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式基层协商治理/基层治理研究丛书
0.00     定价 ¥ 9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22748252
  • 作      者:
    作者:张大维|责编:李立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6-01
收藏
内容介绍
中国式现代化需要中国式基层治理现代化,全过程人民民主需要基层协商民主,新时代厘清中国式基层协商治理的理论和实践显得尤为重要。本书阐释了当下中国在基层治理中为什么要“找回协商”,基于中国特色的商量传统和议事文化,在与国际前沿的协商系统理论对话中,结合我国田野调查和基层治理实际概括了中国式基层协商治理的理论与实践。全书按照为什么(为何协商),是什么(辨识协商),怎么办(怎样协商、在哪协商、增效协商)的逻辑,试图构建中国“高质量的协商”(发展协商)和表达“中国化的协商”(特色协商)。通过自主核心概念建构的方式对中国式基层协商治理进行了提炼,包括党群群议、包容性协商、片区协商、协商代表、全过程协商、运转协商能力、培育协商资本、联动参与回应、高质量协商等的概念理论阐释和实践案例分析,为建构中国基层协商民主的话语知识体系并与国际学术对话打开了通道。
展开
目录
第一篇 为何协商:协商文化
第一章 找回协商:从历史和田野中发现商量与家国转换
为何找回与协商及其好处再认识
从历史文本之中回溯和追寻协商
由田野调查之中挖掘和发现协商
传统与现代协商空间的家国转换
结论:于家国历史之维找回协商
第二篇 辨识协商:协商质量
第二章 社区治理中协商系统的条件、类型与质量辨识
超越协商窄化泛化困境与何谓好的协商
协商系统理论及其要素条件与质量标准
社区治理实验中协商系统运用的案例分析
社区协商系统的类型及质量辨识
小结与讨论
第三篇 怎么协商:协商能力
第三章 运转协商能力:社区协商系统高质量发展的参与—回应联动
协商能力研究的国际进展及其与协商质量的关联
协商能力的框架建构:要素、模型及与协商系统衔接
协商系统的参与—回应:协商能力要素分解和类型重组
实践类型与质量评估:农村社区协商实验的协商能力
参与—回应联动以运转协商能力通往高质量协商
第四章 农民协商能力与农村社区协商系统质量关系
乡村协商质量关切的协商能力及其研究现状
协商能力阶梯:高质量协商系统的分析框架
乡村建设行动中三个农村社区的协商实验案例
案例社区协商能力和协商系统质量的比较及其类型转化
结论与启示
第四篇 在哪协商:协商空间
第五章 片区协商:超越村组的社区议事单元及其系统运行
基层治理单元研究进路与片区协商
分析工具:协商系统理论及其要素
案例呈现:农田改造中的片区协商
逻辑分析:片区的协商系统及运作
基本结论与协商趋向
第六章 协商式嵌合:结构—行动框架下五社联动的交互逻辑
五社联动的研究进展及其相对优势何在
五社联动的个案社区选取及其案例呈现
五社联动下多层次交互的关键环节聚焦
结构—行动框架下五社联动的协商嵌合
结论与延伸
第五篇 增效协商:协商资本
第七章 高质量协商发展的协商资本培育路径
将协商民主融合社会资本的协商资本带进来
协商系统中协商资本与协商质量的关联趋向
干部、专家和媒体介入社区协商的实验案例
作为协商资本的变量对协商质量的影响评估
结语
第八章 协商资本与协商能力嵌合:高质量协商的发展逻辑
协商程序的既有研究及其对协商质量的影响
一般化协商程序与创新性实践:新村屯案例
协商程序的创新路径:一个协商资本的视角
协商程序质量进路:协商资本嵌合协商能力
以协商程序创新指向高质量协商的发展逻辑
第六篇 发展协商:高质量协商
第九章 高质量协商如何达成:在要素—程序—规则中发展协商系统
村级协商创新实验与问题提出
协商标准与质量评估文献综述
高质量协商的标准演进与共识
农村社区协商实验样板案例
在要素—程序—规则中评量协商
基本结论与发展好的协商系统
第十章 乡村振兴中的协商能力、利益关联度与发展高质量协商
高质量协商的影响因素与协商系统的视角
农村社区协商系统高质量建设的分析框架
农村社区协商实验样本的案例分析与比较
结论与讨论:迈向乡村振兴的高质量协商
第七篇 特色协商:中国式协商
第十一章 党群群议:协商系统中社区治理的引领式协商
中国社区协商的模式讨论与问题提出
“带回”学研究范式与政党嵌入协商
政党视角带入社区群议与引领式协商
衡量协商系统质量和能力的要素特征
天长市引领式协商的“协商性”识别
基本结论与启示借鉴
第十二章 引领式协商:协商系统中党领导自治的基层治理新发展
党领导下结构视角的村民自治与过程视角的协商自治
一体化协同:党建引领下木寨村村民自治的多元样态
引领式信息交互:协商系统中党领导自治的机理探析
责任与授权:引领式协商中党领导自治的治理逻辑
结论与启示:以引领式协商激活自治推动治理新发展
第十三章 包容性协商:中国社区的协商系统模式与有效治理趋向
协商模式的中国化考察与问题提出
包容性协商的概念基础与理论源流
作为现代治理新理念的包容性协商
包容性协商的天长市社区治理实验
协商系统中社区协商的包容性识别
社区治理现代化的包容性协商趋向
第十四章 分布式协商:协商代表驱动乡村高质量协商的内在逻辑
代表与协商研究及影响协商质量的协商代表提出
协商系统中的协商代表、分布式协商与协商质量
协商代表驱动的高质量协商:村庄的协商治理实验
协商代表驱动高质量协商的逻辑进路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