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绿色丝绸之路--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绿色丝绸之路资源环境承载力国别评价与适应策略)
0.00     定价 ¥ 15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030759184
  • 作      者:
    作者:贾绍凤//严家宝//吕爱锋|责编:石珺|总主编:封志明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3
收藏
内容介绍
《绿色丝绸之路:水资源承载力评价》面向绿色丝绸之路建设的重大国家战略需求,科学认识共建地区水资源量的分布特征和地域差异,定量揭示共建地区水资源量状况及国别差异,为国家更好地落实“一带一路”倡议提供基础支撑。开展各国现状水资源开发利用分析和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揭示不同国家的用耗水演变规律,有助于制定水资源承载能力增强调控策略和防范水资源安全风险。
展开
精彩书摘
第1章绪论
  “一带一路”倡议是我国提出的一个全球性合作倡议,旨在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推动共建各国实现经济政策协调,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推动共建国家共同发展。“一带一路”倡议涵盖多个领域,水资源是“一带一路”倡议中的一个关键领域,因为它涉及能源、农业、城市化等多个领域的发展。顺利推进“一带一路”必然绕不开水资源问题。绝大多数共建国家均存在水资源短缺、供水危机等多种水资源安全问题。由于经度和纬度跨度广,不同区域水资源特征及水问题存在差异,各国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资源安全状况也不相同。本书依托“泛第三极环境变化与绿色丝绸之路建设”A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对绿色丝绸之路共建国家和地区水资源、水资源开发利用、水资源承载力时空演变特征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研究提出重要地区和重点国家的水资源承载力适应策略与技术路径,为“一带一路”倡议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本章主要介绍本书撰写的背景、研究的目标、研究的内容和主要方法,以及对研究范围的界定。
  1.1背景及意义
  1.1.1项目背景
  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亚洲水塔。以青藏高原为核心的第三极是全球气候变暖*强烈的地区,也是未来全球气候变化影响不确定性*大的地区。以第三极为起点向西辐散,涵盖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兴都库什、天山、伊朗高原、高加索、卩客尔巴吁等山脉,面积约2000万km2。泛第三极地区,不仅是“一带一路”的核心区,与30多亿人的生存与发展环境密切相关,也是地球上生态环境*脆弱和人类活动*强烈的地区之一。泛第三极的快速气候变化和不断加剧的人类活动与这一地区特殊过程的叠加效应,导致这一地区未来资源环境变化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因此,需要深入研究泛第三极资源环境变化规律与驱动机制,科学预估未来变化趋势,为人类活动*强烈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姚檀栋,2018)。
  为此,中国科学院于2018年启动了“泛第三极环境变化与绿色丝绸之路建设”A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以下简称“丝路环境专项”)。丝路环境专项面向“一带一路”
  环境保护和“守护世界上*后一方净土”的绿色发展战略,围绕自然和人类双重作用下泛第三极环境变化对绿色丝绸之路建设可持续性的影响和西风-季风影响下泛第三极环境变化不确定性两大统领性问题,聚焦绿色丝绸之路可持续发展、环境灾害风险防范、人类活动对环境变化影响的调控、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协同演化、西风-季风协同作用对环境和水资源变化影响五个科学问题,进行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示范和决策支持为一体的绿色发展途径全链条科学集成。
  丝路环境专项下设七大任务项目:“绿色丝绸之路建设的科学评估与决策支持方案”“生态屏障动态监测与区域绿色发展方案”“重点地区和重要工程的环境问题与灾害风险防控”“人类活动的环境影响与调控”“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与适应策略”“西风-季风协同作用和水资源变化”“地质演化及环境资源效应”。丝路环境专项从地球系统科学和多学科交叉的视角下设三大联合攻关项目:“绿色丝绸之路建设空间路线图的综合集成研究”“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生态环境变化与调控对策”“西风-季风协同作用与亚洲水塔变化及其广域影响和绿色发展方案”。
  “绿色丝绸之路建设的科学评估与决策支持方案”任务项目下设三个课题,包括“绿色丝绸之路建设的空间路线图及建设机制”“绿色丝绸之路资源环境承载力国别评价与适应策略”“绿色丝绸之路环境变化影响评估与政策建议”。
  “绿色丝绸之路资源环境承载力国别评价与适应策略”课题旨在面向绿色丝绸之路建设的重大国家战略需求,科学认识丝路共建国家资源环境承载力承载阈值与超载风险,定量揭示共建国家水资源承载力、土地资源承载力和生态承载力及其国别差异,研究提出重要地区和重点国家的资源环境承载力适应策略与技术路径,为国家更好地落实“一带一路”倡议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课题下设三个子课题:“绿色丝绸之路水土资源承载力国别评价与适应策略”“绿色丝绸之路生态承载力国别评价与适应策略”“绿色丝绸之路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与系统集成”。
  绿色丝绸之路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是“绿色丝绸之路水土资源承载力国别评价与适应策略”子课题的主要任务和重要研究内容之一。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是一种评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能力的方法,对共建国家的水资源进行综合评价,包括水资源数量、质量、生态等方面,了解各国水资源的状况和潜力,从而为相关国家制定水资源管理政策和措施提供依据,促进区域合作和发展,实现共赢。绿色丝绸之路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的项目背景路线图如图1-1所示。
  1.1.2研究背景
  1.“一带一路”倡议十年
  “一带一路”倡议是我国提出的一项重大国际合作计划,旨在同共建国家建立贸易和投资便利化的环境,促进贸易、投资、金融、交通、能源、文化等领域的合作,推动共建国家共同发展。
  图1-1项目背景路线图
  2013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期间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两个倡议,这两个倡议后来被合称为“一带一路”。2015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简明扼要地阐述了“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原则、框架思想、合作重点与机制等。2017年5月,*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共有140多个国家、80多个国际组织的代表出席。会议上,中国政府提出了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五大支持措施,包括设立1000亿元人民币的“一带一路”专项借贷、支持共建国家的人才培训、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等。2019年4月,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论坛上推出了更多的合作倡议和成果,例如建立“一带一路”倡议绿色发展国际联盟、推动数字丝绸之路建设等。
  2023年是“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也即将迎来召开,“一带一路”建设成效显著。“一带一路”倡议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为指引,坚持国际关系民主化大方向,努力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倡议提出以来,得到国
  际社会广泛认同、支持和参与,已成为*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截至2022年末,我国已与150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多份合作文件;与26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19个自贸协定(中国政府网,2023)。“一带一路”自提出以来已经取得了很多进展,涉及领域广泛,包括基础设施建设、能源资源合作、贸易和投资、人文交流等。“一带一路”倡议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合作领域不断拓展,合作的形式和内容不断深化,有力地促进多双边关系稳定健康发展,实现互利共赢。
  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激烈竞争前所未有,气候变化、疫情防控等全球性问题对人类社会影响深远。共建“一带一路”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但仍面临重要机遇。要保持战略定力,抓住战略机遇,坚定不移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把“一带一路”建设成为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绿色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国家统计局,2022)。
  2.水资源问题
  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水资源问题是“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共同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1)水资源问题影响可持续发展。大部分共建国家和地区都面临着水资源短缺和质量问题。由于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愈发严重。因此,重视水资源问题是确保共建国家和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
  (2)水资源问题与生态环境问题紧密相关。水资源的短缺和污染不仅会影响人类健康和经济发展,还会给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压力。水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污染会导致河流湖泊水位下降、湿地退化、生态失衡等问题,这些问题将进一步加剧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全球性环境问题。
  (3)水资源是“一带一路”倡议中的关键领域。“一带一路”倡议是一个综合性的国际合作平台,涵盖多个领域。水资源是“一带一路”倡议中的一个关键领域,因为它涉及到能源、农业、城市化等多个领域的发展。如果不重视共建国家和地区的水资源问题,将会对整个“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和推进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共建“一带一路”需要重视水资源问题,积极推动共建国家和地区的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高水资源开发利用效率,改善水环境质量,促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和全球共同繁荣。
  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地理空间范围广、自然环境差异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丝路共建国家的水资源问题具有复杂多样性。丝路共建国家的水资源问题不仅受气候和地形因素的影响,还受到了人类活动的影响。人口和经济的快速增长,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都对水资源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大量的农业和工业用水也对水资源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丝路共建国家的水资源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以下是丝路共建国家和地区存在的主要水资源问题:
  (1)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衡。丝路共建地区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南亚地区和东南亚地区水资源丰富,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中亚地区、西亚地区水资源极其匮乏。中蒙俄
展开
目录
目录
总序一
总序二
前言
摘要
第1章 绪论 1
1.1 背景及意义 3
1.1.1 项目背景 3
1.1.2 研究背景 4
1.1.3 研究意义 7
1.2 研究目标 8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9
1.3.1 研究内容 9
1.3.2 研究方法 10
1.4 研究范围 11
第2章 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研究综述 13
2.1 水资源承载力理论 15
2.1.1 承载力概念的演化与发展 15
2.1.2 水资源承载力概念 16
2.1.3 水资源承载力的理论基础 17
2.1.4 水资源承载力影响因素 18
2.2 水资源承载力研究进展 20
2.2.1 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 20
2.2.2 水资源承载力研究 21
第3章 水资源状况 23
3.1 降水 25
3.1.1 降水空间格局 25
3.1.2 降水变化趋势 27
3.1.3 降水年内分布 29
3.2 水资源量 31
3.2.1 多年平均水资源量 31
3.2.2 地表水与地下水 37
3.2.3 自产水与外来水 39
3.2.4 水资源量变化趋势 40
3.3 非常规水资源 42
3.4 水资源可利用量 43
3.4.1 水资源可利用量的概念及估算方法 43
3.4.2 水资源可利用量估算成果 46
第4章 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 49
4.1 水库概况 51
4.2 用水量 53
4.2.1 现状用水量 53
4.2.2 区域用水变化趋势 56
4.2.3 主要国家用水变化趋势 61
4.3 耗水量 64
4.4 水资源开发利用评价 65
4.4.1 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 65
4.4.2 用水水平 68
4.4.3 用水效率 72
第5章 水资源承载力评价 77
5.1 水资源承载力计算及评价方法 79
5.2 基准条件下的水资源承载力 80
5.3 现状水资源承载力 84
5.3.1 现状水资源承载力评价 85
5.3.2 现状与基准水资源承载力比较分析 90
5.4 水资源承载力变化 91
5.4.1 基于不同数据计算的现状水资源承载力比较 92
5.4.2 水资源承载力变化分析 93
5.5 未来水资源承载力状况 94
第6章 水资源承载力提升策略 99
6.1 不同水资源承载状态下的提升策略 101
6.1.1 超载地区水资源承载力提升策略 101
6.1.2 未超载区水资源承载力提升策略 102
6.1.3 水资源承载力提升策略优先级 102
6.2 不同地区水资源承载力提升策略 103
6.2.1 东南亚地区 103
6.2.2 南亚地区 103
6.2.3 西亚–中东地区 104
6.2.4 中东欧地区 104
6.2.5 中蒙俄地区 104
6.2.6 中亚地区 104
6.3 不同水资源承载力提升途径适用国家 105
参考文献 107
附表 113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