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巨匠视角,解码城市本真:郁达夫以细腻笔触勾勒城市肌理,从一水一城、一景一物中展现人间本色与烟火真情。
2、跨时代名家赞誉加持:获沈从文、大江健三郎等中外文学巨匠盛赞,彰显郁达夫在现代文学领域的卓越地位与深远影响。
3、哲思与温情交织:在市井万象的观察中融入大师哲思,让城市灯火映照有血有肉的人间真意,引发情感共鸣。
4、文学价值与人文深度:以清新笔调书写有温度的城市记忆,既是对地域风情的生动描绘,也是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5、独特的阅读体验:文字兼具文学美感与生活气息,带领读者穿梭于历史与现实交织的城市街巷,感受别样的文学魅力。
郁达夫,这位被沈从文、郭沫若等大师盛赞的现代文学巨匠,以其独树一帜的笔触,将城市的灯火与人间的真情编织成动人的篇章。在《灯火人间:郁达夫眼中的城市之美》中,他漫步于街巷阡陌,用诗意的语言勾勒出市井万象的鲜活图景,让每一处建筑、每一个身影都成为承载情感与记忆的载体。他的文字,既有对城市风物的细腻描摹,更蕴含着对生命与人性的深刻哲思,在烟火气中照见人间真相。从沈从文笔下 “人人皆可从中发现自己”,到郭沫若口中 “吹醒无数青年的心”,郁达夫的文字跨越时代,依然能触动当代读者的心灵。本书不仅是一部城市文学佳作,更是一扇通往历史与情感深处的窗,邀您共赏郁达夫眼中独特的城市之美与人间至情。
故都的秋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混混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 (朝荣) 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这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还有秋雨哩,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的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像样。
在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来一阵凉风,便息列索落地下起雨来了。一层雨过,云渐渐地卷向了西去,天又青了,太阳又露出脸来了;著着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的都市闲人,咬着烟管,在雨后的斜桥影里,上桥头树底去一立,遇见熟人,便会用了缓慢悠闲的声调,微叹着互答着地说:
“唉,天可真凉了——”(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
“可不是么?一层秋雨一层凉啦!”
……
北京
五六百年来文化所聚萃的北平,一年四季无一月不好的北平,我在遥忆,我也在深祝,祝她的平安进展,永久地为我们黄帝子孙所保有的旧都城!
故都的秋
北平的四季
街灯
杭州
看看山,看看水,看看城中灯火和天上的星云,更做做浩无边际的无聊的幻梦。
杭州
西溪的晴雨
花坞
皋亭山
超山的梅花
龙门山路
杭州的八月
玉皇山
临平登山记
钓台的春昼
十三夜
沧洲日记
福州
福建的文化,萌芽于唐,极盛于宋,以后五六百年,就一直的传下来,没有断过。
记闽中的风雅
饮食男女在福州
闽游滴沥之五
扬州
在我梦想中的扬州,实在太有诗意,太富于六朝的金粉气了。
扬州旧梦寄语堂
苏州
我从我的屋顶下的房里,看看窗外的天空,听听市上的杂噪,忽而也起了一种怀慕远处之情。
苏州烟雨记
黄山
我们平常,总只说黄山,白岳,是皖南的名山。而休宁人,除读书识掌故者外,一般百姓,都不知白岳,只晓得齐云。
黄山札要
出昱岭关记
游白岳齐云之记
屯溪夜泊记
其他
江南的风景,处处可爱,江南的人事,事事堪哀。
感伤的行旅
山海关
雁荡山的秋月
青岛、济南、北平、北戴河的巡游
沈从文|郁达夫的名字,成为一切年青人最熟悉的名字了。人人皆觉得郁达夫是个可怜的人,是个朋友,因为人人皆可以从他作品中,发现自己的模样。
夏 衍|达夫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爱国是他毕生的精神支柱。
刘海粟|这样的诗人,近代诗史上是屈指可数的。在新文艺作家的队伍中,鲁迅、田汉而外,抗衡者寥寥。
郭沫若|郁达夫清新的笔调,在中国的枯槁的社会里面好像吹来了一股春风,立刻吹醒了当时的无数青年的心。
大江健三郎|亚洲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