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杨昌济评传
0.00     定价 ¥ 8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56137671
  • 作      者:
    作者:王兴国|责编:傅钦伟
  • 出 版 社 :
    湖南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2
收藏
编辑推荐
想深入了解杨昌济这位重要人物吗?《杨昌济评传》不容错过。本书全面且深刻地解读了杨昌济出生时的时代背景与家族情况,对其变法思想等也有深入剖析。 书中着重分析了杨昌济作为思想家的独特之处,详细阐述了他在中国近代传播西方哲学、伦理学、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贡献。同时,清晰论述了他如何成为现代新儒家的理论奠基人、王船山思想的忠实践行者,以及注重改良社会物质生活的经世思想家。无论是对中国历史感兴趣,还是专注于思想文化研究的读者,都能从这本书中获得丰富且有价值的知识与见解。
展开
作者简介
王兴国,男,1937年生,湖南省株洲市人。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湖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船山学社社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思想史、湖湘文化史。主要著作有《郭嵩焘评传》《郭嵩焘研究著作述要》《贾谊评传》《湖湘文化纵横谈》(主编)、《杨昌济的生平和思想》《青年毛泽东的思想轨迹》(合著)、《毛泽东与佛教》《台湾佛教著名居士传》《近现代湖南佛教著名居士传》《王船山认识论范畴研究》(合著)等。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以大量详实史料论述了杨昌济的早期思想形成过程和个人经历、回国后投身教育实践的方式方法、投身新文化运动中的具体行动等,系统讲述了杨昌济在现代新儒学、西方伦理学、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等领域的学术地位、学术成就,对读者研习杨昌济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节 理学经世派的胜利
杨昌济诞生于太平天国首都天京(南京)陷落(1864)之后的第七年。天京陷落这一事件,标志着以唐鉴(1778—1861)为领袖的近代理学经世派在政治上的胜利,也标志着理学在近代中国的复兴。
唐鉴,字栗生,号镜海,湖南善化(今长沙)人。父唐仲冕(1753—1827),乾隆五十八年(1793)进士,官至陕西布政使。唐鉴嘉庆十二年(1807)举于乡,十四年(1809)进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嘉庆十九年(1814)充会试同考官,在北京供职,日与戚人镜、贺长龄、陈鸿、贺熙龄等以理学相切磋,以经济相劝勉。谓畿辅水利久废不举,国家生财之道莫此为善,因采择古书,并查访直隶河流湖泊,著成《畿辅水利》。嘉庆二十三年(1818),授浙江道监察御史。道光元年(1821),道光帝即位,诏中外大臣各举所知,诸城刘镮之推荐唐鉴出任广西平乐府知府,设五原学舍教瑶民读书。道光十三年(1833),升任安徽宁池太广德道兵备道。十四年(1834),调任江宁十府粮储道。十八年(1838)奉旨补授浙江布政使。途次,调补江宁布政使。总督陶澍寝疾,代行院事。
道光二十年(1840)四月,内转太常寺卿,入都供职。太常寺卿虽位于九卿之列,实为闲曹冷职,但唐氏兢兢于职守。二十三年(1843)开始著《国朝学案小识》,二十五年(1845)书成。全书十五卷,仿黄宗羲《明儒学案》《宋元学案》之例,将清代讲学诸儒分立《传道学案》《翼道学案》《守道学案》《经学学案》《心宗学案》等五个学案。全书大旨扶持程朱理学,谓宗朱子为正学,不宗朱子即非正学。对墨守程朱理学的陆陇其(稼书)等人推崇备至,辨王阳明心学“阳儒阴释”之非。
曾国藩说:“唐镜海先生德望为京城第一。”尽管唐鉴在北京居住简朴,官位也不是很显赫,但他身边却聚集着一批热衷理学的士大夫。对此曾氏有描述:“唐先生之内召为太常卿也,以道光庚子僦屋于内城之西南,分听(厅)事四之一为读书之室,袤得周尺之步,广半步耳。自国藩之修候,或月一至,或再三至,未尝不见先生手一编,危坐其中。它人见者亦然。”时倭仁、曾国藩、吴廷栋、窦垿、何桂珍、吕贤基、邵懿辰、陈源兖等皆从唐鉴考问学业,陋室危坐,精思力践。陈康祺在《郎潜纪闻初笔二笔三笔》中,比较准确地评价了唐氏在晚清理学史上的地位:“乾嘉以来,朝士崇尚汉学,承学之士,翕然从风,几若百川之朝东瀛,三军之随大纛。公独潜研性道,被服洛闽,力践精思,与世殊轨,亦豪杰之士矣。”往下,简要介绍这个理学集团成员的情况:
乌齐格里·倭仁(1804—1871),字艮峰,号艮斋。蒙古正红旗人,河南开封驻防。道光九年(1829)进士。他早年官京师时主要的社交圈子是河南同乡,如李棠阶、王轸、吴佩斋、王检心、王涤心等。道光十三年(1833),成立“正学会”,究心王(阳明)学,定期会课,将每天的言行以及所思所想写成“日录”,然后互相批阅,互相规劝。他们的修养心身的功夫主要从体验内心着手,追求一种神秘主义的精神境界。道光二十年(1840)唐鉴再官京城,倭仁与同年好友窦垿拜访了唐鉴这位学界前辈。倭仁将其“日录”送给唐氏批阅,并请教为学之道,唐鉴明确地告诉他:“学以居敬穷理为宗,此外皆邪径也。”“居敬穷理”是中国宋代程朱学派所倡导的一种修养方法。“居敬”语出《论语·雍也》“居敬而行简”;“穷理”语见《周易·说卦》“穷理尽性以至于命”。程朱理学家认为所谓“居敬”,就是“心”的“主一”“专一”“自作主宰”,不为外物所牵累;所谓“穷理”,就是“欲知事物之所以然与其所当然者而已”,亦即致知明理。这样,就要求学者认真读书而不要耽于内心体验。此后,倭仁笃守程朱的“主敬”修养方法,以“居敬涵养其本源”,然后通过格物穷究事物之理,并且将“居敬存心”“穷理致知”列入其所辑的专讲为学之方的《为学大指》中。曾国藩在日记中曾记述唐鉴对倭仁的评价:“用功笃实,每日自朝至寝,一言一动,坐作饮食,皆有札记。或心有私欲不克,外有不及检者皆记出。”通过与唐鉴的问学切磋,同时还与其他理学道友如吴廷栋等的交往,倭仁在程朱与陆王之间进行比较,最终转向程朱理学,成为晚清著名的理学家和权臣。例如,他在1862年一年三迁,从工部尚书、协办大学士至文渊阁大学士,并当上幼帝同治的师傅,掌管翰林院,一跃而成为清王朝的最高理论权威。杨昌济很重视倭仁对曾国藩的影响。他在1915年3月3日的日记中写道:今日从周印昆处借来曾文正手书日记,共四十本。“观文正之所以自克者,如多言、好名、忿怒等,余幸无之。……观倭艮峰(仁)所批,可见其用功笃实,过于文正,宜其为文正所敬惮也。文正日记有一节纯用楷书,盖慕效艮峰之所为也。”P2-5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两世联姻,理学传家
第一节 理学经世派的胜利
第二节 迁居板仓得新感化
第三节 向曾贤的君子之泽
第四节 青年杨昌济的苦学
第二章 南学会的积极会友
第一节 变法思想的形成
第二节 与谭嗣同的对话
第三节 南学会命题作文
第三章 宏文学院的留学生活
第一节 初识嘉纳治五
第二节 宏文学院的规制和学潮
第三节 《游学译编》的刊文
第四章 留学东京高等师范学校
第一节 免试入学还是考试入学?
第二节 对军国主义倾向的警惕
第三节 关注学校和教育方式多样性
第五章 留学英国阿伯丁大学
第一节 三年读书的成绩单
第二节 名师出高徒
第三节 替辛亥烈士善后,为辛亥革命欢呼
第六章 执教长沙的最大成就
第一节 公认的新民学会精神导师
第二节 高明的教育手段(上)
第三节 高明的教育手段(下)
第七章 出任北京大学教授
第一节 始终走在新文化运动的前列
第二节 北大第一位专任伦理学教授
第三节 为学生赴法勤工俭学而操劳
第八章 现代新儒学的理论奠基者
第一节 始终不离儒家根本
第二节 明确提出创建新学派
第三节 创建新学派的方法
第九章 王船山思想的忠实践行者
第一节 对船山哲学思想的学习和运用
第二节 对船山伦理思想的学习和运用
第三节 积极支持船山学社的活动
第十章 注重改良社会物质生活的经世思想家
第一节 理财是一家急务
第二节 《治生篇》:论“生之众,食之寡”
第三节 关注改良社会物质生活的方方面面
第十一章 以圣贤豪杰为期向的《修身讲义》
第一节 《修身讲义》的特色
第二节 立志为圣贤豪杰
第三节 充分发达自己身体及精神之能力
第四节 注意将哲学理论与伦理学理论相结合
第十二章 学界论杨氏传播西方伦理学的贡献
第一节 伦理学专著的译介对学科创建的贡献
第二节 现代伦理学教育的开拓及伦理学研究方法的探索
第三节 对伦理学重要问题的探讨
第十三章 传播西方哲学的贡献
第一节 国内最早全面介绍西方哲学流派的译著
第二节 《哲学上各种理论之略述》的特点(一)
第三节 《哲学上各种理论之略述》的特点(二)
第十四章 传播西方教育、心理学的贡献
第一节 全面系统介绍西方教育理论
第二节 较早全面论述智、德、体、美、劳五育
第三节 既有借鉴又有独创的《心理学讲义》
第十五章 杨昌济思想对青年毛泽东的深刻影响
第一节 哲学思想的影响
第二节 伦理思想的影响
第三节 教育思想的影响
杨昌济集外文
南学会问答
书信
修身讲义
杨昌济粹语
人不闻道,是谓虚生——哲学粹语
凡大纲节目处,当崭然自立——修身粹语
教育者神圣之天职——教育粹语
杨昌济年谱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