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荒漠区藻类
一、荒漠藻的定义
二、荒漠藻的种类
三、荒漠地区藻类组成研究进展
第二节 荒漠地区藻类固碳作用
一、荒漠地区的固碳功能
二、荒漠地区土壤表层固碳藻类
三、影响荒漠地区土壤表层固碳的主要因素
四、荒漠地区土壤表层固碳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
第三节 荒漠地区藻类生态改善功能
第二章 阜康市概况
第一节 研究区地质地貌
一、地理位置
二、地形地貌
第二节 气候及水文
一、气候
二、水文
第三章 盐土中藻类等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丰度研究
第一节 材料和方法
一、盐土样品采集
二、盐土样品理化性质的测定
三、土壤藻类培养及显微镜观察
四、土壤藻类的分子生物学指标测定
第二节 结果与分析
一、土壤理化性质
二、藻类的形态观察
三、细菌16S rRNA基因系统发育分析
四、藻类16S rRNA基因系统发育分析
五、蓝藻藻胆蛋白基因系统发育分析
六、总细菌和藻类的丰度
第三节 讨论
第四节 结论
第四章 荒漠土中藻类等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丰度研究
第一节 材料和方法
一、沙漠土样品的采集
二、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
三、土壤藻类培养及显微镜观察
四、沙漠土样品中分子生物学指标测定
第二节 结果与分析
一、土壤理化性质
二、沙漠土样品显微镜观察
三、全细菌16S rRNA基因系统发育分析
四、藻类16S rRNA基因系统发育分析
五、蓝藻藻胆蛋白基因系统发育分析
六、T-RFLP分析细菌的群落结构
七、全细菌和藻类的丰度
第三节 讨论
第四节 结论
第五章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生物土壤结皮的演替特征
第一节 材料和方法
一、生物土壤结皮样品的采集
二、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
三、沙漠中土壤结构的扫描电镜观察
四、沙漠土样品的分子生物学指标测定
第二节 结果与分析
一、生物土壤结皮理化性质
二、土壤结皮的微结构
三、细菌群落结构
四、蓝藻菌门群落结构
五、真核微生物群落结构
六、微生物的丰度
第三节 讨论
一、真核生物群落演替
二、细菌群落演替
三、蓝藻生物土壤结皮的演替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第四节 结论
第六章 结语
第一节 主要结论
第二节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