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供给侧改革动力研究
0.00     定价 ¥ 146.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030826831
  • 作      者:
    作者:陈海波//刘洁//林汉连|责编:王丹妮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6
收藏
内容介绍
《中国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供给侧改革动力研究》全面梳理了中国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内涵,从我国旅游业发展态势与供给侧问题入手,对典型旅游城市进行分析。通过对中国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动力的宏观探索与微观验证,对中国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潜力进行挖掘,构建中国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动力系统动态仿真模型,提出中国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动力的发展路径。
展开
精彩书摘
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研究背景及目的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现代旅游业从无到有,从以创汇为主的产业特征逐渐向促进经济发展的产业方向转变。多年来,我国旅游业通过不断完善旅游产业体系,使旅游业向新兴产业以及国民经济重要产业转型,不断拓展旅游业发展空间,国内旅游、出境旅游和入境旅游相继形成了鲜明的市场特色。2018年,国内游客数量达55.39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0.8%;入出境游客数量达2.91亿人次,同比增长7.8%;全年实现旅游收入5.97万亿元,同比增长10.5%。2018年全国旅游业对GDP的综合贡献为9.94万亿元,占GDP总量的11.04%。受新冠疫情影响,旅游业发展遭遇发展困境,2021年,国内游客数量32.46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2.92万亿元,同比增长31%。随着新冠疫情逐步趋稳直至结束,中国旅游业迎来黄金发展期,然而各种旅游负面事件的曝光与发酵,也凸显了旅游业发展正处于矛盾集中期,供给侧结构不合理、不平衡,不能适应需求侧多元化、个性化的市场需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①,对经济发展的要求不只是追求经济的增速,更要重视高质量、高效率的经济增速。2015年11月,习近平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概念②,引起了国内外社会的广泛关注。2016年1月,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国务院旅游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强调“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转变旅游发展方式,着力推进旅游供给侧改革”③。近年来我国加快推动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供给端入手,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进行“旅游+”与不同产业的深度融合,不断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开发新的旅游领域及模式,使得旅游业从重要国民经济产业向国民支柱产业转型,中国成为世界*大的国内旅游市场,世界第四大旅游目的地国家。
  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国要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质量强国①。2024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要任务。必须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改革,立足新发展阶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激励约束机制,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因此,研究如何着力推进中国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旅游产业结构转型,提高旅游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已成为中国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命题。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迫切需要从供给端入手,提高旅游供给品质,深化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挖掘其改革新动力,促进中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基于以上背景,本书研究的主要目的如下:一是揭示新时代中国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动力;二是对中国旅游市场进行深入挖掘,并对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潜力加以测度;三是阐明中国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径。
  1.1.2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在已有的国内外文献中,旅游业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的系统性、全面性研究仍然不够,本书从旅游制度建设与管理研究、旅游产品开发供给研究、旅游消费需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等方面进行旅游业发展的梳理,接着从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动力和实现路径等方面进行进一步探究,尝试提出新时代背景下中国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动力理论体系,全面有效分析中国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动力系统。第二,运用系统动力学模型开展动态研究,研判中国旅游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动力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整合因子分析、结构方程模型、关联规则、文本挖掘及质性分析等方法,拓展其在本书中的应用,提高数据分析和挖掘的质量,增加研究的深度和精密度,为今后同行学者进一步研究完善提供有益的借鉴。
  2.现实意义
  **,探索中国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动力,注重挖掘政府的制度供给潜力,重视旅游企业微观主体提高供给体系质量的战略思维,促进旅游企业形成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旅游产品新优势。第二,研究与国际国内经济发展新阶段相适应,与中国新时代背景以及《“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的要求相协调,研究成果可为提升中国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借鉴和参考。
  1.2国内外研究状况
  1.2.1国外研究状况
  国外关于高质量发展的研究文献较少,国外学者较早开展的是旅游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从1899年意大利学者博迪奥(Bodio)发表文章《关于意大利外国旅游者的流动及其花费》开始,尤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学者对旅游业的经营管理、旅游市场、旅游心理等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近年来旅游经济研究多集中于旅游制度建设与管理、旅游产品开发供给、旅游消费需求及其影响因素以及旅游改革动力等方面。
  **,旅游制度建设与管理研究。为有效测度旅游活动并加以管理,Smith(1988)提出了供给侧旅游企业的定义,供给侧旅游企业由专门服务游客的企业与同时服务于游客和当地居民的企业组成。W6ber(2003)分析了旅游管理中的信息供给问题。Garrod等(2006)以乡村旅游为例指出确定合适的政策和战略计划可以应对挑战,能够提高乡村旅游的知名度,获得更多的收益。Zhang等(2009)探讨了旅游供应链管理中的核心问题和概念。Rigall-I-Torrent和Fluvm(2011)分析了嵌入公共产品成分的旅游产品和目的地管理的问题。Zhang(2011)指出旅游企业信息化建设可以促进传统旅游企业向现代旅游企业转型,提高旅游企业的生产效率,增强旅游企业的核心竞争力。Torres-Delgado和Palomeque(2012)研究发现,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二十多年间,旅游业发展过程中不断涌现新的方向和价值观,推动并促进了可持续旅游概念的建立与发展。Saito和Ruhanen(2017)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分析表明旅游目的地规划与管理的利益相关者权力影响大小是不完全一致的。在国家旅游政策方面,Rodriguez等(2014)研究了西班牙旅游创新政策,Martinez等(2014)研究了墨西哥和西班牙旅游公共政策的竞争力效应。LeeJ和LeeH(2015)研究指出,韩国创意旅游业政策推动了韩国旅游业的发展,并且推动了旅游经济的发展。Gravari-Barbas和Maria(2018)研究指出目的地营销或管理组织已被公认为旅游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旅游业促进经济增长的工具。他们针对欧洲旅游政策的演变和结构、新加坡旅游政策的时效性等方面进行了研究(Estol and Font,2016;Agiomirgianakis et al.,2017)。
  另有学者针对旅游管理进行研究,如Nie等(2013)以中国为例,研究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TQM)在乡村旅游中的应用,得出了其对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有积极影响的结论。Liu等(2018)应用全面的关系流管理理论,揭示了湿地旅游影响和关系流之间的内在联系,制定了湿地旅游管理框架。Zhai(2023)以旅游管理专业培训的目标为出发点,提出了旅游管理专业的特色培训路径。
  第二,旅游产品开发供给研究。较早的研究是从游客满意度来发展旅游产品的(Hunter,1995)。Jafari(1979)指出旅游产品的物理、环境和社会文化特征或属性决定了目的地对游客的吸引力。随着旅游业的兴起,有从价格、忍耐力、规模、技巧和偏远性角度研究探险旅游产品的,也有建立模型确定旅游产品的*佳复杂程度的(Buckley,2007;Andergassen and Candela,2013)。各种旅游产品的供给也不断涌现,Ohe和Kurihara(2013)以日本为例,认为当地品牌农产品在农村旅游业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并且通过实证检验得出当地品牌农产品的经济收益和旅游业发展之间存在互补关系的结论。Zakaria等(2014)将景观设计概念作为一种新的旅游产品,研究了马来西亚文化旅游和文化景观之间的关系,并提供了不断开发基于当地文化的新旅游产品实现经济增长的思路。Benur和Bramwell(2015)认为旅游产品的供给是吸引游客前往特定目的地的重要因素,因此基于旅游初级产品的特征和关系,提出不同目的地旅游产品开发和组装的战略选择,形成了多样化、集约化的旅游产品。Streifeneder(2016)科学界定了农业旅游的内涵,以区分乡村旅游,并指出农业旅游业作为旅游市场中具有竞争力的替代产品的补充作用,具有合适的***的旅游产品和农产品能够满足旅游者对区域、真实的农村生活、自然体验以及旅游产品的需求。Butzmann和Job(2017)在研究中基于供给方确定并概述了几种常见的旅游产品,并且以用户对环境和可持续旅游动机与态度来描述,确定了“结构化生态旅游”的一个产品类别,可帮助保护区完成双重任务。Santos等(2020)主要研究开发创新旅游产品的概念模型,可应用于创新旅游产品或评估现有产品,以促进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Melese和Belda(2021)以埃塞俄比亚东南部旅游业为研究对象,指出旅游产品开发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起到巨大作用,并表明旅游产品的开发受到营销组合的影响。Tang(2022)以“互联网+”为背景,基于重要性-绩效分析(importance-performance analysis,IPA)模型,重点研究生态健康旅游产品的开发。
  第三,旅游消费需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人口统计变量是国外学者研究的主要内容,Inbakaran和Jackson(2006)米用聚类分析将旅游地居民划分为四个簇群,这四个簇群在性别比、年龄、生命周期阶段、教育程度、迁移状况、职业和当前参与旅游方面存在差异。Cosma等(2012)研究了挪威户外旅游活动中家庭组成与体验旅游产品自然属性消费的关系。单身家庭、三口之家、单亲家庭等不同家庭类型获得的户外旅游体验是不同的。Rossell6等(2020)研究发现,旅游业受到多种因素和力量的影响,包括与旅游业没有直接联系的外生因素和力量。自然灾害和意外事件是这种决定性因素的主要例子。近年来由于互联网对旅游消费的重大影响力,Marrese-Taylor等(2013)使用观点数据挖掘技术研究发现,酒店、餐厅在网络上的评论意见能够影响消费者对旅游产品的消费偏好。Gannon等(2021)发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看法在塑造社区依恋、环境态度和支持旅游业发展的经济收益之间的关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中介作用。Chen等(2022)发现新闻报道在旅游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网络媒体在信息传播方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Ghandour和Buhalis(2003)研究得出游客在访问旅游目的地期间会依赖移动服务技术,如移动电话和无线设备来获取旅游信息。Woodside和Dubelaar(2002)指出对旅游消费系统进行分析,能够为管理者提供客户群体、旅行计划活动、旅行行为等概况,可以有效提高旅游营销策略效率。有学者通过模型分析,发现气候变化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旅游业,并且气候变化对旅游业影响的强度因国家收入水平而异,收入水平低的国家脆弱,韧性差,而收入水平高的国家不脆弱,具韧性(Wilkins et al.,2018;Dogru et al.,2019)。Zhong等(2019)基于1960?2015年西藏地面主要气象站月度观测数据,发现气候变化是影响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此外,部分学者还研究了基础设施建设、政府等因素对旅游的影响,如Khadaroo和Seetanah(2007)指出交通基础设施是国际旅游功能需求的重要部分,并使用动态和静态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得出交通基础设施以及非交通基础设施均会对游客产生重要影响。Gross和Grimm(2018)研究发现,交通方式是影响游客选择旅游目的地的关键因素,特别是可持续交通,在科学和实践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Agyeiwaah(2019)研究了旅游可持续发展以
展开
目录
目录
第1章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 3
1.3 研究思路、内容和方法 13
1.4 研究框架和创新点 16
1.5 本章小结 18
第2章 中国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动力的理论研究 19
2.1 基本理论 19
2.2 概念界定 23
2.3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中国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 27
2.4 本章小结 32
第3章 中国旅游业发展态势与供给侧问题分析 33
3.1 中国旅游业发展态势 33
3.2 中国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问题分析 42
3.3 典型旅游城市分析 45
3.4 本章小结 62
第4章 中国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动力的宏观探索与微观验证 64
4.1 宏观探索之一:基于因子分析的中国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动力因子研究 64
4.2 宏观探索之二: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政策对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 74
4.3 宏观探索之三:数字经济对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效应影响研究 84
4.4 微观验证: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中国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动力研究 92
4.5 本章小结 105
第5章 中国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潜力挖掘 106
5.1 基于关联规则分析的中国旅游产品消费研究 106
5.2 基于多重对应分析的中国旅游消费者市场细分研究 115
5.3 基于结合分析法的旅游产品选择影响因素分析与产品设计 122
5.4 基于文本挖掘的旅游消费者舆情分析与满意度研究 130
5.5 本章小结 145
第6章 中国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动力系统动态仿真研究 147
6.1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基本原理 147
6.2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构建 147
6.3 中国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动力系统动力学流图构建 152
6.4 模型模拟分析 156
6.5 本章小结 163
第7章 中国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动力发展路径研究 164
7.1 完善旅游制度,确保游客权益 164
7.2 创新旅游技术,加速产业升级 165
7.3 深挖旅游潜力,拓展产业链条 166
7.4 重构旅游模式,创造消费需求 166
7.5 优化基础设施,串联节点网络 167
7.6 开发人力资源,提高配置效率 168
7.7 引导有效投入,发挥资本效率 169
7.8 优化产业政策,整合多方资源 170
7.9 加强旅游监管,维护市场秩序 171
7.10 本章小结 172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173
8.1 主要结论 173
8.2 研究展望 175
参考文献 177
附录 189
后记 195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