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和互联网似乎让我们越来越轻易地找到朋友,但是你真的能与线上的朋友倾心交谈吗?当我们每天花大把时间更新、点赞与回复,你真的能摆脱孤独与空虚吗?当摆拍、谎言与AI伪造泛滥得让人无从分辨真与假,你还能相信自己的直觉吗?
如何理解与认识数字时代的我们?本书依托福柯、德勒兹、阿甘本等思想家的刀锋,深刻分析了孤独与亲密、自恋与偶像、舞蹈与重量、虚构与真实、情感计算与操控等数字时代人生的精神状态与症候。
目录
前言:从技术到影像,从精神政治到精神症候1
导引:元宇宙中的脆弱主体11
第一部分技术
第一章姿势:技术时代的无根基性29
第二章前馈:人与技术之间的“死亡循环”55
第三章生死:元宇宙的时间政治71
第二部分影像
第四章美学:数字“海洋”中的“崇高”与“创伤”93
第五章媒介:暗黑生态与电影之本原109
第六章思考:论文电影中的主体性难题126
第三部分肉身
第七章体验:福柯哲学中的僭越与盲视145
第八章舞蹈:复魅,抑或共情?167
第九章孤独:数字时代的心盲之舞184
第四部分主体
第十章数字亲密:爱还是痛?207
第十一章数字自恋:偶像及其复像232
第十二章数字情感:情感设计,情感计算与情感操控249
第五部分真实
第十三章虚构:深度伪造与电影之真269
第十四章触感:真实电影与阿彼察邦289
第十五章重量:数字时代的三重“坠落”306
结语脆弱的算法———最底限真理,根茎式分类与否定性思考321
后记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