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书立足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系统阐释了深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创新实践与时代担当。全书以党的全面领导为根本遵循,从九个维度展开论述:一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深圳探索;二是以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深圳模式;三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治理实践;四是文化创新与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圳样本;五是以民生改善为导向的共同富裕路径创新;六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建设范例;七是参与全球治理的城市外交新范式;八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表达;九是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深圳经验与理论贡献。
2.有理论,有实践,有数据,有案例,宏观立论,微观入手,主线鲜明,重点突出,较好地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深圳实践的创新所在、价值所在。
3.对于促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圳实践的进一步发展,对于中国式现代化在全国各地的逐步落实,都有积极的理论启迪和重要实践意义。
《中国式现代化深圳实践创新研究》分别阐释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深圳探索、肩负改革使命推进高质量发展、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深圳样板”、深圳丰富人民精神世界的生动实践、形成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富裕的民生发展格局、争当可持续发展的先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圳践行、创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深圳行动等重要问题。书稿对这些重大问题做了理论联系实际、彰显深圳特色的别具一格的描述和分析。有理论,有实践,有数据,有案例,宏观立论,微观入手,主线鲜明,重点突出,较好地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深圳实践的创新所在、价值所在。该书对于促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圳实践的进一步发展,对于中国式现代化在全国各地的逐步落实,都有积极的理论启迪和重要实践意义。
试读一
《中国式现代化深圳实践创新研究》一书旨在通过对深圳现代化实践的深入剖析和研究,探讨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逻辑和本质要求,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我们期待通过这一研究,能够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本书立足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系统阐释了深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创新实践与时代担当。全书以党的全面领导为根本遵循,从九个维度展开论述:一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深圳探索;二是以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深圳模式;三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治理实践;四是文化创新与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圳样本;五是以民生改善为导向的共同富裕路径创新;六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建设范例;七是参与全球治理的城市外交新范式;八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表达;九是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深圳经验与理论贡献。通过系统总结深圳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制度创新、实践突破和理论成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了重要参考。
一、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改革开放以来,深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探索创新,敢于突破旧有的体制机制束缚,逐步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党的决策部署在这里得到了迅速而有效的贯彻落实,转化为推动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动力,深圳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创造了世界城市发展史上的奇迹。对于中国式现代化而言,有一个与西方现代化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我们是在党的领导下完成现代化目标的,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而言,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够调动各种资源、化解各种风险,使得现代化发展之路行稳致远。从根本上来说,没有党的坚强领导,就没有改革开放的伟业,也就没有深圳的发展奇迹。
经济特区的建立,是深圳现代化建设的起点。在这里,党的政策先行先试,为深圳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有力的支持。深圳充分利用这一政策优势,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和技术,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从最初的一个边陲小镇,逐渐发展成为中国的经济特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和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深圳又承担起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重任。这意味着深圳要在更高层次、更广领域、更大范围内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深圳不负众望,在党的领导下,继续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精神,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018年12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深刻指出:“我们要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就要有志不改、道不变的坚定。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决定未来,方向决定中国式现代化的成败得失。深圳的实践充分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深圳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探索创新,形成了具有深圳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模式。深圳的实践,始于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改革开放之初,深圳作为中国的经济特区之一,肩负着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的重任。在党的领导下,深圳人民勇于开拓、敢于创新,成功走出了一条具有深圳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道路。
三、实现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我们党之所以在当前强调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这同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有着很大的关系。目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广大人民对未来的期待已经从一般的数量要求转变为更高标准的质量要求了,过去关注的是有没有,现在的诉求是好不好。当下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集中体现在发展质量上。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发展质量问题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对于深圳而言,要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就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这个过程中,特别要注重通过创新驱动发展新质生产力,努力成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创新型城市的典范。无创新无深圳,无创新无未来。未来的深圳需要一如既往地以创新为核心驱动力,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创新能力、加强品牌建设等举措,不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四、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应有之义。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揭示了这样一个朴素而深刻的真理: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只有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会兴旺发达,深圳的改革事业才会释放出不竭的动力。深圳在推进现代化实践进程中,注重发挥人民的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通过完善基层民主制度、拓宽民主参与渠道等方式,极大地调动了深圳人民参与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五、丰富人民精神世界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中国式现代化既是物质丰富发展的现代化,也是人的精神丰富发展的现代化,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认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可以说,没有人的精神丰富发展,就不可能有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深圳的发展同样证明了这样一个真理:必须坚持将人的全面发展、不断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作为重要目标任务而加以落实。改革开放以来,深圳一直注重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养和精神文明水平,通过加强文化建设、推进文化创新等措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六、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1988年9月12日,邓小平在听取工作汇报时,提出“两个大局”思想: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使这个拥有两亿人口的广大地带较快地先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这是一个事关大局的问题。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反过来,发展到一定时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个大局。那时沿海也要服从这个大局。2020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的说明中指出,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项长期任务,但随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们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向着这个目标更加积极有为地进行努力。应当说,深圳是得益于党中央发展战略而先富起来的区域,先富带后富,共同走富裕之路,这是党的共同富裕的内涵要求,更是深圳应有的责任担当。一方面,深圳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通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建设等措施,努力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另一方面,深圳在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过程中,还特别注重将发展成果惠及全国人民,以各种方式帮助和带动中西部地区走向共同富裕。
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深入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推动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深圳之所以能成为全世界享有盛名的城市,就在于深圳一直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着重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在科技创新中一直保持着天蓝、水碧、土净的优良生态环境,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这是深圳能够吸引海内外人才的一个重要法宝,是推动深圳可持续发展的依托。近年来,深圳一直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绿色发展理念,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协同推进,通过加强环境治理、推动绿色产业发展等措施,开创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良好局面。
八、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人民前途所在。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只有各国行天下之大道,和睦相处、合作共赢,繁荣才能持久,安全才有保障。”深圳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积极响应并参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发挥自身优势,在“一带一路”、民间外交、对外讲好深圳故事、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面向未来,深圳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城市典范,正以更大的力度落实好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各项任务,通过加强国际合作、促进科技文化交流等方式,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九、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深圳在现代化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形成了具有深圳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模式。这一模式不仅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有益借鉴,也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提供了实践基础。
总之,深圳的实践创新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生动案例和宝贵经验。通过对深圳实践的深入研究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逻辑和本质要求,进一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向前发展。这里还要指出的是,深圳的实践创新也为其他国家和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和启示,有助于推动全球现代化进程朝着更加公正、合理、可持续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