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欧美哲学通史.现代哲学卷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310019075
  • 作      者:
    常健, 李国山编著
  • 出 版 社 :
    南开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3
收藏
内容介绍
    这是一本为大学哲学专业本科学生编写的西方哲学教材。根据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我们力图将它写成一部好教材。所谓好教材,在我们看来,就是适合学生学习使用的教材。学生为什么要使用教材?一是用于课前预习,看有哪些有意思的内容,有哪些难于掌握的内容;所以教材要写得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不能太枯燥,又要有一定的难度,使学生能提出问题。二是用于课后复习,弄清楚那些上课老师没讲清楚或自己没听清楚问题,巩固所学的内容;所以教材要写得条理清楚,重点突出,便于学生复习掌握,不能只顾教师自己发挥,让学生抓不住要点。三是用于进一步研究,对自己感兴趣的思想观点加深理解,寻找进一步研究的途径;所以教材要写得内容丰满,为学生的进一步探索指明方向,并且在风格上更接近皙学家的原著,成为学生接近西方哲学家的桥梁,而不是路障。据此,我们将这本教材定位在教师的讲稿与哲学家的原著之间。它既与教师的讲课思路相衔接,又与学生阅读的原著相接轨。它比讲稿更充实和丰富,比原著更容易阅读和把握。这使本教材具有了以下安排和特色:<br>    第一,现代西方哲学流派众多,纷繁复杂。为使学生能够抓住主要脉络,我们从问题和方法的角度出发,将现代西方哲学思想的发展归成五大线索,即:<br>    1.“向传统理性主义的挑战”:它涉及从近代哲学问题到现代哲学问题的过渡,方法更接近传统哲学方法;<br>    二.“意义的分析与科学的划界”:它涉及分析哲学和科学哲学问题,占主导地位的方法是现代分析方法;<br>    3.“意识、存在和理解真理的现象学揭示”:它涉及现象学、存在哲学和哲学解释学问题,主导方法是现象学方法;<br>    4.“社会的辩证批判与政治规范的建构”:它涉及西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政治哲学问题,主导方法是辩证方法;<br>    5.“从结构到解构”:涉及结构主义、解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问题,主导方法是结构和解构方法。<br>    第二,为使学生易于抓住重点,我们一方面在标题设计上尽量突出哲学家观点的鲜明特色,同时在每一章的开始都写明本章应重点掌握的要点。<br>    第三,为了便于学生更具体、深入和准确地理解哲学家的思想,我们在内容的写作上不仅涉及了哲学家所提出的哲学观点,而且更多地涉及了哲学家为自己的观点所作的论证,以及其他哲学家对其观点的批评。<br>    第四,为便于学生进一步阅读哲学家的原著,我们不仅在每节之后都列出了进一步阅读的书目,而且在写作的风格上,尽量采用哲学家本人的概念和叙述方式,对重要的哲学家都标出了外文名字,对他们所提出的重要的哲学概念尽量用原著所用的语言标出了外文原文。
展开
目录
前言<br>第一编  向传统理性主义挑战<br>第一章 对思辨理性主义的批判<br>第一节 功利主义<br>第二节 实证主义<br>第三节 实用主义<br>第二章 对科学理性主义的批判<br>第一节 克尔凯郭尔<br>第二节 唯意志主义<br>第三节 新康德主义<br>第四节 生命哲学<br>第二编  意义的分析与科学的划界<br>第三章 分析哲学<br>第一节 理想语言学派<br>第二节 日常语言学派<br>第三节 分析哲学在美国的发展<br>第四章 科学哲学<br>第一节 波普尔的证伪主义<br>第二节 库恩的历史主义<br>第三节 拉卡托斯的精致的证伪主义<br>第四节 费耶阿本德的科学无政府主义<br>第三编  意识、存在和理解真理的现象学提示<br>第五章 现象学<br>第一节 胡塞尔<br>第六章 存在哲学<br>第一节 海德格尔<br>第二节 雅斯贝尔斯<br>第三节 萨特<br>第七章 哲学解释学<br>第一节 解释学前期的发展<br>第二节 加达默尔的解释学理论<br>第三节 解释学后期的发展<br>第四编  社会的辩证批判与政治规范的建构<br>第八章 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西方社会的批判<br>第一节 西方马克思主义早期的发展<br>第二节 法兰克福学派<br>第三节 社会批判理认的后来发展<br>第九章 社会正义理论<br>第一节 罗尔斯的公平正义论<br>第二节 诺齐克的持有正义论<br>第三节 社群主义<br>第五编  从结构到解构<br>第十章 结构主义<br>第一节 结构主义方法在语言学和人类学领域的确立<br>第二节 语言学结构方法在其他领域的应用<br>第十一章 解构主义与后现代主义<br>第一节 从结构主义到解构主义的转变<br>第二节 解构主义在后现代主义中的拓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