后世尊号亚圣。
    著名哲学家劳思光说:“孔子代表中国儒学之创始阶段,孟子则代表儒学理论之初步完成。就儒学之方向讲,孔子思想对儒学有定向之作用;就理论体系讲,则孟子是建立较完整之儒学体系之哲人。故在先秦哲学家中,孟子有极为特殊之地位。中国文化精神以儒学为主流,而孟子之理论则为此思想主流之重要基据。”
    跟至圣先师孔子一样,孟子一生培育英才甚多,中年以后周游列国,游说诸侯,批判农家与墨家学者,也都与他的学生同行。《孟子》这部书也是孟子去世之后,他的学生如万章、公孙丑等人追述孟子生前的行谊与言谈所遗留下来的宝贵纪录。这一部心灵对话的纪录共计七篇,261章,3.4万余字,其中充满了一个伟大心灵思索所得的智能言语,使得我们尽管于2000多年之后阅读其书,仍然为这部书中所呈现的心灵深度所深深慑服。
    公元前289年农历11月25日,孟子去世,享年84岁,又因孔子去世是73岁,两位圣人的寿命遂被后人认为是人生寿终正寝之时,因此便留下了“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的古谚。
    孟子有渊博的知识和很高的道德修养,其精神境界之崇高在我国学术史上影响至深。他的思想对我国哲学思想的发展、民族道德观的形成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因此,历代政治家,思想家都很推崇他的学说。唐代思想家韩愈,宋代理学家张载、程颐、程颢、朱熹、陆子渊,清代王夫之、戴震等都非常推崇孟子,这表明孟子的学说中确实含有精湛的内容,具有充沛的生命力。有的至今仍具有不可低估的现实意义,现简要归纳如下:
    1.政治思想
    孟子继承了孔子“仁”的思想,特别是劝告统治阶级对人民群众要施“仁政”。孟子认为,这是一种最理想的政治,如果统治者实行仁政,可以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反之,如果不顾人民死活,推行虐政,将会失去民心而变成独夫民贼,被人民推翻。仁政的具体内容很广泛,包括经济、政治、教育以及统一天下的途径等,其中贯穿着一条民本思想的线索。这种思想是从春秋时期重民轻神的思想发展而来的。
    孟子根据战国时期的经验,总结各国治乱兴亡的规律,提出了一个富有民主性精华的著名命题:“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把人民群众摆在皇帝老子之上,在封建专制时代能提出这样的观点,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孟子十分重视民心的作用,通过大量历史事例反复阐述这是关乎得天下与失天下的关键问题。孟子认为,“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只有使人民拥有“恒产”,固定在土地上,安居乐业,他们才不去触犯刑律,为非作歹。孟子认为,人民的物质生活有了保障,统治者再兴办学校,用孝悌的道理进行教化,引导他们向善,这就可以造成一种“亲亲”、“长长”的良好道德风尚,即“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孟子认为统治者实行仁政,可以得到天下人民的衷心拥护,这样便可以无敌于天下。孟子所说的仁政要建立在统治者的“不忍人之心”的基础上。“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不忍人之心”是一种同情仁爱之心。但是,这种同情仁爱之心不同于墨子的“兼爱”,而是从血缘的感情出发的。孟子主张“亲亲而仁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仁政就是这种不忍人之心在政治上的体现。孟子的这种“仁政”学说和“民本主义”思想,尽管未被历代统治阶级所采纳,但它却构成了封建社会中儒家思想的理论基础,概括了封建制度下政治、经济、思想、伦理、道德诸方面统一的社会模式。首先,从社会分工的角度讲,他认识到了人民的作用,重视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包含有重民、爱民、保民及“忧民之忧”、“乐民之乐”、“解民倒悬”的闪光思想。其次,仁政包含着按客观规律发展生产,保护生产力,安定人民生活的思想。第三,从经济的角度上说,“仁政”能保证人民起码的生活条件,安定社会。
    2.伦理观念
    孟子把伦理和政治紧密结合起来,强调道德修养是搞好政治的根本。孟子的性善说是一种道德先验论。宋代以后,为理学家们普遍接受,成为正统的人性论思想,影响深远。
    他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后来《大学》提出的“修齐治平”就是根据孟子的这种思想发展而来的。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中华民族的亚圣——伟大的孟子
中国亚圣——孟子
仁者无敌:孟子的人生哲学
孟子的“大丈夫”精神
儒家的奠基者——孟子
“亚圣”孟子与“至圣”孔子思想比较
孟子——民主思想的先驱

第二章 要管理先修身——领导者的自我修炼
身先士卒——领导者的无声号角
培养浩然正气
严于律己,比要求员工更严格地要求自己
不为与不能
有所不为后有所为
终身学习的素质
成大事绝不优柔寡断
坚持到底,行动就定能成功
怀着高度的责任感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第三章 从孟子的民本思想看现代企业人本管理
人本管理的层次
情、理、法
以人为本,真正地突出员工的主体地位
要真诚对待员工
给员工快乐也就是给企业快乐
把员工当做朋友
平等相助,培养上下一体的工作关系
体贴民情,关心员工
领导者的误区
不做好好先生,该硬则硬
软硬兼施,才是最佳手段

第四章 以德服人的领导艺术
以德服人,要德才兼备
你敬人一尺,人敬你一丈
真诚的关系可以换来忠诚
诚信是管理者必备的素质
兼听不同的意见
不要吝啬赞美
用倾听架起沟通的桥梁
正确劝说犯错误的员工
斥骂能激励员工知耻而后勇
谦虚求教
优秀的管理者要站得高看得远

第五章 尊贤使能——孟子的用人之道
人才管理是企业管理活动中的重中之重
善引千军万马,不如善点数将
惜才如金,走向成功
不拘一格提拔人才
正确评价人才
让合适的人在合适的位置上
巧用“能人”,切忌“武大郎”开店
首先是选好人才,其次是用好人才
任人不能唯亲
用人要以品德为先
不以成败定终身
污水要清除,烂苹果一定要果断扔掉

第六章 打造无敌团队,营造良好气氛
管理是团队的游戏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不断搅动锅里的水
木桶定律原理
凝聚人心,从小事做起
公司内部的协同精神
团队精神无敌
组建互动的学习型团队
选择好合作伙伴
把没有用的合作伙伴筛掉
团队精神不是集体主义

第七章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热炉”法则
最有效的工具是企业章程
要规矩,同时也要避免官僚主义
学会花钱,避免浪费
合理统筹安排,放手让员工去做
秩序和纪律是企业的生命
不要把战线拉得太长
树立真正的成本意识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第八章 从孟子的通权达变看现代企业创新管理
通权达变,弃旧图新
及时调整——创新成就联想
新的思想要与新的市场脉搏一起跳动
福特A型车创造第二次辉煌
创新是一种美丽的奇迹
适时求变,守旧则意味着死亡
勇于创新是决胜于市场竞争的法宝
变,才是企业惟一不变的主题
创新——制胜的根本

第九章 抓住机遇,主动出击——孟子的机遇观
机不可失,有机遇一定要抓住
冒险就意味着机遇
抓住市场“痒”处,饱和市场也有机遇
只要你有心,就会发现机遇
商机来了要把握——等待商机死得快
让偶然变成一种必然
把握良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