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学术史梳理及研究动态
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概念界定
主要内容
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青年爱国主义教育话语创新的理论渊源
第一节 继承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爱国主义教育话语
支持民族独立与民族解放
对虚无爱国主义的批判
民族问题与阶级斗争相互联系
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辩证统一
第二节 内化与创新中华传统爱国主义教育话语
“家国天下”:中华传统爱国主义教育话语的爱国视野
“大一统”:中华传统爱国主义教育话语的护国情怀
“忠孝仁义”:中华传统爱国主义教育话语的报国情义
“休戚与共”:中华传统爱国主义教育话语的忧国情操
第三节 总结与升华中国共产党青年爱国主义教育话语
革命动员下的青年爱国主义教育话语(1921—1949年)
谋求社会主义发展前途的青年爱国主义教育话语(1949—1977年)
转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青年爱国主义教育话语(1978—2012年)
中国共产党青年爱国主义教育话语创新的历史经验
第二章 “百年大变局”下青年爱国主义教育话语的创新场域
第一节 风险的世界:世界格局之变与青年爱国主义教育话语
国际格局和力量对比加速演变
安全问题前所未有地凸显
在伟大斗争中创新青年爱国主义教育话语
第二节 平视的世界:国家势位之变与青年爱国主义教育话语
“平视世界”增添了青年爱国主义教育话语的底气
“平视世界”增加了青年爱国主义教育话语的资本
“平视世界”激活了青年爱国主义教育话语的理性
第三节 圈层的世界:文化迭代之变与青年爱国主义教育话语
碎片文化:青年爱国主义教育话语接受的不完整性
信息“投喂”:青年爱国主义教育话语接受的不稳定性
圈层依赖:青年爱国主义教育话语接受的不确定性
第四节 流动的世界:技术发展之变与青年爱国主义教育话语
新的话语生产端口
新的话语交互场域
新的话语社会资本
第三章 “百年大变局”下青年爱国主义教育话语的创新现状
第一节 “百年大变局”下青年爱国主义教育话语的理论叙事创新
定位: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本质:坚持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相统一
落脚点: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新视野:坚持爱国主义与胸怀天下有机融合
重点: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
保障:坚持以法治方式推进爱国主义教育
第二节 “百年大变局”下青年爱国主义教育话语的主流叙事创新
“我了解中国”:时空边界中国家形象的话语建构
“我属于中国”:价值赋予中国家认同的话语强化
“我热爱中国”:情感动员中爱国主义的话语升华
“我梦想中国”:愿景勾画中民族复兴的话语激励
“我奉献中国”:为国奋斗中榜样示范的话语引领
第三节 “百年大变局”下青年爱国主义教育话语的破圈叙事创新
青年群体话语的圈层化及其机制:以Z世代为例
“萌”与“燃”:青年爱国主义教育话语中的情感慰藉和释放
时尚与个性:青年爱国主义教育话语中的符号消费
第四节 “百年大变局”下青年爱国主义教育话语的融合叙事创新
媒介融合:多元扁平化的青年爱国主义教育话语对接
主体融合:从去中心化到再中心化
空间融合:日常的交互与杂糅
第四章 “百年大变局”下青年爱国主义教育话语的机制分析
第一节 青年爱国主义教育话语的生成机制
政治主导生成
利益驱动生成
社会实践生成
文化传承生成
第二节 青年爱国主义教育话语的传播机制
话语交往与传播
话语灌输与传播
话语符号与传播
第三节 青年爱国主义教育话语的作用机制
知国之理:理性认同的作用
爱国之情:情感共鸣的作用
强国之志:意志自律的作用
报国之行:行为导引的作用
第五章 “百年大变局”下青年爱国主义教育话语的创新策略
第一节 青年爱国主义教育话语的问题分析
政治层面:话语的弥散化与传播力量的被分散
社会层面:话语的悬浮化与话语范围的待扩展
文化层面:话语的工具化与生命意蕴的被遮蔽
第二节 加强话语的政治引领,提升话语向心力
话语语境的政治创设
话语内容的政治聚合
话语主体的政治整合
话语秩序的政治打造
第三节 加强话语的社会融入,提升话语亲和力
加强话语对日常生活的融入
加强话语对虚拟生活的融入
加强话语对青年圈层的渗入
第四节 加强话语的文化拓展,提升话语浸润力
拓宽话语的文化资源
深化话语的文化回归
推进话语的具身表达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