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新媒体环境下图书馆阅读引导与读者服务协同推进研究
0.00     定价 ¥ 6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47065846
  • 作      者:
    胡清,傅振国
  • 出 版 社 :
    万卷出版有限责任公司
  • 出版日期:
    2025-01-01
收藏
作者简介
  胡清,男,汉族,1984年3月出生于山东省莱西市。2007年毕业于山东工商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管理学学士,同年进入青岛市图书馆工作,2013年取得馆员资格。工作以来,先后任外借部副主任、少儿部主任、阅读推广与社会教育部主任,长期从事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和阅读推广的研究和实践工作。在图书馆专业期刊、中国图书馆学会及各省级学会研讨会发表论文10余篇,完成青岛市级科研课题一项,学术成果多次获省级以上图书馆学会表彰。
  
  傅振国,男,汉族,生于1982年3月,甘肃武威人。2002年就读于武汉大学图书馆学专业,2006年本科毕业后在青岛市图书馆工作至今,于2012年1月获得馆员资格。先后任青岛市图书馆少儿部副主任、读者发展部主任、文献流通部主任、阅读推广与社会教育部主任等职,致力于图书馆公共文化事业和社会教育事业,并长期进行相关研究。曾在专业学术期刊、业界研讨会发表论文10余篇,学术成果多次获得中国图书馆学会、山东省图书馆学会表彰。
展开
内容介绍
  当今社会,图书馆不仅是知识的宝库,更是服务读者、引导知识传播的重要阵地。随着读者需求的日益多样化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面临着未有过的机遇与挑战。
  《新媒体环境下图书馆阅读引导与读者服务协同推进研究》正是基于这一背景,从读者服务工作的实际出发,全面而深入地剖析了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内容、原则、方法和体系。
  基于对图书馆管理理念、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及人力资源管理的深入研究,《新媒体环境下图书馆阅读引导与读者服务协同推进研究》对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创新进行了全面探讨。在读者服务队伍建设方面,《新媒体环境下图书馆阅读引导与读者服务协同推进研究》从读者队伍结构、读者心理与需求等多个角度进行了全面分析,提出了多样化的读者服务方法体系,旨在帮助图书馆工作者更精准地开展服务工作;在数字化服务方面,分析了数字化服务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并提出了利用数字技术提升读者服务质量的建议;在读者服务评价方面,提出一系列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这些方法不仅能够使图书馆及时发现问题,持续改进服务质量,还能促进图书馆服务工作的良性循环。
展开
精彩书摘
  《新媒体环境下图书馆阅读引导与读者服务协同推进研究》:
  (一)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使得阅读文本泛化
  作为知识与信息的载体,文本的持续演进,在形式、数量、质量、传播范围及内容层面,均将深刻触动阅读模式的转型,包括其方式、数量、规模与功能的全面革新。在传统媒体架构下,文本构成了阅读活动的核心,涵盖了各类可供深入解读的文字资料。然而,伴随新媒体浪潮的涌动,传统媒体间的界限渐趋消融,各类媒体形态相互交织,媒体融合已成为当代传播领域的鲜明潮流。尤为显著的是,视觉文本,依托影视图像符号作为主要表达手段,借助光电通道、影视技术及多媒体平台作为传播渠道,正逐步确立其在文化传播中的核心地位。
  与之相关的是,随着时代的进步,人类的阅读对象和方式已发生深刻变革,尤其体现在阅读对象的演进上。当前,视觉文本正日益成为文化传播的主导力量,这一趋势对传统的阅读动机、心理机制、性质、效应及价值等层面均产生了深远影响。与此同时,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促使生活节奏显著加快,公众的阅读偏好逐步趋向于休闲化、功能化、大众化和简约化。
  在此过程中,深度阅读与浅阅读两大阅读模式相互交织、相得益彰。深度阅读,旨在提升学业水平,助力升学与就业,而浅阅读则侧重于娱乐、休闲及快速获取分类信息等功能;两者的有机结合,不仅丰富了阅读内容,更推动了阅读表现形式的前所未有的繁荣与多元化发展。
  阅读文本的普及性源于万物间的相互借鉴与交融。从传播的发展历程审视,其模式正逐步向多元化、非单一化的方向演进。依据保罗·莱文森所倡导的补偿性媒介理论,每一种新兴媒体均是对既往媒体或其特定功能的补偿与完善。当前,各类展现补偿特性的技术正呈现深度融合的态势,尤以手机媒体为显著代表。在此背景下,人际传播、组织传播与大众传播三者相互交织,构成了有机统一的传播体系。这一发展趋势的必然结果,便是多维传播格局的逐步形成。
  在广泛阅读文本的情境之下,各类文本在知识体系的系统性、获取途径的便捷性、阅读成效的显著性以及对人类认知结构的深远影响等方面,均展现出鲜明的差异性。展望未来,数字文本与印刷型文本将经历持续的融合进程,彼此借鉴优势,弥补不足,最终实现长期并存、共同繁荣的和谐局面。
  (二)基于新媒体的开放式信息存取使得浅阅读逐渐成为大众阅读的主流
  “开放存取”这一术语,在初时主要流行于信息科学界,其本质上是一种推动科研成果自由流通、无版权及授权束缚的倡议。在这一框架下,科研人员能够将其通过同行评审的学术论文,无偿地置于网络空间,以此促进学术知识的迅速普及与共享。此概念之雏形,源自凯勒先生1995年的深刻洞见,他提出,开放存取的实现,不仅需要构建稳固的互联网物理架构,更要确保这些架构的易用性、成本效益,并配套完善的信息资源体系。更为核心的是,这样的环境应当是开放的、去中心化的,便于用户自由探索,即便是最基本的接入方式,也应当鼓励用户同时扮演信息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双重角色。
  在新媒体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开放存取的精神得到了充分的释放。正如万维网的创始人伯纳斯·李所言,每个人在新媒体时代都有机会成为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传统媒体环境下,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用户参与信息生产的机遇显得尤为稀缺。然而,以网络和移动通讯设备,特别是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却为个人及组织开辟了更为便捷高效的信息发布途径。
  这一变革深刻影响了信息领域的生态,使信息资源呈现前所未有的丰富态势。面对浩如烟海的信息,公众需投入更多时间与精力成本,以搜寻并筛选出符合自身需求的信息资源。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与信息资源的爆炸性增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公众的阅读时间并未同步延长,反而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背景下呈现出缩减的趋势。在此背景下,浅阅读作为一种顺应时代需求的阅读方式,逐渐蔚然成风,并日益成为广大民众阅读活动的主体形式。
  浅阅读现象的浮现,系由多维度社会因素的复杂交织所致。首要方面,新媒体技术的革新特性,不仅界定了信息的架构与内涵,更悄然改变着人类的认知路径与取向。在这一全新媒体生态下,公众的信息消费偏好经历了显著的变迁,浅阅读现象的出现,其背后所折射的问题不容忽视:如读写技能的退化、独立思考能力的减弱,乃至社会价值观的模糊与动摇,均需予以严肃审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
  除了媒体环境的塑造作用外,阅读的浅层化趋势亦涉及社会结构、经济发展、历史变迁及文化传承等多个深刻层面与综合因素。从某种角度审视,浅阅读现象亦映射出时代的进步脉络,其本质在于民众如今拥有更为广泛与自主的选择权,能够便捷地筛选并获取符合个人需求的信息资源。
  当前,在新媒体背景下,浅阅读已蔚然成风,成为公众阅读的主要方式,其主要功能在于快速获取实用信息及传递叙事文化信息。而关于纯粹的文化传承与思想深度积淀,则更多地依赖于传统纸质阅读的独特魅力与深远影响。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新媒体与阅读概述
第一节 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的特征
第二节 新媒体环境对阅读的影响

第二章 图书馆读者服务基础理论
第一节 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内容及原则
第二节 图书馆读者服务指导规划
第三节 图书馆读者服务质量水平的提升对策

第三章 图书馆读者队伍结构
第一节 读者与图书馆读者
第二节 图书馆读者成分
第三节 图书馆读者类型
第四节 图书馆读者范围与重点

第四章 图书馆读者阅读心理与需求
第一节 基本概念与意义
第二节 图书馆读者心理特点与阅读心理特征
第三节 各类图书馆读者需求的特点
第四节 图书馆读者需求趋势及评价

第五章 图书馆读者服务方法体系
第一节 外借服务方法
第二节 阅览服务方法
第三节 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
第四节 电子文献传递服务
第五节 自助服务
第六节 读者服务方法系统

第六章 图书馆读者服务体系构建
第一节 读者服务体系构建需求
第二节 读者服务体系构建的内容组成
第三节 读者服务体系构建的实施
第四节 数字馆服务体系构建

第七章 图书馆数字化服务
第一节 数字化图书馆的服务内容
第二节 信息资源的共享
第三节 读者服务模式转变
第四节 图书馆馆员角色转换

第八章 我国儿童图书馆读者服务
第一节 儿童图书馆与有关服务
第二节 儿童图书馆服务现状分析
第三节 对我国儿童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建议

第九章 图书馆读者导读工作与读者教育服务
第一节 图书馆导读工作与读者教育概述
第二节 图书馆导读工作方法
第三节 网络导航与学科馆员制度
第四节 图书馆读者教育的内容与方式
……

第十章 新媒体环境下我国阅读引导与读者服务的现状
第十一章 协同的思想及其在阅读引导和读者服务中的应用
第十二章 新媒体环境下阅读引导与读者服务的协同推进举措
第十三章 当前协同推进阅读引导与读者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