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理念定位目标(中小学办学思想凝练)
0.00     定价 ¥ 4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18452378
  • 作      者:
    作者:杨小玲|责编:张文佳
  • 出 版 社 :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4
收藏
内容介绍

《理念·定位·目标:中小学办学思想凝练》明确地将“办学理念、发展定位和育人目标”界定为办学思想的核心组成部分,规范和论证了办学思想的核心要素、并提出将学校共同体视为办学思想形成和践行的主体,从而促进国内外研究者在相同的语境中进行交流和对话,以推动优质学校的建设。此外,本书从理据、路径、注意事项等对办学思想的三个核心构成进行系统的探讨,并在借鉴相关资料的基础上,设计了凝练、践行和更新办学理念的量表,为中小学办学思想的凝练与进行提供了宝贵的建议。

展开
精彩书摘

绪 论

当前社会正处于一个关键的转型期,这一转型不仅引起经济结构的根本性变革,而且也导致教育基础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具体包括:第一,知识基础的变化;第二,学校地位基础的变化;第三,学校秩序基础的变化;第四,学生动机基础的变化。[ (日)藤田英电.走出教育改革的误区[M].张琼华,许敏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序1.]面对这些挑战,“教育必须不停地审视社会对其提出的具体要求,并采取对策,而不是继续传播过时的技能和信息。”[ 约格什.阿塔尔.变化背景下的教育:新的社会功能[J].教育展望,2002(1):11-21.]学校,作为实现教育改革理想的关键节点,必须深入思考如何进行必要的变革,以适应日益激烈的竞争和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确保学校的持续和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面对教育基础的结构性变化,学校的管理者和教育者必须积极响应社会对教育所提出的新要求,及时更新知识、信息和技能,采取恰当的策略,以确保所培养出来的人才满足当前社会的需求。简而言之,想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学校管理者和教育者必须认真审视这些变化,并实施相应的教育教学改革。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为了探索学校成功办学的关键,世界各国纷纷开展了多样的教育改革和学校重建运动,旨在提高教育系统的效能。换句话说,世界各国政府和民众都期盼能够创建出优质学校,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培养出优秀的学生。在我国,随着我国义务教育的普及,人民的教育需求已从“有学上”转变为“上好学”。满足人民对接受优质教育的需求,解决优质教育资源相对不足和分布不均的问题,成为我国当前义务教育面临的主要任务。因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进一步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文件相继提出要促进优质学校成长,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至今,我国已经创建了众多的优质学校,学校的办学活力不断增强。然而,从目前所创建的优质学校来说,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优质学校创建中存在的问题

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来,我国启动了优质学校的建设工程,旨在从最初的确保“有学上”逐步转变为追求“上好学”。在这一过程中,优质学校的建设策略主要依赖于“数量扩张”和“外延式发展”。这种策略在当时具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然而,随着“上好学”成为广大民众的核心教育需求,优质学校建设便面临着规模扩展与内涵式发展之间双重挑战。

(一)“资源—规模”驱动效应逐渐减弱

我国优质学校建设之初,最为迫切的挑战是教育资源不足。为此,国家采取了政策扶持和资源倾斜策略,以集中有限的教育资源,短期内提升部分学校的办学质量。然而,正如詹姆斯·科尔曼在《科尔曼报告》中所指出,通过大量数据分析发现,学校的物质条件和管理方式对学生学习成效的影响十分有限,真正决定学生学习效果的是学校的学习氛围和教师及学生自身的素质。因此,优质学校的持续发展不应依靠外部拉动,而必须着力解决学校内在动力的问题。换句话说,单纯增加教育资源的投入和扩大优质学校的规模,已经无法满足当前义务教育的发展需求,即“资源-规模”带来的驱动效应正在逐渐减弱。

(二)“特色-优势”亮点效应迅速内卷

学校特色的建设不仅是学校个性化的体现,也是提升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手段和优质学校建设的关键策略。通过建设学校特色,可以增强学校内部的办学活力,避免学校之间的同质化。然而,在当前中小学校特色化建设过程中,却出现了一些学校不愿继承原有特色或忽视校情,简单模仿或拼接名校做法的现象,这与优质学校建设的初衷严重背离。这一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部分学校在确定学校特色时,缺乏对自身校情的深入了解和对学校文化底蕴的挖掘,往往依赖于外部专家的意见或建议,或是简单模仿其他学校的做法。其次,一些学校在特色化建设中表现出明显的同质化趋势,缺乏创新和独特性。也就是说,虽然学校有进行特色化学校建设,但是从其学校开设的课程内容来看,缺乏一体化的脉络且日趋同质化。最后,学校特色化建设过程中师生主体的缺位。师生是学校特色化建设的参与者和受益者,然而,在学校特色化建设过程中,往往忽视了教师的实际需求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导致学校特色化建设形式大于内容,难以维持其创造性和独特性。

(三)“思想-内涵”引领效应减弱

办学思想是学校的灵魂,对于学校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为了确保办学思想引领作用的发挥,必须将其落实到学校的办学实践之中。换言之,学校办学者需要将办学思想落实到课程、教学、管理等方面,使办学思想转化为全体师生的共同价值观和自觉行动,从而发挥其引领学校发展的作用。然而,观察当前中小学优质学校的实际情况,不难发现“思想-内涵”引领效应正逐渐减弱,这一现象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存在忽视办学思想更新的现象。办学思想应当反映时代主流精神和客观社会需求,并随着时代发展、学校实际和所处社会环境的变化而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更新。实践证明,那些发展迅速、效益显著的学校,与其办学思想能及时更新是密切相关的。然而,目前不少优质学校仍停留在原有办学思想所取得的办学成就之中,未能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适时对办学思想进行更新和调整。第二,由于学校教师、学生的流动性,学校原有的办学思想难免与教师的经验、认知存在偏差。如果缺乏教师对办学思想的认同,特别是当教师难以接受办学思想,甚至产生抵制情绪时,那么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就难以自然而然地践行学校的办学思想。[ 王天平等.新时代义务教育优质学校建设的困劲关于路径[J].教育科学研究,2023(01):57-63.]


展开
目录

绪 论

第一章 办学思想:学校成功办学的密码

第一节 办学思想:学校个性化办学的关键

第二节 办学思想:学校特色发展的指针

第二章 办学思想的学理阐释:内涵、核心要素、特征

第一节 办学思想内涵的梳理与聚焦

第二节 办学思想核心要素:办学理念、发展定位、育人目标

第三节 办学思想核心要素的国际视野

第四节 办学思想的理想特性

第三章 办学理念:中小学办学的灵魂

第一节 办学理念的内涵解析

第二节 办学理念提炼的理据

第三节 中小学办学理念提炼的现状与问题

第四节 中小学办学理念的有效提炼

第四章 发展定位:中小学办学的愿景

第一节 发展定位的内涵解析

第二节 学校发展定位的理据

第三节 中小学学校发展定位的现状与问题

第四节 中小学学校发展定位的策略、环节及其要求

第五章 育人目标:中小学办学的归宿

第一节 育人目标的内涵解析

第二节 中小学育人目标确立的理据

第三节 中小学育人目标的现状及问题

第四节 中小学育人目标的确立及其原则

第六章 学校共同体:办学思想形成与践行的主体与保障

第一节 学校共同体:办学思想形成与践行的主体

第二节 学校共同体建设:办学思想有效践行的保障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