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多元共生的时代:二十世纪西方文学比较研究
0.00     定价 ¥ 6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33471521
  • 作      者:
    王宁
  • 出 版 社 :
    福建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8-01-01
收藏
作者简介
  王宁,1989年获北京大学英文和比较文学博士学位,师从著名学者杨周翰教授,是我国自己培养出来的**位英文和比较文学博士。1990-1991年获荷兰皇家科学院博士后基金,在乌德勒支大学从事比较文学和后现代主义文论研究,合作导师是蜚声国际文学理论界和比较文学界的杜威·佛克马教授。回国后任北京大学英语系副教授,1992年8月破格晋升为教授。1992年-2000年2月:任北京大学英语系教授兼比较文学研究所教授,北京大学学报编委;北京语言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所长。2000年12月-至今:清华大学外语系教授,人文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兼外语系学术委员会主任。王宁的主要研究领域为比较文学、现当代西方文学及理论、文化研究、翻译研究和影视传媒研究。
展开
内容介绍
  《多元共生的时代:二十世纪西方文学比较研究》是一部重要的学术著作。王宁教授在这部专著中总结了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的主要成就,并就世界文学发展的趋势和走向提出了自己的预见。全书围绕海明威、菲茨杰拉德、杰克·伦敦、艾略特、索尔·贝娄等大师的经典文本展开,重点评介对二十世纪西方文学文化影响*深远的以佛洛依德为代表的精神分析,旁及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解构主义等文学文化思潮。
展开
精彩书摘
  《多元共生的时代:二十世纪西方文学比较研究》:
  对弗洛伊德的理论,历来可用两个术语来描述:精神分析学(诉诸科学的方法论),弗洛伊德主义(诉诸哲学的本体论)。前者是个流动的概念,可以包括这一学科领域里其他人物的观点,而后者则是一个开放的概念,除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外,还包括他的其他理论,甚至包括他的门徒对他的学说的阐释。因而我们在讨论文学和哲学问题时常使用后者。
  弗洛伊德主义对西方文学的影响被公认为是巨大的,而且至今也不见衰竭。然而,它同传统的中国文化和文学观念却是格格不入的,这二者间的差异也是巨大的。但正如前所说,在20世纪的开放时期,各种西方社会文化思潮无不试图跻身中国文坛,因此弗洛伊德主义的进入就不令人感到奇怪了。自“五四”以来直至30、40年代,弗洛伊德主义在中国文学中确实产生过不小的影响,而且几乎所有的主要作家都对之作出过反应:或者接受;或者为之在中国的传播而奔波呐喊;或者滥加发挥,将其推至极端;或者对之持冷峻的批评态度;或者对之加以改造后扬弃和利用,其传播、发展和流变的线索大体上还是比较清晰可寻的。但如果我们要想在1949年以来的中国文学中梳理出一条清晰的发展脉络,那也许是困难的,其原因主要在于:
  第一,1949年以后,由于各种复杂的政治和社会因素,弗洛伊德主义在中国大陆经历了一段漫长的“沉默”,对它的介绍可以说基本上中断了,而对它的批判则是在一个十分狭窄的领域展开。
  ……
展开
目录
上编 思潮论
第一章 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和 后现代主义
一 现实主义的衰落
二 现代主义的崛起与衰落
三 后现代主义:战后的文学主流
第二章 弗洛伊德主义:无意识与文学的联姻
一 弗洛伊德论文学
二 弗洛伊德主义对西方文学的影响
三 西方作家、批评家论弗洛伊德主义 29第三章 新时期中国文学:挑战与超越
一 弗洛伊德主义的影响
二 非理性主义的冲击
三 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和先锋派的实验
四 迷惘与选择
第四章 先锋小说:走向后现代主义
一 后现代主义的诸种形式
二 先锋小说诞生的语境
三 当代先锋小说中的后现代性
四 后现代:西方的模式

中编 批评论
第五章 从形式到解构的历史演进
一 语言学-科学取向
二 心理学-人本取向
三 现象学-阐释学取向
第六章 精神分析:从人本到文本
一 弗洛伊德及其弟子们的贡献
二 实践中的多元发展
三 拉康的理论阐述和实践发展
第七章 后结构主义:批评的解构
一 从结构主义到后结构主义
二 德里达的解构理论述评
三 解构批评在美国

下编 作家论
第八章 二十世纪文学之镜
一 文学思潮和背景
二 文学观点和创作理论
三 创作实践和艺术成就
四 诺贝尔文学奖和中国文学
第九章 杰克·伦敦:马克思主义与非理性主义之间
一 杰克·伦敦是不是自杀的?
二 他是如何脱离工人运动、退出社会党的
三 《海狼》等作品新论
四 杰克·伦敦在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第十章。 艾略特:永恒循环的神话
一 寻找失落的自我
二 精神分析式的“多重变奏曲”
三 传统与个性气质的张扬
四 走向天国之路
第十一章 海明威:现代文体的探险
一 崇尚经验的直接性
二 “硬汉”性格与“优雅”风度
三 “冰山”风格与深层美感
四 海明威和我们
第十二章 菲茨杰拉德:沉默的桂冠诗人”
一 生活道路与“最动人心弦的美国悲剧”
二 “美国梦”的幻灭
三 人物刻画的独特技巧
第十三章 索尔·贝娄:没有终极的寻找
一 当代社会的冷眼旁观者和批判者
二 “我要”——自我探索的欲望
三 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的互相交织
后 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