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当人工智能叩响专利之门
0.00     定价 ¥ 12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13098014
  • 作      者:
    作者:安蕾|编者: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北京中心|责编:王祝兰//房曦
  • 出 版 社 :
    知识产权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4-01
收藏
内容介绍
本书采用动态分析方法,将各国立法、修法活动放在其特定历史时期和规则体系中去研究各因素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提炼专利制度改变的底层逻辑,分析论述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过程中专利制度可能遇到的一些基本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基本路径,构建了赋予人工智能法律主体的拟制路径、侵权归责和制度框架,力求在调整最小化原则下,将新技术、新业态与产权制度的底层经典逻辑进行良好契合,在实现促进创新、风险可控、责任可究的同时,切实保证人类的权利和地位。本书可供对人工智能法律问题感兴趣的读者阅读和参考。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定义人工智能发明的科技与哲学基础
第一节 人工智能与发明专利
一、什么是人工智能?
二、人工智能的简史与专利故事
第二节 人工智能与主客体二元论
一、工业经济:西方哲学的人类中心主义
二、人工智能对主客体二元论的突破
三、数字经济:东方哲学的关系主义
四、人工智能法律中立原则
第三节 人工智能发明“四分法”的概念
一、“四分法”概念的起源
二、“四分法”概念的发展
三、人工智能模型或算法
四、基于人工智能的发明
五、人工智能辅助的发明
六、人工智能生成的发明
第二章 定义人工智能发明对专利保护政策的影响
第一节 世界主要专利审查机构应对“人工智能模型或算法”的政策焦点
一、“人工智能模型或算法”的权利要求特点
二、“人工智能模型或算法”的专利客体资格
三、主要国家/地区对“人工智能模型或算法”的审查政策对比
第二节 世界主要专利审查机构应对“基于人工智能的发明”的政策焦点
一、“基于人工智能的发明”的权利要求特点
二、“基于人工智能的发明”的专利客体资格
三、“基于人工智能的发明”的创造性
四、“基于人工智能的发明”的充分公开
五、主要国家/地区对“基于人工智能的发明”的审查政策对比
第三节 “人工智能辅助的发明”对专利审查机构挑战的焦点问题
一、“人工智能辅助的发明”的权利要求特点
二、“人工智能辅助的发明”对充分公开的法理挑战
三、“人工智能辅助的发明”对创造性的法理挑战
四、“人工智能辅助的发明”对发明人身份的法理挑战
第四节 “人工智能生成的发明”对专利审查机构挑战的焦点问题
一、“人工智能生成的发明”的权利要求特点
二、“人工智能生成的发明”对发明人身份的法理挑战
第五节 小结
一、主要国家/地区对人工智能定义的多样化
二、人工智能发明“四分法”的意义
第三章 人工智能对世界专利法基石的挑战
第一节 专利中人工智能发明人身份的司法判例发展
一、人工智能发明者能成为专利的发明人吗?
二、事件背景
三、对DABUS生成的发明之国际反应
第二节 DABUS发明人身份同族专利在欧洲的诉讼
一、案件事实与审理过程
二、欧洲专利局上诉委员会的判决意见及理由
三、对判决的评析
第三节 DABUS发明人身份同族专利在美国的诉讼
一、案件事实与审理过程
二、法院的判决意见及理由
三、对判决的评析
第四节 DABUS发明人身份同族专利在德国的诉讼
一、案件事实与审理过程
二、法院的判决意见及理由
三、对判决的评析
第五节 DABUS发明人身份同族专利在英国的诉讼
一、案件事实与审理过程
二、法院的判决意见及理由
三、对判决的评析
第六节 DABUS发明人身份同族专利在澳大利亚的诉讼
一、案件事实与审理过程
二、法院的判决意见及理由
三、对判决的评析
第七节 DABUS发明人身份同族专利在新西兰的诉讼
一、案件事实与审理过程
二、法院的判决意见及理由
三、对判决的评析
第八节 DABUS发明人身份同族专利在韩国的诉讼
一、案件事实与审理过程
二、法院的判决意见及理由
三、对判决的评析
第九节 小结
第四章 拟制人工智能法律人格的正当性
第一节 否定人工智能发明人身份的社会与法律问题
一、诚信与道德问题
二、权利与义务问题
三、侵权与责任问题
四、审查机构的困境
第二节 拟制人工智能法律人格的理论基础
一、东西方哲学的人格观
二、法律人格的理论基础
三、法律人格的多种类型
四、拟制人工智能法律人格的动向
第五章 人工智能主体拟制与专利法未来
第一节 构建人工智能在发明行为中的主体地位
一、人工智能在未来发明活动中的地位
二、未来人工智能主体拟制的两种方向
三、构建人工智能的民事权利能力
四、构建人工智能的民事行为能力
第二节 构建人工智能产出物的权利归属
一、人工智能辅助与生成的发明之界
二、人工智能辅助的发明之权利归属
三、人工智能生成的发明之权利归属
第三节 构建人工智能产出物的审查规则
一、假设人:拟制技能“参照系”
二、专利新颖性的标准
三、专利创造性的标准
四、实用性与伦理标准
五、充分公开的标准
第四节 构建人工智能的侵权责任和处罚
一、确定人工智能侵权
二、如何处罚人工智能?
第五节 肯定人工智能发明人身份对专利制度的影响
一、总结:基于功能论构建人工智能法律主体的框架
二、未来:人工智能可能取代专利审查员吗?
三、潘多拉魔盒:奇点到来是否意味着专利制度的终结?
第六章 对人工智能生成数据的产权保护
第一节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