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公园的建设,是中国生态保护事业的一个重要历史拐点。从过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到如今的积极保护与合理利用,这一转变体现了中国在生态理念上的巨大进步。本书以文学的笔触回顾生态保护的历史和国家战略,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社会价值。
本书是目前国内第一部全面展示中国生态保护历史履痕的长篇报告文学,详细回顾了秉志、陈焕镛、胡先骕等第一代中国生态科学巨匠的家国情怀,总结了从广东鼎湖山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到国家公园建设的大国脚印,是对国家公园发展战略的文学解读,尤其对三江源和黄河口国家公园的前世今生有着生动而深刻的记述。该书回应时代需求,高扬生态文明建设的旗帜,立意高远,叙述生动,是一部难得的精品力作。
引言:载入史册的92号提案
1956年的北京,长安街犹如一条熠熠生辉的丝带,铺展在古都的腰间。一辆辆驶过的汽车,仿佛是新中国前进的脚步。
当汽车一拐进庄严的新华门,陈焕镛还是无法抑制住内心的激动。
作为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这已是他第三次走进中南海,走进怀仁堂,可那种神圣感还是一阵一阵地涌上心头。
这次,陈焕镛肩负一项重要的使命,就是要向大会递交一份关于建立自然保护区的特别提案,这是他与秉志、钱崇澍、杨惟义、秦仁昌五位全国人大代表的共同提案。
这五位全国人大代表都是世界顶尖的植物学家、动物学家、昆虫学家。这份提案是他们借鉴先进国家的动植物自然保护经验,结合新中国生物学界发展的现状,慎重提出的建议,陈焕镛深感责任重大。
这既是科学巨匠们的夙愿,也是新中国生态保护的必由之路。
汽车进了新华门,沿着南海西路继续往北。在南海和中海之间有一片古色古香的建筑群,这就是丰泽园,菊香书屋就在园内,那是毛主席办公休息的地方!
陈焕镛百感交集,浮想联翩。
1949年9月28日,陈焕镛从收音机里听到新中国即将成立的喜讯,他毅然决然地走出香港的寓所,登上了去桂林的最后一趟航班,口袋里装着五星红旗的式样,内心也被广西即将解放的消息充斥着。
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日,陈焕镛怀着十分激动的心情,来到了阔别多年的广西大学植物研究所,看望他的同事和学生。
“心泊漓江,梦栖雁山。”这天晚上,兴奋中的陈焕镛不顾旅程劳顿,设宴招待同事同仁,酒过三巡,陈焕镛按捺不住喜悦的心情,一遍又一遍地和大家说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整个晚上,掌声、笑声在雁山的上空回荡。此时,离桂林解放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中共桂林地下党为了保护陈焕镛的安全,把他藏在了广西大学内。陈焕镛不顾安危,积极参加中共地下党领导的护校斗争。
陈焕镛的爱国热情,得到了军管会主任陈漫远的肯定,他要求桂林地下党派专人保护陈焕镛的安全。
1950年2月中旬,陈焕镛专程到南宁拜会省政府主席张云逸,祝贺广西省人民政府成立。
张云逸代表刚刚诞生的广西省政府,高度赞扬了陈焕镛的爱国热情和科学成就,陈焕镛表示要为新中国的植物学研究鞠躬尽瘁。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
陈焕镛精神振奋,如沐春风。
1919年,陈焕镛在美国哈佛大学阿诺德树木园取得硕士学位,西方人对中国植物标本的掠夺和垄断,深深地刺痛了他的爱国之心。由此,他萌发了由中国人研究中国植物的念头。
陈焕镛回国后,把海南岛作为首选地,进行植物标本采集。他将目光投向了这片被认为是中国植物标本采集空白点的土地,他的植物研究生涯由此启航。
在哈佛大学时,由于经济拮据,陈焕镛不得不在迈瑞·卡丝的植物园里打工,没想到这让他迷上了梦幻般的植物园。植物园的英文是botanicalgarden,即“植物学的园地”,并不是植物的园地。
国际植物园保护联盟将植物园定义为:拥有活植物收集区,并对收集区内的植物进行记录管理,使之用于科学研究、保护、展示和教育的机构。
陈焕镛知道,要想跻身国际植物学界,必须同世界最强的对手抗衡。
1919年,陈焕镛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获得了哈佛大学的“色尔登”旅行奖学金。在哈佛大学学习期间,陈焕镛结识了钱崇澍、钟心煊、胡先骕三位植物学校友,他们四位后来被称为中国植物学界的“四大天王”。
1927年,陈焕镛受聘成为中山大学教授,与胡先骕一起负责筹建农林植物研究所,这是中国的第一个植物研究所。
在南中国的这座幽静之所,阳光透过树梢洒落下来,将一切染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陈焕镛穿行在树木间,手持着放大镜,仔细观察着每一片叶子、每一个花朵。P1-3
引言:载入史册的92号提案
第一章 奠基者的视野
1.黄石公园的蝴蝶效应
2.东方秘境——植物猎人的乐园
3.秉志——中国动物学一代宗师
4.胡先辅——倡导建设国家植物园第一人
第二章 山河在胸
1.山川尔尔,只为青绿
2.地衣亦多情
3.庐山恋
4.万里江山入梦来
第三章 大国脚印
1.鼎湖山:共和国生态保护的“长子”
2.尖峰岭的历史性长跑
3.举一杯来自天池的水
4.武夷山的一缕茶香
第四章 “国宝”档案
1.戴维的世界性发现
2.大熊猫的新生
3.大熊猫回国记
4.“大熊猫之父”胡锦矗
5.乔治·夏勒的中国心
第五章 国家样板
1.天边的净土
2.生命之源
3.历史的拐点
4.世界看见“中国绿”
5.任重而道远
第六章 河海当歌
1.大河之洲
2.旷野芳华
3.长缨在手
4.鸟儿的乐园
5.海洋生态“修复师”
6.《2l世纪议程》与“支持黄河三角洲
可持续发展”项目
7.大河与大海的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