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边境在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中,特别是在国家安全中有着及其重要的地位,边境社会治理的效果事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时强调指出,西部地区要“深入推进新时代兴边富民行动,加强边境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发展边境旅游等产业,努力实现边民富、边关美、边境稳、边防固”。中国陆地边境线长2.2万公里,建有135个边境县(市)。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特别是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实施以及边民与邻国交往的日益频繁,中国边境县(市)社会治理问题日趋复杂。
云南省共设有25个边境县(市),从东南到西北分别与越南、老挝和缅甸接壤,国境线全长4060公里,约占中国陆地边境线的1/5,几乎囊括云南省南部和西部边界,涉及云南省8个自治州(市)。
边境地区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在政治、经济、文化、安全等多方面具有独特性与复杂性。本书结合云南边境地区的实际,深入探讨边境社会治理理论与实践,剖析相关概念内涵,梳理治理的主体与客体,探究治理模式与机制创新。从国际关系视角出发,分析边境地区在跨国合作、地缘政治博弈中的角色;从国内治理维度,研究如何整合资源,促进边境地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文化传承与交流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等多项目标实现。同时,通过诸多边境治理案例实证分析,总结经验教训,为构建科学有效的边境社会治理体系提供全面的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策略。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