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论死生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216044835
  • 作      者:
    吴兴勇著
  • 出 版 社 :
    湖北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6
收藏
作者简介
    吴兴勇,字魏生,1939年生,湖南邵阳人,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1960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历史系,受教于陈寅恪、岑仲勉、刘节、杨荣国、梁方仲、陈序经、端木正等享誉海内外的一流教授、史学大师,因而在历史学方面得到名家真传,有很深的造诣。在文学和哲学方面也颇有建树,为通识博知型学者。著有:《东亚风云》(上中下三部曲)、《_代兵仙韩信大传》、《马可·波罗旅行记》等历史小说;《卡耐基》、《海伦·凯勒》、《南丁格尔》等人物传记;《炎黄源流图说》、《邓姓史话》、《魏姓史话》、《谢姓史话》等历史学术著作;《死亡学笔记》等哲学著作;与他人合著《汉族的历史和发展》、《帝王春秋》等历史著作。此外还精通俄语和英语,译著有: 《灵与肉的炼狱》、《暴发户秘史》、《美国史译丛》、《作家之妻》、《形形色色的巫术》、《阿·托尔斯泰童话集》、《母亲》、《卓娅与舒拉的故事》、《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三次爱情》、《鲁迅评传》等。
展开
内容介绍
    佛家说,生、老、病、死是人生的四大痛苦,《论死生》意在告诉读者,这四大痛苦实际上是一种十分自然的过程,人如果懂得顺应这些过程,人生就会过得很惬意。“夫物芸芸,复归其根”,来自大自然,回归大自然,勿为生而喜,勿为死而悲,守分知命,顺乎自然,是最好的人生态度。
    大多数人从8—10岁起就知道他们也会死,此后死亡的忧虑就终生伴随着一个人。这种忧虑十分有害,会大大缩短人的生命。有鉴于此,《论死生》对人们忌讳谈论的禁区—— 死亡现象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探讨,目的在使读者能安心地享受人生的快乐,痛痛快快、潇潇洒洒度过有限的人生,使每一分钟、每一秒钟都过得有价值、有意义,不至于因人生短暂的忧虑而影响生活质量。
    《论死生》告诉读者:死亡并不可个白,可个白的是对死亡的恐惧,人只有消除了这种恐惧,才能延年益寿,活到人的自然寿命。《论死生》包含许多有益的劝告,特别是融入世界上从古至今许多科学巨人、文坛泰斗的高超见解,使读者能在轻松的心情下读完此书,获得许多有益的启示。
    有哲人说:“活着是个疯子,死了是个智者。”又有哲人说:“懦夫在未死以前,就已经死过多次,勇士一生只死一次。” 《论死生》中哲言警句俯拾皆是,充满智慧,引人深思。
展开
目录
前言
死亡篇
面对死亡
生者,行也;死者,归也
梁启超生死观八说
儒家:敬鬼神而远之
庄子:一死生
你整个的 生就是现在
生不知爱,死不知恶——陶渊明为自己写挽歌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灵鬼文学
梦·死亡·招魂术
梦与死亡
招魂术
《恶之花》:死亡旅行
死亡——文学的永恒主题
《金瓶梅》与《红楼梦》
佛教与死亡
基督教与死亡
伊斯兰教与死亡
纯理性与非理性观念的死亡与永生
永生意味着什么
生存空虚说
上帝死了
健康比永生更有价值
未知生,焉知死
永恒的恐惧——存在主义论死亡
她选择了哭泣,我选择了“死亡”
死亡是一种日益迫近的不确定性
恐惧来源于虚无的意识
海德格尔“向死而在”与贾瑞照风月宝鉴
海德格尔的死亡理论
死亡的特有性质
贾瑞照风月宝鉴
谁自觉走向死亡,谁就是自由
人对死亡的反抗
死的价值
只有妖怪才不死
论自由地死
超越死亡
苦行僧
死亡给人的感受
诗人的心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现代人如何回应死亡的挑战
“俄罗斯的良心”与《伊凡·伊里奇之死》
死亡对不相干的旁人的影响
列夫·托尔斯泰的生死观
《伊凡·伊里奇之死》
超越时空——两个巨人的对话
陀思妥耶夫斯基与俄狄浦斯情结
爱与死的冲突
特殊的死亡——自杀
自杀之谜
诗人之死
自杀问题及其防范
叶落归根
两片叶子
“我们不久也要跟踪前往”
中国当代文学中的死亡主题
现代新诗的死亡意识
当代先锋诗歌中的死亡意识
当代文学的死亡意识
死法
濒死体验
濒死语录
临终诗篇
安乐死(优死)
安息所
日本人的生死观
日本人对生死问题的探索与研究
三岛由纪夫
川端康成
印度人的生死观
前世今生的对话
艾滋病:今天明天
关于脑死亡标准的争论
自然之死与人类之死
突破死亡禁区

生命篇
人生的使命
理想的人生
人生悲剧的根源
马腾教授的励志哲学——战胜逆境的方法
理想社会的人生
人生的意义
人生意义对个人行为的调节作用
个人幸福在于创造
悲观主义哲学家论人生的意义
哀乐相生的人生哲学
生存过程中“沦为乞丐”的可能
爱情“天长地久有时尽”的可能
名位之危
重视个人的西方人生哲学
自由的虚无
存在先于虚无
虚无消解存在
虚无追求存在
自由的虚无
人类对自身的认识
纯哲学认识并不能解决人生意义问题
不要迷信乌托邦
人类对自身的认识仍十分有限
人与动物的区别
人的生物本质
人类道德的根源
人的社会本质
生命的尺度——人和人的未来
人生是人的社会本质和精神基础完善化的过程
生命的尺度
死亡是种族进化付出的代价
老龄化国家和老龄化世界
消极性休息对老人无益
劳动使人忘记“老之将至”
科学是一把双刃剑
造人的构想是要把人变成魔鬼
凡是危及人类未来的科学实验都应禁止
生育和性遭遇挑战
死亡之死亡
克隆技术能实现长生不老吗
受各界关注的生命伦理学
每人有自己的生命尺度
人的正常寿命
一个老年学家的玄想
生命的奥秘
生命是什么
阴阳之气,凝而为人
达尔文物种起源
细胞核的染色体——遗传基因
酿酒酵母使人们发现了酶
奇妙的双股螺旋线
大肠杆菌和人的基本结构相同
区分霉和铁锈的标准
衰老和死亡
魏斯曼的学说
长寿不是生物学上的有益现象
人类文明绵延不绝使人的精神永生
生物的寿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生长越快,寿命越短
多种影响寿命的因素
基因中的死亡密码
魏斯曼学说的悲观色彩
衰老是进化的消极效果
进化的目的在于增强抗老机制
生物体内存在着两种机制
老年学应综合化系统化
衰老的逻辑一数学模型
人体好比一台极复杂的机器
逃避死亡的假说
人的死亡秘密
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
衰老的原因在于不能及时替补损伤细胞
斯揣勒教授的长生梦
古今长生学说
古人的成仙梦
延长寿命的最佳方法是不要缩短它
我们活着是由于有些事情待我们去做
一段难以忘怀的人生经历(代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