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名词
0.00     定价 ¥ 12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030818249
  • 作      者: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6-01
收藏
内容介绍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名词》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基本名词,内容包括耳科、鼻科、咽喉–头颈外科3部分,共1782条,每条名词均给出了定义或注释。书末附有英汉、汉英两种索引,以便读者检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名词》公布的名词是科研、教学、生产、经营及新闻出版等部门应遵照使用的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规范名词。
展开
精彩书摘
1耳科
1.1耳解剖
1.1.1耳ear
司听觉和平衡觉的外周感觉器官。按解剖部位可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
1.1.2外耳external ear
由耳廓及外耳道组成的收集和传导声波的解剖结构。
1.1.2.1耳廓auricle
又称“耳郭”。位于头部两侧,由韧带、肌肉、软骨和皮肤构成的贝壳样解剖结构。左右对称,与外耳道构成外耳。
1.1.2.1.1耳轮helix
耳廓的外侧边缘,由卷*的软骨和皮肤构成。
1.1.2.1.2耳轮脚crus of helix
耳轮前部向后延续的横嵴。将耳甲分为上部的耳甲艇和下部的耳甲腔。
1.1.2.1.3耳廓结节auricular tubercle又称“达尔文结节(Darwin tubercle)”。位于耳轮后部上端的一小的不恒定突起。
1.1.2.1.4对耳轮antihelix
位于耳轮前方并与其大致平行的弧形隆起。
1.1.2.1.5对耳轮脚crura of antihelix
围绕三角窝的上、下两突起。包括对耳轮上脚和对耳轮下脚。
1.1.2.1.6三角窝triangular fossa
位于对耳轮上脚和对耳轮下脚之间、耳廓上部的三角形凹陷。
1.1.2.1.7耳舟scapha
又称“耳舟状窝(scaphoid fossa of auricle)”。耳轮与对耳轮之间的纵行凹陷。
1.1.2.1.8耳甲auricular concha
耳廓前方的凹陷。位于耳轮前部和对耳轮之间,被耳轮脚分为上部的耳甲艇和下部的耳甲腔。
1.1.2.1.9耳甲艇cymba of auricular concha
耳轮脚上方的小凹陷。为耳甲的上半部分。
1.1.2.1.10耳甲腔cavity of auricular concha
耳轮脚下方的小凹陷。为耳甲的下半部分。
1.1.2.1.11耳屏tragus
外耳道口前方的耳廓软骨突起。为外耳道的软骨延续。
1.1.2.1.12对耳屏antitragus
耳轮末端的前方、耳垂上方和耳屏后方的耳廓软骨突起。由耳屏间切迹分隔耳屏和对耳屏。
1.1.2.1.13耳屏间切迹intertragic notch
耳廓下部的耳屏和对耳屏之间的凹陷。
1.1.2.1.14耳前切迹anterior notch of ear
耳屏与耳轮脚之间的凹陷。
1.1.2.1.15耳垂auricular lobule
耳廓的*下部分。由皮肤、脂肪和结缔组织构成,无软骨。
1.1.2.1.16耳廓背dorsum auriculae
耳廓的背侧。一般呈弧形、半浅碗状,与乳突部相对。
1.1.2.1.17耳廓后沟posterior sulcus of auricle
耳廓背与乳突部之间形成的浅弧形沟。
1.1.2.1.18颅耳角cranioauricular angle
耳廓背侧平面与头颅侧面形成的夹角。
1.1.2.2外耳道externalacousticmeatus
自外耳道口至鼓膜的盲管。长2.5~3.5cm,由软骨部和骨部组成。
1.1.2.2.1外耳道口opening of external acoustic meatus
外耳道通向外界的开口。
1.1.2.2.2外耳道峡isthmus meatus acoustic external
骨性外耳道*狭窄处。成人距鼓膜约5mm。
1.1.2.2.3外耳道软骨切迹notches in cartilage of external acousticmeatus
又称“圣托里尼裂(Santorini fissure)”。外耳道软骨前部由纤维组织填充的2~3个垂直裂隙。为外耳道与腮腺之间感染互相传播的途径。
1.1.2.2.4鼓切迹tympanic notch
又称“里维纳斯切迹(Rivinus notch)”。鼓沟上部的缺口。由鼓膜松弛部填充。
1.1.2.2.5耵聍腺ceruminous gland
外耳道软骨部皮肤内分泌耵聍的腺体。
1.1.2.2.5.1耵聍cerumen又称“耳垢(earwax)”。外耳道软骨部耵聍
腺的分泌物。
1.1.2.2.6外耳道软骨部cartilaginous part of external auditorymeatus外耳道的软骨部分。约占其外侧1/3。
1.1.2.2.7外耳道骨部bone part of external auditory meatus外耳道的骨性部分。约占外耳道内侧2/3。
1.1.2.2.8耳颞神经auriculotemporal nerve
起自下颌神经后干,向后分为两支,包绕脑膜中动脉,在其后方合为一支,穿过腮腺,分布于耳颞部皮肤的神经。
1.1.2.2.9迷走神经耳支auricular branch of vagus nerve又称“阿诺尔德神经(Arnold nerve)”。由迷走神经上神经节发出、分布于外耳道和耳廓背侧皮肤的分支。刺激外耳道可引起咳嗽反射。
1.1.3中耳middle ear
连接外耳与内耳的结构。包括鼓室、咽鼓管、鼓窦及乳突。
1.1.3.1鼓室tympanic cavity
颞骨内鼓膜与鼓岬之间的不规则含气腔。分为上鼓室、中鼓室和下鼓室三部分。容积1~2ml,向前借咽鼓管与鼻咽部相通,向后以鼓窦入口与鼓窦及乳突气房相通。
1.1.3.1.1上鼓室epitympanum
鼓膜紧张部上缘平面以上的鼓室腔。
1.1.3.1.2中鼓室mesotympanum
鼓膜紧张部上下缘平面之间,即鼓膜与鼓室内壁之间的鼓室腔。
1.1.3.1.3下鼓室hypotympanum
鼓膜紧张部下缘平面之下,下达鼓室底的鼓室腔。
1.1.3.1.4前庭窗vestibular window又称“卵圆窗(oval window)”。位于鼓岬后上方小凹内的椭圆形解剖结构。为镫骨足板及其周围的环韧带所封闭,向内通向内耳的前庭。
1.1.3.1.4.1窗前裂fissula ante fenestram
前庭前缘遗留的内生软骨层的发育和骨化不全。
1.1.3.1.5蜗窗cochlear window
又称“圆窗(round window)”。位于鼓岬后下方小凹内的类圆形解剖结构。为蜗窗膜所封闭,向内通耳蜗的鼓阶。
1.1.3.1.6匙突cochleariform process
前庭窗前上方的突起。为鼓膜张肌半管的鼓室端弯*向外所形成。鼓膜张肌的肌腱绕过匙突,向外达锤骨柄与锤骨颈交界处的内侧。
1.1.3.1.7砧骨窝incudal fossa
位于鼓窦入口的底部、面神经管水平段与垂直段相交处后方的小窝。容纳砧骨短脚。
1.1.3.1.8锥隆起pyramidal eminence
位于鼓室后壁的锥状小突起。镫骨肌腱由此发出而止于镫骨颈后方。
1.1.3.1.9鼓室窦tympanic sinus
在中鼓室后方,介于前庭窗、蜗窗和鼓室后壁之间的空隙。位于岬小桥和岬下脚之间,面神经垂直段、锥隆起和镫骨肌腱的后内侧。
1.1.3.1.10面神经隐窝facial nerve recess
位于中鼓室后部的三角形空隙。内界为锥隆起及面神经垂直段,外界为深部外耳道后壁与鼓索神经,上方为砧骨窝。
1.1.3.1.11听骨auditory ossicle
人体*小且相互连接的一组小骨。位于鼓室内,起传导及放大声音的作用。包括锤骨、砧骨和镫骨。
1.1.3.1.11.1锤骨malleus
三块听骨中位于*外侧的一块。形状如锤,由头、颈、短突、长突和柄组成,与砧骨体形成锤砧关节。
1.1.3.1.11.2砧骨incus
三块听骨中位于中间的一块。形状如砧,分为体、长脚和短脚,与镫骨形成砧镫关节。
1.1.3.1.11.2.1砧骨豆状突lenticular process of incus
砧骨长脚末端膨大向内的突起。砧骨以此与镫骨头形成砧镫关节。
1.1.3.1.11.3镫骨stapes
三块听骨中位于*内侧的一块。形状如马镫,分为头、颈、前足弓、后足弓和足板。颈部后方有镫骨肌腱附着,足板呈椭圆形,借环韧带连接于前庭窗。
1.1.3.1.11.3.1镫骨足板foot plate of stapes
镫骨的一部分,呈椭圆形,借环韧带连接于前庭窗。
1.1.3.1.12听骨链ossicular chain
由锤骨、砧骨和镫骨组成的骨关节链。
1.1.3.1.13鼓膜张肌tensor tympani muscle
起自咽鼓管软骨部、蝶骨大翼和鼓膜张肌管壁的鼓室肌肉。其肌腱向后绕过匙突呈直角向外止于锤骨颈,收缩时牵拉锤骨柄向内,增加鼓膜张力。
1.1.3.1.14镫骨肌stapedius muscle
起自锥隆起的内壁,肌腱自锥隆起穿出,向前止于镫骨颈后缘的鼓室肌肉。收缩时牵拉镫骨头向后,减少内耳压力。
1.1.3.1.15鼓室隐窝recesses of tympaniccavity
覆盖听骨和韧带的鼓室黏膜所形成的间隙。均开口于鼓室。
1.1.3.1.16锤骨前隐窝anterior recess of mal-leus
锤骨头、鼓室前壁和前、上锤骨韧带之间的间隙。
1.1.3.1.17砧骨上隐窝superior recess of incus
砧骨短脚上方的间隙。
1.1.3.1.18砧骨下隐窝inferior recess of incus
砧骨短脚下方的间隙。
1.1.3.1.19鼓膜上隐窝superior recess of tym-panic membrane又称“普鲁萨克间隙(Prussak recess)”。由锤骨颈和鼓膜松弛部之间的黏膜形成的间隙。
1.1.3.1.20鼓膜前隐窝anterior recess of tym-panic membrane
位于鼓膜与锤骨前襞之间的间隙。居于中鼓室的前上部。
1.1.3.1.21鼓膜后隐窝posterior recess of tym-panic membrane
位于鼓膜与锤骨后襞之间的间隙。居于中鼓室的后上部。
1.1.3.1.22鼓室隔tympanic diaphragm
分隔中、上鼓室的听骨和黏膜皱襞。
1.1.3.1.23鼓前峡anterior tympanic isthmus
鼓室隔前部连接中、上鼓室的通道。位于鼓膜张肌腱之后、镫骨及砧骨长脚之前,内侧为骨迷路,外侧为砧骨体。作用为中上鼓室通气引流。
1.1.3.1.24鼓后峡posterior tympanic isthmus
鼓室隔后部连接中、上鼓室的通道。后界为鼓室后襞及锥隆起,前界为砧骨内侧皱襞,外侧为砧骨短脚及砧骨后韧带,内侧为镫骨及其肌腱。作用为中上鼓室通气引流。
1.1.3.1.25鼓室丛tympanic plexus
位于鼓室内侧壁的黏膜内,由鼓室神经与来自颈内动脉交感丛的神经纤维构成的神经丛。
1.1.3.1.26鼓索神经chorda tympani nerve
自面神经垂直段的中部向前上方发出的分支。于锥隆起的外侧进入鼓室,经锤骨柄上部和砧骨长脚之间,向前下方由岩鼓裂出鼓室,与舌神经联合终于舌前2/3处,司味觉和唾液分泌。
1.1.3.1.27上鼓室外侧壁lateral wall of epitym-p
展开
目录
目录
白春礼序
路甬祥序
卢嘉锡序
钱三强序
前言
编排说明
正文
1 耳科 1
1.1 耳解剖 1
1.2 耳生理和病理 14
1.3 耳检查法 18
1.4 耳畸形 27
1.5 耳外伤 30
1.6 耳廓及外耳道疾病 30
1.7 中耳疾病 31
1.8 眩晕疾病 37
1.9 耳鸣耳聋 39
1.10 耳肿瘤及手术 43
2 鼻科 45
2.1 鼻解剖 45
2.2 鼻生理 52
2.3 鼻症状 53
2.4 鼻检查法 54
2.5 鼻畸形 55
2.6 鼻部炎性疾病 58
2.7 鼻部外伤及出血性疾病 61
2.8 鼻过敏性疾病 62
2.9 鼻中隔疾病 63
2.10 鼻良性肿瘤 64
2.11 鼻恶性肿瘤 65
2.12 眶、颅并发症 65
2.13 鼻部异物 66
2.14 鼻内镜外科 66
2.15 鼻科其他手术方式 67
3 咽喉–头颈外科 68
3.1 咽喉–头颈解剖与组织胚胎 68
3.2 咽喉–头颈生理 81
3.3 咽喉–头颈症状与检查 85
3.4 咽喉–头颈畸形 93
3.5 咽喉–头颈外伤 97
3.6 咽喉–头颈炎性疾病 98
3.7 咽喉–头颈神经源性疾病 103
3.8 咽喉–头颈良性肿瘤及其他疾病 104
3.9 咽喉–头颈恶性肿瘤 107
3.10 咽喉–头颈治疗 109
索引
英汉索引 115
汉英索引 143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