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生计之道(社会民生与近代中国乡村建设)/近代中国乡村建设研究丛书
0.00     定价 ¥ 8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22855011
  • 作      者:
    编者:杨东|责编:李期耀|总主编:王先明
  • 出 版 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9-01
收藏
内容介绍
本书中有多篇论文围绕近代中国乡村建设展开多方面研究。王先明考察中国社会建设历史演进与时代困厄;察应坤探讨民国乡村建设“菏泽模式”基层权力组织再造;谢健分析《兴隆场》外乡村社会改造。还有柳敏研究近代乡村建设运动中知识分子参与,杜慧关注战后国民政府“农业建设”困境。同时,涉及民国山东乡村日常生活、早期中共乡村治理、陕甘宁边区农业改良与摊贩治理等内容。此外,史玉渤研究中国地政学会土地改革理论及黄通土地金融思想实践,熊亚平、焦雨楠分别探讨京津冀水闸建设、水治演进,展现了近代中国乡村建设在社会、经济、政治等多领域的复杂图景。
展开
目录
中国社会建设的历史演进与时代性困厄——聚焦于20世纪前期的历史考察 王先明
基层权力组织的再造——民国乡村建设实验的“菏泽模式” 察应坤
《兴隆场》外的乡村社会及其改造 谢健
救亡与自渡:近代乡村建设运动与知识分子的社会参与 柳敏
战后国民政府“农业建设”取向的变动及其困境 杜慧
庄户生活:民国时期山东乡村的日常生活刍论 魏本权
早期中国共产党与乡村社会治理——以农民协会为起点的考察 赵秀丽
论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农业改良 王保存 张小兵
卫生与民生:陕甘宁边区的摊贩治理 杨东 牛泽林
中国地政学会的土地改革理论渊源及其主张 史玉渤
近代京津冀地区的水闸建设与地方社会(1880-1937) 熊亚平
继承与蜕变:从经世文编看水治演进 焦雨楠
黄通的土地金融思想与实践 史玉渤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