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以司法现代化为视角
0.00     定价 ¥ 6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67152380
  • 作      者:
    作者:李银娥|责编:邹亚楠
  • 出 版 社 :
    上海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5
收藏
作者简介
  李银娥,博士.中共虹口区委党校教师,中共虹口区委讲师团成员,美国陶森大学(Towson University)访问学者,在《浙江社会科学》、《浙江学刊》、《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观察与思考》、《上海宣传通讯》等中文期刊发表十余篇学术论文,参与编写的教学案例入选《大城之治——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的上海实践》,撰写的决策咨询报告获得虹口区政府主要领导批示,主要从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与法治意识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
展开
内容介绍
  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纵观世界法治现代化的历史进程,现代化与法治是相伴而生、相互依存的,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全面依法治国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关系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问题。司法体制改革与司法现代化的成功,有助于全面依法治国战略的顺利实现。《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主要以司法现代化的视角阐述了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
展开
精彩书摘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理解“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先把握“现代化”这个概念。应该说,现代化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也是一个世界性的历史进程。现代化主要指的是人类进入工业革命以来,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包括从传统经济发展方式向现代市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传统政治文明向现代政治文明的转变,传统精神文化向现代精神文化的转变等。
  中国式现代化是一条既遵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又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性质和本质要求、切合中国实际的现代化新路,具有丰富的内涵和鲜明的中国特色。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全方位、多领域的现代化,不仅包括物质的现代化,也包含制度的现代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也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本质上就是制度的现代化。在当今时代,随着现代化发展的加速与深入,国家之间的竞争集中体现为包括经济、政治、外交、文化意识形态等在内的各方面制度之间的较量。物质的现代化和制度的现代化之间,要靠“人的现代化”来连接,就是也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所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来推进的现代化,是物质的现代化、制度的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的整合,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全方位、多领域,成功将社会主义现代化推向一个新的历史高度。
  中国式现代化这个大系统包含了物质现代化、制度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制度现代化,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水平与成败。纵观世界现代化发展的历史进程,现代化与法治是相伴而生、不可分割的,法治是现代化的内在要求,现代化的实现必然依赖法治。可以说,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法治的现代化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构成,法治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应有之义。
  “法治”是一种依据法律实施的治国方略和社会调控方式,法治本身也是一个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我们抓住法治体系建设这个总抓手,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全面深化法治领域改革,统筹推进法律规范体系、法治实施体系、法治监督体系、法治保障体系和党内法规体系建设,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就是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法治的现代化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包含的这五个子体系都要实现现代化,即法律规范体系的现代化意味着法律规范体系要完备;法治实施体系的现代化意味着法治实施体系要高效;法治监督体系的现代化意味着法治监督体系要严密;法治保障体系的现代化意味着法治保障体系要有力;党内法规体系的现代化意味着党内法规体系要完善,这五个子体系的现代化是法治现代化的基本前提,法治现代化也表现为法治体系高质量地保障国家治理,高效能地实现国家治理的目标。
  在法治体系的五个子体系中,法治实施体系是最为重要的一部分,法治实施体系是法治规范体系和党内法规体系中法治价值得以实现的保证,法治监督体系和法治保障体系也是为了支持法治实施体系更好地实现功能。法治实施体系包括执法、司法、守法环节,司法是其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司法通过解决法律生活中的争议冲突,维护社会组织和社会成员的合法权益,制裁违法行为,维护法治秩序,实现法治价值。司法特有的功能与使命决定了其在法治实施体系和整个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乃至整个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和重要作用。所以,法治现代化的目标与任务中,司法现代化是其中特别重要的一部分,本书以司法现代化为视角来阐述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
  ……
展开
目录
绪论 1

第一章 全面依法治国战略与司法现代化 11
第一节 全面依法治国战略的提出 13
一、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14
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5
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中国 16
第二节 全面依法治国的整体布局 19
一、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法治道路、法治体系三位一体 19
二、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23
三、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全面落实 25 
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协调发展 26
五、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31
六、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33
七、坚持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相统一 34
第三节 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地位 35
一、全面依法治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 35
二、全面依法治国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保障 36
三、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39
四、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法治文明发展的实践前提 40
第四节 司法现代化在全面依法治国战略中的重要地位 41
一、司法现代化是消解司法内外困境的基本出路 41
二、司法现代化是全面落实依法治国的基础工程 43
三、司法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法治保障 46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关于法治与司法的相关思想 49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法治与司法的相关思想 51
一、法律的本质是统治者的意志 51
二、程序是实现实体法正义价值的保障 53
三、对资产阶级司法制度的批判 55
四、对无产阶级司法制度的设想 57
第二节 列宁关于法治与司法的思想与实践 59
一、建立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相适应的司法制度 60
二、坚持党对司法机关的领导 61
三、人民行使司法权 62
四、人民行使监督权 63
第三节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司法观 64
一、司法的本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 64
二、司法的使命:服务于党和国家的大局 66
三、司法的准则: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68
四、提高司法水平关键在于司法队伍建设 70
五、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原则 72

第三章 中国式司法现代化的历史沿革 75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摧毁旧司法、建立人民司法 77
一、废除六法全书,依新的司法原则初建司法系统 77
二、以纯洁司法队伍为主要内容的司法改革运动 77
三、新中国司法制度的正式确立 80
第二节 改革开放后中国式司法现代化的探索 82
一、重建国家司法机关与司法制度 82
二、自下而上的审判方式改革全面展开 83
三、中国式司法现代化的初步探索 85
四、中国式司法现代化的统一推进 87
五、中国式司法现代化的逐步深化 89
第三节 中国式司法现代化取得的初步成就 91
一、完善了司法与党的领导、人大及行政之间的外部关系 91 
二、优化了政法机关内部的司法机制 93
三、加强了司法机关人、财、物等资源保障 94
四、完善了审判方式和司法监督机制 95

第四章 新时代以来中国式司法现代化的基本理论 97
第一节 新时代中国式司法现代化的目标分析 99
一、中国式司法现代化的全面深化 99
二、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 105
第二节 新时代优化司法责任体系建设 114
一、司法责任制是司法体制改革的“牛鼻子” 114
二、科学合理地配置司法职权 117
三、约束与规范司法行为 119
第三节 新时代以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导司法现代化 121
一、党的全面领导是中国式司法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121
二、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式司法现代化的价值情怀 123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中国式司法现代化的必经之路 125
第四节 完善人大对司法机关的监督关系 127
一、人大对司法的监督法治化 128
二、司法解释具有合宪性 129
三、人大在司法现代化进程中发挥关键作用 130
第五节 平衡行政与司法之间的关系 131
一、司法机关人、财、物实行省级统管 132
二、完善行政诉讼体制.增强法院对行政行为的制约 133
三、建立公益行政诉讼制度,强化检察机关对行政行为的监督 134
第六节 完善公民参与司法的方式 136
一、完善司法公开机制 136
二、规范舆论监督 137
三、完善人民陪审员和人民监督员制度 138
四、尊重与保障人权 140

第五章 新时代以来中国式司法现代化的伟大实践 141
第一节 遵循司法规律科学配置司法权 143
一、以审判为中心,理顺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的关系 143
二、推行司法权与司法行政事务管理权相分离 144
三、推行审判权与执行权相分离 150
四、探索与行政区划适度分离的司法管辖制度 153
第二节 优化司法权力运行机制 159
一、以审判权为中心构建符合司法规律的组织架构与职权配置 159
二、对合议庭(独任庭)予以法定的赋权 160
三、逐渐还原审委会案件讨论制度的原貌 161
四、尊重检察权运作规律,对检察官进行制度性放权 163
第三节 同法人员实行职业化建设 164
一、司法人员实行员额制管理 166
二、加强法学教育健全遴选制度,提高司法人员职业化能力 168
三、完善司法人员职业保障制度 170
四、加强对司法人员的职业伦理与警示教育,及时遏制违规行为 172
第四节 完善司法权力监督制度 174
一、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司法权运行的制度约束 174
二、上下级法院之间的审级监督 175
三、改革与完善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 176

参考文献 178

后记 184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